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1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65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159篇
地质学   215篇
海洋学   57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93篇
自然地理   25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871.
黄万堂 《甘肃地质》2014,(3):F0003-F0003
吐鲁沟位于甘肃永登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距兰州市区160公里。吐鲁沟林木青翠、清溪潺潺、曲径通幽、石崖壁立、峰奇石怪,是一处毫无人工雕凿的原始自然风景区,被誉为”神话般的绿色山谷”,也享有”华山之险,峨眉之秀,青城之幽,九寨之奇”的美誉。吐鲁沟是祁连山的东延部分,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吐鲁沟经过多次造山运动隆起成山。在距今约250万年以来,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使祁连山(包括吐鲁沟)急剧上升。吐鲁沟一带出露的地层是距今约18亿年-14亿年沉积的碳酸盐岩、千枚岩、板岩等轻度变质岩系.与其下的地层呈断层接触,形成数百米宽的破碎带,并有花岗闪长岩浆的侵入,发育碎裂岩和小型褶皱构造。  相似文献   
872.
《测绘通报》2006,(1):67-67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测绘科技高速发展,去年珠峰高程复测,世界最高峰的最新高程8 844.43 m的数字更是测绘高新科技集成的最新标志。在这样的历史时期里,当我们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时候,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为我国测绘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测绘先驱们,正是他们身上清正廉洁、严谨  相似文献   
873.
历史时期乌兰布和沙漠北部的环境变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在先秦时期即已形成沙漠,由于黄河及屠申泽等水分条件的影响,当时尚存在着几处绿洲,西汉临戎等3座县城就建立在这些绿洲上。其后,由于黄河干流改道,屠申泽干涸,导致了绿洲的沙漠化。  相似文献   
874.
张元动  陈旭 《现代地质》1999,13(4):395-398
中奥陶世是继早寒武世生命大爆发之后生物多样化的又一关键时期。对浙赣交界地区中奥陶世生物地层及其笔石动物的研究表明 :( 1 )在此期间笔石动物多样性显著增加 ,但不同的笔石类群具有不同的变化趋势 ,总体上呈现为断续式 ( disjunctpattern) ;( 2 )笔石动物不同类群的这种差异性反应可能和这些类群的系统发育历史有关 ;( 3)双笔石动物群的起源主要通过异时发育 ,其早期进化历史则由一系列快速、定向、多幕式的成种事件组成  相似文献   
875.
王树连 《地图》1999,(1):45-48
秦汉时期,在政治上,我国封建制度确立并获得大发展,在科学技术上,我国古代各个学科奠定基础并初步形成体系。在这种大好的宏观背景下,测绘理论和测绘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我国古代测绘体系的基本框架。地图制图技术已经完成了由古代示意性绘图向精细绘图的历史性转变。在制图理论和制图工艺上逐步走向成熟,为晋代制图学家裴秀系统地提出独具特.色的制图理论框架——制。图六体奠定了基础。地图是疆域的缩写,是皇权所至的象征。作为大一统的秦汉王朝,十分重视地图的测制。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汇集六国的测绘资料,编绘了囊括…  相似文献   
876.
天气的风云变幻时刻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也影响着科学文化以及政治、军事等一切活动。论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军事与气象的关系,主要分析了春秋战国时期重要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司马法》《吴子兵法》中的军事气象思想,即怎样利用风、雨等气象因素出其不意,打击敌人,取得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877.
筛选晋冀豫交界2008-2017年468个地震的1 143个P波初动符号,应用综合震源机制解方法,反演该区域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①晋冀豫交界精细应力场整体受NE向P轴和NW向T轴控制,且P轴和T轴倾角近水平;②薄壁断裂以东出现局部应力场紊乱,安阳南断裂东南部应力场P轴由NE转为NEE至EW向,T轴呈放射状,从NW向逐渐转为NWW向,且倾角较大;③晋冀豫交界除符合华北应力场整体特征外,还具有局部构造应力场独特性。  相似文献   
878.
以历史文献为主要代用资料,重建了1632年华北地区暴雨洪涝事件的雨情、水情、灾情等,从而识别出1632年8月河南地区暴雨事件的时空范围,并与有器测记录的2021年河南极端降水事件进行对比。1632年华北地区大规模降水始于7月17日,从6月18日—11月11日,整个华北不同区域皆存有长时间降雨记录,且有多次强降水记录,造成黄淮地区雨涝,并使得黄淮交溃,对社会经济造成较大影响。梳理降水和洪涝的过程,区分了本地降水与客水的分布。将1632年8月河南暴雨洪涝与2021年7月河南极端降水事件对比发现,强降水位置相似,降水前后都有两个台风输送水汽,且1632和2021年华北地区夏季降水皆受到拉尼娜的影响,整体偏涝。  相似文献   
879.
选取鄂尔多斯块体东北缘地区(38.5°—42.0°N,109.5°—116.0°E)2008年1月—2018年4月144个ML≥2.5地震事件,利用振幅比和P波初动联合求解震源机制解的方法(FOCMEC方法),得到鄂尔多斯块体东北缘地区(晋冀蒙交界区域)地震震源机制解.利用阻尼区域应力反演方法(MSATSI软件)将研究...  相似文献   
880.
王自强 《地图》2006,(1):104-107
在北京的发展史上,宋元时期是十分重 要的阶段。这个时期,一方面是长安 城作为我国封建社会前期最大的政治 中心的地位一落千丈,另一方面位于东北方的蓟 城(北京古称蓟城)的地位,却日见重要。这种 转折是以辽升幽州城(东汉在北京地区设置幽州, 治所在蓟城,习惯上人们称蓟城为幽州城)为南 京(又叫燕京),把它变为陪都作为标志的。而 金朝定都于此(称中都)则加强了这种转折,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