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8篇
  免费   695篇
  国内免费   538篇
测绘学   91篇
大气科学   606篇
地球物理   264篇
地质学   1597篇
海洋学   238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140篇
自然地理   8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58年   2篇
  1948年   2篇
  1943年   4篇
  1942年   2篇
  1937年   2篇
  1933年   2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21.
一次东风波天气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斌 《四川气象》2006,26(1):16-17
东风波是在副热带高压南侧的深厚东风带里,常因扰动而产生自乐往西移的波动,也称东风倒槽;本文通过数值预报产品和天气形势分析结合卫星云图,对2005年第十号台风减弱后的东风波进行分析,从而揭示08.16区域暴雨过程原因和特点。  相似文献   
822.
东风波是在副热带高压南侧的深厚东风带里,常因扰动而产生自乐往西移的波动,也称东风倒槽;本文通过数值预报产品和天气形势分析结合卫星云图,对2005年第十号台风减弱后的东风波进行分析,从而揭示08.16区域暴雨过程原因和特点.  相似文献   
823.
吴赵全 《云南地质》2006,25(3):327-333
对矿区的导矿、容矿、控矿构造及成矿物质元素的活化、富集、迁移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提出矿区的理想成矿模式,用于指导目前的矿山生产、开发及下一步的外围找矿。  相似文献   
824.
孔向军  魏建华  黎良杰 《岩土工程技术》2006,20(2):107-108,F0003
某工程桩基的施工采用长螺旋钻孔压灌桩后插钢筋笼施工工艺,在施工中出现了钢筋笼下插不到设计标高、埋钻等现象,对此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处理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25.
北京地区地基验槽常见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筑地基验槽实践,介绍了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开挖后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处理,为地基验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26.
根据台风“海棠”、副高、西风槽三种天气系统的位置和配置关系,分析了安阳2005年7月22~23日区域性暴雨的成因及落区。  相似文献   
827.
从天气系统背景、FY-2C卫星产品、水汽通量分布特征和大气稳定度特征等方面,分析了受台风低压倒槽与东移锋面云系的共同影响,于2005年7月21日夜间到23日邯郸市出现的大范围的暴雨天气,结果发现:500hPa槽前中尺度切变线是直接影响产生暴雨的重要系统;地形作用使迎风坡降水增强;中尺度对流云团和雨团关系密切,暴雨中心位于OLR和TBB低值区下面;西部山区的暴雨区水汽主要来源于南海、东海,东部平原大暴雨水汽主要来源于南海;暴雨区上空低层为对流不稳定,高层为对称不稳定。  相似文献   
828.
中国早寒武世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35,自引:2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中的中国主要指我国的大陆、海南岛及台湾等地区的陆地部分。本文由中国早寒武世早期及晚期的岩相古地理图2幅及相应的文字论述组成。这两幅岩相古地理图的最大特征是“两槽和三台相间分布”。两槽即天山北山蒙辽吉槽地和昆仑秦岭槽地,三台即准噶尔蒙兴槽地、塔里木柴达木华北台地和西藏华南台地。两个槽地与三个台地之间的界限是根据大地构造、地层、岩石、岩相等资料综合判断而定的,绝大部分是比较确切的,有的地方是推断的。天山北山槽地可分出次级岩相古地理单元,其他槽地的次级岩相古地理单元尚难以划分。在三个台地中,华南、华北和西北地区的研究程度较高,它们的次级岩相古地理单元的划分均有确切的定量资料和图件为依据,是定量的,而且还能把早寒武世早期和晚期的岩相古地理区分开;其他地区的研究程度较低,难以再划分次级古地理单元,其古地理图都只能是定性的。这种研究程度有差异的、定量和定性兼有的、全国范围的岩相古地理图,既反映笔者等的研究成果,也反映我国当前地质工作的研究程度,优缺兼有,实虚共存。敬请读者指教。  相似文献   
829.
利用1951 ̄1997年的东亚季风强度指数、印缅槽指数、500百帕西太平洋副高(简称副高)特征量资料,分析6 ̄7月季风环流特征与梅雨和汛期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季风强度适中,副高西伸脊点偏西成为夏季风雨带在长江流域停滞并引发特大洪涝的典型特征;(2)4 ̄5月印缅槽指数偏低(高)则6 ̄7月副高的西伸脊点偏东(西);(3)夏季风的强弱与4 ̄5月季风的强弱和4月东西伯利亚冷高压强弱及5月印度半岛-  相似文献   
830.
郑芙蓉 《广东气象》1998,(2):15-16,19
1996年5月下旬,一次典型的锋面低槽南压,造成了广东中、西部一次大范围的暴~大暴雨。本文从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和数值预报产品等方面对这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1 环流背景1-1 500hPa5月下旬初,东亚500hPa为两槽一脊型,中纬度环流正在调整。9603号热带风暴由南海向东北方向移入太平洋,连续数日华南上空盛行西北气流,中南半岛~海南岛为副热带高压控制。影响本地的西风槽,23日08时在格尔木~玉树之间是一个很弱的小波动。这个短波小槽向东南移的过程中,由于高原的重力作用不断发展,至25日08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