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8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477篇
测绘学   14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134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04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31.
北祁连中段北坡是甘肃西部的一个铀成矿带,下奥陶统火山岩、下志留统条带状砂岩及硅质岩、上泥盆统块状砾岩和含砾砂岩是重要的含铀建造;矿化受断裂和裂隙构造控制,区域性NW向构造岩浆岩带控制着矿带的延展方向,矿体产于多次活动的断裂构造带中;矿化与岩体有密切的时空关系,许多矿点和矿化点围绕岩体分布或产于岩体内部,晚加里东-晚燕山期的火山-次火山中酸性岩浆活动引起和促进了含铀建造中铀的活化、迁移和富集;铀矿化是地层、构造和岩浆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矿化类型属于钠交代热液型。  相似文献   
932.
研究区共划分出4个斑岩-矽卡岩成矿省(区),21个成矿带,49个矿带.对各成矿带、矿带中的代表性矿床作了描述.从成矿时代看,多数矿床形成于石炭-二叠纪,少数形成于早古生代,成矿构造环境多数位于有隐伏刚性基底之上,形成于造山旋回构造岩浆活化带.从成矿类犁看,斑岩体多形成斑岩铜(钼)矿,但由于围岩的性质差异,有时可形成矽卡岩型(卡拉塔斯Ⅰ,Ⅱ)或块状硫化物型.此外,由于斑岩体酸性程度不同和区域地球化学性质的差异,除铜矿外,少数矿床以钼为为(阿克库都克矿床),个别的以金为主(吉尔吉斯斯坦塔尔迪布拉克).  相似文献   
933.
文章通过对维西-普洱成矿带中主要铅锌矿床的特征进归纳对比,从控矿因素、物质来源、矿化特征、含矿层位等方面探寻成矿规律。结合矿带的地质特征,重点讨论了矿带的成矿地质条件,提出以研究矿带的区域构造以及碳酸盐岩的分布等为思路来指导找矿。  相似文献   
934.
吉林福安堡钼矿中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定年及成矿作用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福安堡钼矿是吉林中部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中型规模斑岩型钼矿,成矿地质特征与同一成矿带内的大黑山超大型钼矿相似,其深部找矿前景良好。文章首次对福安堡钼矿中5件辉钼矿样品进行铼-锇同位素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辉钼矿中铼含量为9.94~15.12μg/g,模式年龄为(165.3±2.4)Ma~(167.0±2.3)Ma,平均模式年龄为(166±1)Ma;等时线年龄为(166.9±6.7)Ma,其加权平均方差(MSWD)为0.60,属燕山早期成矿。成矿物质主要为壳源,但混有少量的幔源组分。燕山早期由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含矿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侵位于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的交汇部位,成矿物质在岩浆期后聚集形成了福安堡钼矿。燕山早期为吉黑成矿省吉中—延边(活动陆缘)成矿带钼矿的主要成矿期。加强对该地区燕山早期岩浆作用的研究,有助于地质找矿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935.
王献忠  王晓勇  石书校 《矿床地质》2010,29(Z1):123-132
老沟-二根河成矿带是大兴安岭北部重要的金成矿带,位于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的东南缘。近年来发现了砂宝斯、老沟、砂宝斯林场、三十二站、二根河等金矿床和一些金矿点,矿床(点)严格受NEE向漠河推覆构造带控制,矿体常赋存于其次级张扭性断裂构造带中。矿石中硫化物以黄铁矿为主(含量≤3%),为少硫化物矿石。矿石中黄铁矿等的δ34S值为-8.3‰~+7.8‰;成矿流体的δ18O值为5.6‰~18.7‰,δD值为-135‰~-89‰;铅同位素表现出造山带铅同位素特征。流体包裹体类型有气液两相、含CO2三相和纯CO2包裹体3种。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CO2、H2O、CH4和N2,总体上属CO2-H2O-N2±CH4±H2±CO体系。流体包裹体的盐度平均为5.0%~7.0%,密度平均为0.75~0.86 g/cm3,属低盐度、低密度流体;均一温度为225.9~295.2℃,属中温热液矿床;成矿压力平均为65~82 MPa,成矿深度平均为6.0~7.0 km。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造山型金矿类似,应属造山型,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陆-陆碰撞造山环境,并以CMF模式解释了其形成机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36.
余超 《地质与勘探》2010,46(2):261-266
研究认为,窑沟-下拉地铅锌成矿带是在晚古生代中期伸展构造体制下的产物,构造控矿在该区主要表现在裂陷期断裂对成岩成矿的控制上,根据时间承接关系和不同时段构造控矿侧重点不同,可将构造控矿分为三期四方面:即构造-含矿地层沉积、构造-基性火山活动及矿化、构造-次火山作用与成矿和区域构造演化对成矿的控制。这些认识在腰路湾铅锌工业矿体的发现过程中得以很好应用,故深入研究构造控矿规律对该区地质找矿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37.
鸡冠山斑岩钼矿床位于西拉木伦多金属成矿带南侧、内蒙古赤峰市北东约35km处,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华北板块北缘造山带中段。辉钼矿化主要呈浸染状、细脉浸染状分布在花岗斑岩中,部分成细脉浸染状分布在流纹质角砾凝灰岩中,同时,在矿区出露的辉绿岩和流纹岩中也有少量的细网脉状钼矿化。矿石矿物主要有辉钼矿、黄铁矿和少量黄铜矿、闪锌矿、磁铁矿,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绢云母和少量方解石、萤石。矿脉穿插关系和矿物组合显示了早、中、晚3个阶段的矿化:(1)石英-辉钼矿阶段;(2)萤石-(石英)-辉钼矿多金属硫化物阶段;(3)贫矿萤石阶段。各阶段广泛发育流体包裹体,包裹体类型众多,包括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W型),H2O-CO2包裹体(C型)及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S型),其中以大量发育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为特征。子矿物种类有石盐、钾盐、赤铁矿、石膏、辉钼矿、方解石等及其他未鉴别透明、不透明子矿物,有时一个包裹体含有多达4~5个子矿物。包裹体大量的赤铁矿、石膏和金属子矿物的出现,说明含矿流体具有高的氧逸度和很强的金属携带能力。包裹体岩相学、激光拉曼和显微测温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来自高温、高盐度、高氧逸度的岩浆流体和部分天水与岩浆热液混合所形成的中低温、低盐度流体两个端员组份。高温、高盐度流体以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为代表,其形成温度大于440℃,盐度变化范围为:28%~76%NaCleqv,部分高于76%NaCleqv。中低温、低盐度流体主要源自矿化后期天水与岩浆热液的混合,温度在322℃以下,盐度变化范围为:0.9%~20.3%NaCleqv。实验结果表明鸡冠山矿区含矿硫化物主要沉淀温度区间在310~400℃之间,其次为210~320℃,钼矿化主要形成于高温、高盐度、高氧逸度及富氟元素的H2O-NaCl流体体系,温度降低、流体沸腾作用及流体混合是该钼矿床的主要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938.
冈底斯东段汤不拉斑岩Mo-Cu矿床成岩成矿时代与成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汤不拉斑岩型钼铜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目前识别出的最东部的一个大型斑岩矿床,但是其成岩成矿时代一直缺乏年代学约束。本文通过对成矿斑岩的系统地球化学研究,采用LA-ICPMS锆石U-Pb方法和辉钼矿Re-Os方法研究了汤不拉矿床的成岩、成矿年龄。研究结果显示汤不拉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为19.72±0.20Ma;而辉钼矿Re-Os年龄为20.9±1.3Ma,成岩和成矿时代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表明斑岩体与矿化的形成时间相近。汤不拉成矿斑岩具有与埃达克质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如高Sr、Sr/Y、(La/Yb)N,亏损重稀土Yb与Y,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等,并具有与新生地壳源林子宗群火山岩相似的(87Sr/86Sr)i(0.70598~0.70676)和εNd(t)(-1.75~-3.27)同位素特征。本文认为汤不拉埃达克质成矿斑岩可能起源于增厚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是在中新世后碰撞构造环境中在板片断离作用下导致的成岩和成矿事件。综合区域上的已有资料,可知整个冈底斯斑岩成矿带后碰撞成矿阶段成岩时间为21~12Ma,成矿时间集中在17~13Ma,成矿时间持续大约4Ma,而汤不拉斑岩型钼铜矿床是后碰撞阶段最早形成的斑岩矿床之一。  相似文献   
939.
竹鸡顶铜矿是中国西南"三江"多金属成矿带的典型铜矿床,矿体主要产于花岗细晶岩体内,目前已圈定3个规模较大的含铜矿花岗细晶岩体,铜矿最高品位达11.42%。花岗细晶岩体微量元素表现为Rb、Th、U等低场强元素含量相对富集,而Ba、Nb、Sr、P、Ti则明显亏损,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型,呈现中等负Eu异常的特点。认为该区岩浆可能起源于中下地壳,形成于滞后型火山弧环境。围岩蚀变特征及次生氧化带的垂直分带特征均显示出类斑岩型铜矿床的特征,Cu-Mo综合异常明显较弱,而Pb-Zn综合异常相对较强,推断竹鸡顶铜矿为热液-斑岩型铜矿床,地表处于含矿斑岩体的顶部,主矿体可能还有一定的埋藏深度。矿床除铜富集外,可能还有锌、铋、钴、砷等的富集。  相似文献   
940.
新疆成矿单元划分方案研究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成矿单元是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成果的集中表现,也是矿产勘查及预测评价的基础.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在全面收集前人资料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新疆成矿单元的划分方案,首次对新疆Ⅳ级矿带进行了划分.新疆地跨古亚洲、秦祁昆及特提斯3大成矿域,此次共划分出阿尔泰、准噶尔、伊犁、塔里木、阿尔金-祁连、昆仑、巴颜喀拉-松潘、喀拉昆仑-三江8个Ⅱ级成矿省,24个Ⅲ级成矿带、84个Ⅳ级矿带,成矿单元之多样性和复杂性为全国各省区中少见.在此基础上对各成矿单元的地质成矿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