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27篇
  免费   1824篇
  国内免费   1405篇
测绘学   3512篇
大气科学   1653篇
地球物理   1191篇
地质学   5770篇
海洋学   1510篇
天文学   325篇
综合类   1507篇
自然地理   988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297篇
  2022年   309篇
  2021年   345篇
  2020年   306篇
  2019年   437篇
  2018年   230篇
  2017年   294篇
  2016年   288篇
  2015年   374篇
  2014年   947篇
  2013年   666篇
  2012年   1014篇
  2011年   912篇
  2010年   843篇
  2009年   933篇
  2008年   935篇
  2007年   786篇
  2006年   779篇
  2005年   810篇
  2004年   616篇
  2003年   675篇
  2002年   556篇
  2001年   517篇
  2000年   441篇
  1999年   337篇
  1998年   343篇
  1997年   283篇
  1996年   228篇
  1995年   199篇
  1994年   135篇
  1993年   126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100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0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测绘学报》2006,35(1):3-3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统计结果发布会”于2005年12月6日在北京举行。会上公布了“第四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名单,《测绘学报》名列其中。  相似文献   
992.
在《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第5期,刊登了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陈颙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朱日祥的文章,题目是“设立‘地下明灯研究计划’的建议”。文章指出,20世纪末,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获得了地球表面清晰的图像,使人们可以实时地观测地球水圈和大气  相似文献   
993.
2006年4月17日-22日,首届西南地区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研讨会在成都成功举行。研讨会由四川省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院发起和承办,会议的主题:促进西南地区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开展,更好地服务社会;促进西南地区各省、市从业单位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质量;加深对GBl7741-2005《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理解,把握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关键技术环节和要点。  相似文献   
994.
中国通量观测网络(ChinaFLUX)通量观测空间代表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涡度相关系统的观测结果可以代表发生在特定表面或某一部分表面的物理过程.这样,由点到面的空间代表性就成为通量观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运用FSAM模型结合实际观测数据对中国通量网各站通量观测的空间代表性做了初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大气稳定度的增强、观测高度的升高和下垫面粗糙度的减小,通量贡献区有被拉长的趋势,且沿上风向逐渐远离观测点,这表明通量观测值所代表的下垫面平均状况的范围有所扩大.对于一个观测点而言,在观测高度和下垫面状况一定的情况下,通量贡献最大点和源权重函数最小点距观测塔的距离受大气稳定度的影响,大气越稳定,通量贡献最大点Smx和源权重函数最小点χ1距观测塔的距离(分别为Dmx和Dmin)越大.Dmax和Dmin对下垫面粗糙度和观测高度变化的响应是,随着粗糙度的增加和观测高度的减小,Dmx和Dmin均变小.本研究给出了在不同大气稳定度状况下,对各通量站通量观测值贡献90%时的通量贡献区长度,结合各站点的盛行风向以及通量贡献区对各种影响因素响应规律的分析,使我们对各通量站点通量观测的空间代表性形成了初步的认识.本研究虽然仅可做为实际应用中的参考,但其结果可为通量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解释通量数据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5.
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作物栽培法测定土壤凋萎湿度的技术方法,并试验测定出了10~50厘米土层的凋萎湿度值.  相似文献   
996.
乐阳  刘凌 《湖北气象》2006,(4):43-44
近年来,随着自动气象站普及、气象测报业务软件升级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地面气象测报工作发生很大变化,对气象台站测报管理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一名测报管理员,要将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必须抓好5个方面。  相似文献   
997.
马登吉 《青海气象》2006,(F09):54-55,63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全面启动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是摆在全省气象部门各级领导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渗透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齐抓共管,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998.
环境卫星已经成为以气候监测和天气预报为目的全球观测系统中日益关键的一部分。但是,正如美国国家科学研究院全国科学研究委员会(NRC)的一份报告((Earth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from Space--Urgent Needs and Opportunities to Serve the Nation:地球科学与空间应用技术——紧急需求与服务国家的机会,2005)中所指出的一样:“目前环境卫星系统正面临着崩溃的危险。”(译者注:由于经费预算紧缩以及支持重点向太空探索倾斜,一些已经批准的极具科学与社会价值的计划与项目不再得到支持,被迫取消、缩减规模或延迟。目前,NASA没有计划在“地球观测系统”(EOS:Earth Observing System)平台的6年服役期结束之后替换该系统)。除非立即采取行动,重振美国的地球观测研究计划,并制定一个长期的业务环境卫星发展规划。必须采取措施保障这些计划的不断实施,而且能够得到完善,建造一个低成本、具有灵活性的卫星系统,该系统应是先进的综合地球观测系统的核心部分。在过去的25年中,与天气和气候相关的行业已经引进和采用了许多卫星技术与设备方面的重要进展。尤其是全球各国的气象环境部门和研究机构,他们对卫星遥感资料的依赖性正变得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999.
《气象科技合作动态》2006,(3):28-32,F0003
为了解世界发达国家防雷减灾工作情况,推动我国防雷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国防雷技术发展现状和需求,基于中、法防雷科技合作及双方在人才技术装备方面的优势,由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国际合作司、人事教育司、培训中心和上海市气象局联合主办的中法防雷技术人员培训班,于2006年3月28~31日在北京完成国内培训后,又组成以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刘宪华副司长为团长、人事教育司胡欣助理巡视员为副团长的中国气象防雷技术培训考察团,于2006年4月2~14日在巴黎顺利完成了国外阶段的防雷技术高级培训和考察。  相似文献   
1000.
探讨了我国现行技术装备保障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基层台站技术装备保障体系的具体措施,通过组建与之相适应的监控网络,稳定资金来源渠道,以进一步提高装备技术保障水平。以人为本,优化人才培训、管理及激励机制,确保气象综合观测及信息网络系统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