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8篇
  免费   525篇
  国内免费   694篇
测绘学   469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999篇
地质学   1408篇
海洋学   161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155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4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深入揭示地震动峰值特性影响是推进地震动工程特性研究的有效手段。地震动峰值速度和峰值位移特性对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的影响规律尚需要探索。本文基于窄带时程叠加方法,人工合成具有相同加速度反应谱但峰值速度和峰值位移不同的4个序列地震动时程。其中第1、2序列地震动峰值速度为0.20 m/s,峰值位移分别为0.20 dm和0.40 dm,而第3、4序列地震动峰值位移为0.30 dm,峰值速度分别为0.15 m/s和0.30 m/s。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别标定至400 cm/s2和800 cm/s2,并以此作为输入开展建设地震观测系统的6层钢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使得结构发生不同弹塑性地震反应,对比分析在不同序列地震动作用下层间位移角和延性系数等结构工程需求参数差别,探索峰值位移和峰值速度对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的影响规律。分析表明,在非线性反应阶段后,结构层间位移角和延性系数的变异系数随着输入地震动峰值的增加而增大,地震动峰值特性对结构层间位移角和延性系数等参数有一定影响,影响幅度随输入地震动增加而增大,且峰值速度较峰值位移的影响更为显著。在进行结构设计地...  相似文献   
122.
肖章寿 《福建地质》2021,40(2):143-151
对于填海区密实度检测,常用的方法是标准贯入实验,该方法成本高、时间长.以福建石狮填海区密实度检测为例,采用地质雷达与微动探测2种物探方法进行检测,前者能定性检测出密实度情况,且检测周期短、效率高,可对填海区域进行全面检测;后者对填海区密实度情况能定量评价,检测精度高,成果资料直观.两种物探方法组合,通过异常的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123.
针对岩质四面楔形体的监测敏感部位问题,利用自主研制的边坡模型试验平台,开展岩质边坡四面楔形体物理模拟试验,对楔形体在滑动失稳全过程中结构面处的内部位移和内部应力进行监测.结果表明:随着楔形体滑动位移的增加,各位移监测点处位移变化速率的差异越小,楔形体表现出的整体滑动特性更为明显.在楔形体失稳过程前期,位移监测和应力监测...  相似文献   
124.
《医贯》是明代医家赵献可的代表作,本文以《医贯·喘论》为切入点,从外感、内伤两个方面分析喘证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思路,并浅析其独特的命门学说在喘证治疗中的体现,分析赵献可与众不同的命门学说理论和实践观点,为今人研究相关内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5.
刘佳 《测绘通报》2019,(3):113-115,119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是形成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原因,云团在MCS生命周期中的分裂合并问题是临近预报的难点。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FCC方法,该方法使用质心位移和FY-2卫星数据预测多个对流单体的运动轨迹。多个案例分析证明,FCC算法在MCS的各个生命周期均能进行有效的预测,包括初生、成熟和消散阶段。此外,通过列联表方法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6.
采用传统ELM算法进行滑坡位移预测时,其网络输出权值由最小二乘估计得出,导致ELM抗差能力较差,从而造成网络训练参数不准确。为此,将M估计与ELM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M估计的RobustELM滑坡变形预测方法。该方法利用加权最小二乘方法来取代最小二乘法计算ELM输出权值,以减少滑坡监测数据中粗差对ELM预测的干扰。分别以链子崖、古树屋滑坡体为例,将Robust-ELM进行了单维、多维粗差的抵御性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粗差对预测的影响,具有良好的抗差能力。  相似文献   
127.
为揭示水库水位变化与土石坝表面位移的关系并建立相应的模型,该文收集了茜坑水库主坝体上下游多个监测点近半年的GNSS监测数据,通过解算短基线获取了各测站毫米级精度水平位移序列。结合坝体结构和水库水位监测结果,分析了库水位变化产生的面板水压荷载变化与监测站水平位移变化序列之间的关系。基于两者正相关特征,推导了水压载荷与监测点水平位移变化间简化的线性模型,并利用实测数据和最小二乘方法估计了模型参数。拟合结果表明,该模型较好地反映了水库调水期间,监测点水平位移的趋势和规律。  相似文献   
128.
利用GPS技术反演海潮负荷信息,相比传统重力及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有着全球覆盖、测站数多、全天候、成本低等诸多优势,为海潮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也对海潮负荷效应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利用动态精密单点定位技术(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反演海潮负荷位移,同时构建了区域海潮负荷位移模型。利用香港连续运行参考站8 a的GPS观测数据,精密测定了11个测站的三维海潮负荷位移参数,与高精度海潮模型提供的海潮负荷位移参数进行比较,发现除K2、K1潮波外,其他潮波的均方根误差均小于2 mm。与已有的动态PPP及静态PPP结果对比发现,采用改进的重叠时段动态PPP算法可有效改善K1潮波的反演精度;该方法反演的海潮负荷位移精度可达到静态PPP反演海潮负荷位移的精度,且对于K1潮波,在东西方向,动态PPP算法的反演精度较静态PPP略有改善。利用最小二乘曲面拟合法可有效建立中国香港地区GPS区域海潮负荷位移模型,可有效弥补沿海地区因验潮站稀少而导致的海潮模型适应性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9.
变形监测是船闸建设中安全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TS 60自动化全站仪对船闸建设中的高边坡水平位移进行安全监测,并对其成果精度进行分析,结果认为:TS 60自动化全站仪用于变形监测工作自动化程度高,精度可靠,并能显著提高观测效率。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