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1篇
  免费   414篇
  国内免费   77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791篇
地质学   254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2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数字地震记录研究唐山震区台下的P、S波速度结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直接采集数字地震记录的原始 P波、S波记录波形 ,与利用 Haskell矩阵传递方法得到的理论综合地震图进行对比 ,通过不断调整介质模型 ,最后得到台站下方的体波速度结构模型 ,此方法中得到的 S波速度结构不同于通过其他波形转换而来的结果 ,而是同 P波一样从原始波形拟合而来 ,同时获得地震台下方 P、S速度介质模型 ,这为我们讨论地下介质的性质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数字地震波形资料取自于唐山市遥测地震台网陡河和滦县的短周期地震记录 ,共选用了震中距范围为 30~ 60°、震源深度为 1 0 0~ 60 0 km的 5个不同地点的深源远震记录资料。结果表明 ,台站下方的纵波和横波速度分层结构相当吻合 ,说明拟合结果相当可靠。两个台站下的地壳厚度均为 38km,速度结构在 1 3km的低速层处出现差异 ,滦县的低速层比陡河要更厚一些。两个台站的地壳速度结构都是高低相同 ,而且陡河的高低差异较滦县更为显著。唐山震区滦县部分的震源比陡河附近的浅 ,而 1 976年唐山 7.8级地震发生在陡河附近 ,可见地震的发生与壳内低速层的差异幅度有关。从泊松比高值来看 ,地幔顶部存在低速层 ,该区域是地幔上隆区 ,可能有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992.
介绍低纬电离层CT实验所使用的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并提出一种电离层CT算法。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引入了GPS标准时间;重建算法的特点是利用差分多普勒频率数据避免了相位积分常数的计算,提高了对较弱的电离层扰动和不规则结构的检测能力。数值模拟反演结果表明了该算法对电离层CT重建的有效性,并给出有关实测数据的重建结果。  相似文献   
993.
跨孔地震CT层析成像在岩溶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指出了在岩溶发育地区采用常规工程地质勘察方法的不足,简述了跨孔地震CT层析成像进行岩溶勘察的原理及工作方法技术,介绍了一个工程勘察实例,指出了跨孔地震CT层析成像在岩溶,勘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4.
本文介绍了多震相的层析成像的思路和算法,通过穿透和反射走时可以同时作出2维和3维慢度(速度的倒数)重建。我们分析了在穿透和反射数据中确定速度和深度的不确定性,并认识到深度扰动对反射走时异常比慢度扰动更敏感。由不同波类型所提供的对速度和深度的约束,这个算法实际上减少了在一般反射层析成像在速度和深度之间的不确定性,并且也避免了在穿透层析成像中的不确定问题。线性化反演是通过从反射界面深度由分离速度参数迭代进行的。使用一个快速的2-D和3-D射线跟踪算法来计算穿透和反射走时和对幔度及反射界面深度的偏导数。深度和速度都用立方B样条函数来进行参数化。合成例子表明,当同时考虑穿透和反射时间,层析成像的结果得到改进。这个方法也应用到英国煤炭测量局(BritishCoalMeasures)沿跨线排列所记录的逆VSP数据组。通过使用波形配合技术,用同时确定时间延迟和叠加权,可以自动拾取旅行时间。所观察到的逆VSP层析成像可比周围介质具有较低速度的两个断层区域成像。断层的位置由附近的反射测线所确定。本文还讨论了在复杂2-D和3-D非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地震射线跟踪方法。界面的几何形状和水平速度场都通过使用非均匀步长立方B-样条节点  相似文献   
995.
无线电层析成像对石英脉型金矿体的圈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总结野外工作的基础上,讨论无线电层析成像在石英脉型金矿的应用环境及条件,介绍了工作方法,并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及无线电理论对吸收图像同矿体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一年多的采矿实践,证明用无线电层析法测定圈定的矿体边界与实际矿体边界基本吻合,因此,用无线电层析法配合常规地质研究在石英脉型金矿的探测中可取得超常效果。  相似文献   
996.
确定深度波速是油气勘探的一个战略域,为此目的,我们发展三维地震资料层析成像反演程序,它用了GOCAD三模拟器作反射布置,以及样条张量积作为层速度。反资料为叠加时间及叠加速度。此方法应用于实际数据,证明是高效的  相似文献   
997.
本文介绍了坑透层析成像计算原理和工作方法,结合应用实际和电磁波衰减特征,介绍了不同物质异常的解释方法,实践证明:坑透CT解释方法大大提高了资料解释的精确度和可信度,增强了异常的识别能力,为坑透资料由定性解释到定量解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8.
下地幔及核幔边界结构及地球动力学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新一代高分辨率下地幔及核幔边界的地震层析成像,改变了我们对全球构造模式及地球动力过程的认识。古海洋岩石圈板片一直俯冲到下地幔底部,其残留体在核幔边界积累,并支持了地幔整体对流模式。位于核幔边界上的D″层有着十分复杂而精细的结构。紧靠核幔边界的地幔一侧发现了超低速层(ULVZ),它们可能是D″层内的局部熔融物,是引起地表热点的上升地幔柱的源头。  相似文献   
999.
利用亚洲、欧洲及西太平洋边缘海地区台网114个数字地震台,搜集了400W~1800E,400S~800N范围内近万个地震事件,并从中挑选出1982~2006年间震级在5.0~7.0之间、震源深度小于100㎞的1800余个事件.经过筛选,共得到周期在8~200s之间10450余条质量较高的瑞利面波频散曲线,这些面波所通过的大圆路径很好地覆盖了欧亚大陆及西太平洋.本文首先对原始记录进行预处理,测定面波频散曲线,包括截取Rayleigh面波,进行频率时域分析等,以得到实际频散数据.然后对研究区域进行网格划分,反演网格点附近的纯路径频散曲线.即采用网格化纯路径频散反演方法得到各块的纯频散数据.最后由得到的每块纯频散数据作为观测数据,并利用LSQR、SVD等广义线性反演方法,对每一块的纯频散曲线进行反演求取该单元的S波速度随深度的分布.  相似文献   
1000.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Pn波速度的横向变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搜集整理了中国国家地震台网和区域地震台网记录的Pn波到时资料,利用层析成像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北地区上地幔顶部P波速度及其各向异性的横向变化.结果表明,该地区Pn波的平均速度偏高,为8.09 km/s;构造上稳定的柴达木盆地下面,上地幔顶部P波速度较高,而构造上比较活跃的山西地堑地区波速则较低.1920年发生海原大地震的地区,上地幔顶部是P波速度偏低的地区.一个值得注意的结果是,与天山挤压带上地幔顶部P波速度偏低的情况不同,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山现代挤压变形带地区,上地幔顶部是P波速度偏高的地区.鄂尔多斯地块下面,波速度不均一,存在高低速的变化.这与该地块四周皆有强地震活动、地块本身可能有整体的构造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