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6篇
  免费   421篇
  国内免费   336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36篇
地质学   1333篇
海洋学   376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78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01.
龙门山-大雪山-锦屏山推覆构造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门山-大雪山-锦屏山推覆构造带,位于扬子地台西缘过渡带,由碰撞-陆内俯冲作用所造成.它发生于印支期.发展于燕山期.就位于喜马拉雅期.整个推覆带由前震旦系至新生界组成.地层发育、总厚达20000m以上.南北延伸达1000km,构成中国东、西大地构造单元的分界线的一段.而且,也是中国地形、地貌以及地球物理、地壳应力的东、西分界线.在地质特征上形成不同层次的韧性滑脱、推覆和剪切破裂.地表上则表现为一系列叠瓦状逆冲断层、同斜、倒转或平卧褶皱、穹隆体和飞来峰.  相似文献   
102.
本文介绍了GCD-2500多工艺钻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和结构特性.该钻机可根据不同的施工要求进行多种工艺组合  相似文献   
103.
104.
《地震地质》1986,8(1):68
在著名的<宁镇山脉地质>发表50周年之际,来自全国的地质、冶金、煤炭、石油、地震、有色金属、建材、核工业部、中国科学院及有关大专院校等六十余个部门的180余人,云集南京,参加了于1985年10月18—25日,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与中国石油学会地质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的“全国推覆构造及区域构造研究会”。  相似文献   
105.
四川彭县推覆构造的特征与形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前龙门山区彭县推覆构造进行了详细研究,在推覆体内部划分出若干不同的构造带,强烈压缩变形的白水河断裂带为其“根带”。它们主要是旱第三纪末的陆内俯冲挤压导致的褶皱-逆冲作用以及随后的重力滑动作用形成的。推覆体在滑移过程中发生变形,并对原地岩系的构造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106.
王东胜  任福弘 《地球科学》1995,20(4):469-473
在分析格尔木含锶矿水田供锶环境和水迁移条件的基础上,将形成含锶矿水田的地质空间分为两个区:山区淋溶迁移区和平原迁移聚集区,运用物质流通量分析的观点,对锶的迁移聚集进行了系统分析,山区为锶矿水的形成提供了物质环境,平原区为锶矿水提供了贮存环境。  相似文献   
107.
塔里木盆地北部构造样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严俊君  黄太柱 《地球科学》1995,20(3):264-270
塔里木盆地北部发育5种典型的构造样式;基底卷入型压性逆冲构造组成、盖层滑脱型逆冲-褶皱构造组合、隐刺穿刺底檗同幅度褶皱构造组合及张性正断层组合,无论是构造变形时间还是组合分布,在塔北均呈现规律变化,其变形特征及发布受如下3个地质因素控制:(1)区域挤压作用;(2)岩性条件的差异:(2)先期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08.
内蒙地轴南缘盖层中逆冲断层的样式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蒙地轴南缘盖层中,发育了多种样式的逆冲断层,如叠瓦式、背冲式、对冲式和楔冲式.这些逆冲断层都发育在基底断裂控制的断陷盆地边缘,并向盆内逆冲。形成发育的过程是:区域拉伸、基底断裂活动和断陷盆地发育→区域挤压、盆缘逆冲断层发育→盆缘进一步隆起、逆冲断层进一步发育。所以区域拉伸和挤压、断陷盆地的发育和盆缘逆冲断层的活动三者密切相关。逆冲作用主要发生于燕山运动时期。  相似文献   
109.
南山坪古油藏的形成及其破坏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元芳  丰勇 《矿产与地质》2005,19(3):296-298
南山坪古油藏以南山坪背斜(圈闭)为依托,油藏的形成、破坏与背斜(圈闭)的形成及演化息息相关。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的构造运动形成了南山坪背斜的雏形,与之对应的是最初的油藏形成;南山坪背斜在印支运动得到加强,形成构造圈闭,与之对应的是原油藏裂解生气及烃源岩进入生气阶段,形成气藏及部分沥青。之后的燕山运动Ⅱ幕使得南山坪背斜(圈闭)被褶皱和断层复杂化,形成由东南向北西的逆冲断裂,其上覆盖层抬升、剥蚀,原油藏彻底破坏,成为古油藏。分析认为,南山坪古油藏的破坏因素主要是印支期的热裂解和燕山运动Ⅱ幕的构造抬升、剥蚀,且后者更为主导因素。比较南山坪古油藏、余杭泰山古油藏及威远气藏,力图寻找其共性及差异性,从而为中国南方的油气勘探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0.
区洪威 《矿产与地质》2005,19(4):361-363
贺州市黄秆冲金矿位于桂东南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带北东端,产于震旦系培地组砂岩、泥岩的层间破碎带中.在分析研究矿床地质背景、构造特征、矿石矿物特征及围岩蚀变特征的基础上,指出该矿床属石英脉带型金矿,找矿标志主要是断裂构造、石英脉、地球化学异常、围岩蚀变、民采遗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