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4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41.
近年来,随着未利用土地资源逐渐减少和土地价值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土地越来越重视。由于土地权属争议时有发生,致使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不时受到损害。如何化解土地权属争议案件成为新时期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2.
<正>一、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历史自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曾经经历了三次大变革。第一次是土地改革,把封建土地所有的土地制度改造为农民私有的土地制度。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全国解放后的新情况,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国家将土地使用权无偿、无限期提供给用地者,土地使用权不能在土地使用者之间流转。第二次是农业合作化,将农民私有的土地制度改造为集体所有统一经营的土地制度。改革的结果使农民失去了土地的所有权和使  相似文献   
43.
案例 某市一房地产公司于2005年5月通过拍卖出让方式取得一宗150亩的住宅用地土地使用权。该公司与当地政府签订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上约定应于2005年10月开工建设。之后,由于该公司资金问题,此宗地一直闲置。  相似文献   
44.
建立合理的城市土地增值回收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增值是指由于城市经济发展和土地投资改良以及对土地的规划和管理等而形成的地价上涨.土地增值主要有四种情形:(1)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人口的增加,人类对土地需求日益增大,从而造成土地的供不应求,引起的土地增值;(2)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如交通、供电、供水、通讯和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文化及商业设施等进行投资改造,使城市土地开发利用能获得更高的开发收益,从而导致地价上涨;(3)由于城市规划变化,使土地利用条件发生改变,在变化方向有利于土地高效利用时,引起地价上涨;(4)土地使用者对土地进行投资改造,提高土地效用引起的土地增值.上述四个方面的增值收益从分配角度分析讲,在土地公有的体制下,第一方面的增值属国家所有;第二、三方面两个增值源自城市政府对土地的投资及规划条件改变,故其增值收益应归城市政府所有;只有第四方面的增值属于土地使用者的贡献,增值收益应归土地使用者所有.  相似文献   
45.
“共用宗地”原指有几个土地使用共同使用而其间又难以划分权属界线的一宗地,该概念现已套用到对存在多个土地使用、不同土地用途、不同使用权类型(这些要素单独或交叉混合)而难以划分界线的宗地.对于常见的住宅楼或住宅小区等共用宗地,已有不少可操作的规定.但住宅楼和住宅小区以外的共用宗地数量和种类也不少,住宅楼和住宅小区以外的共用宗地数量和种类也不少,笔将常见类型简要归纳为5种.  相似文献   
46.
近年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建立和运行,对于国家实施土地宏观调控、保障土地的集约高效利用,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应当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制度,建立土地储备法律保障机制,推进土地储备科学、合理、有序实施。  相似文献   
47.
寿朋林 《浙江地质》2009,(11):53-54
国家土地管理局颁发的《土地登记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和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土地登记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分别指出:“土地登记卡是土地登记的主件。也是土地使用权,所有权和土地他项权利的法律依据。土地证书是土地登记卡部分内容的副本,是土地使用者,所有者和土地他项权利者持有的法律凭证。”  相似文献   
48.
本文提出以气象信息使用者对气象信息潜在经济效益的心理认同,即气象信息的效用价值来分析气象信息的潜在经济效益,探讨了气象信息效用的定量计算方法,以此方法对一次气象信息服务进行了效用价值的应用分析。文章认为信息效用价值能较好地度量气象信息效用,并提出了提高气象信息效用价值的途径。  相似文献   
49.
维索尔伦认为,语用学应该研究语言的变异性(variability)、商讨性(negotiability)和顺应性(adaptability)。张克定指出,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变异性和商讨性是基础,顺应性是根本。以顺应性为  相似文献   
50.
郑明进 《地理教学》2010,(14):53-54
在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在教材处理时,应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实际,冲破教材的束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力求做到“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