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6篇
  免费   841篇
  国内免费   1309篇
测绘学   165篇
大气科学   216篇
地球物理   545篇
地质学   4022篇
海洋学   187篇
天文学   377篇
综合类   319篇
自然地理   365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238篇
  2022年   274篇
  2021年   264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185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225篇
  2014年   353篇
  2013年   263篇
  2012年   351篇
  2011年   368篇
  2010年   238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241篇
  2007年   227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将Cole—Cole模型表示的地下异常体各剖分单元复电阻率,引入到体积分方程求解均匀大地三维电磁场计算中,实现电偶源地面激发、接收复电阻率三维电磁场正演模拟。  相似文献   
942.
白银地区火山—沉积岩系为大陆裂谷火山作用的产物。震旦系火山喷发旋回划分为13个喷发韵律和3个喷发亚旋回,成岩环境为半深海相沉积环境,具古陆壳陆内初始裂谷阶段背景;寒武系火山喷发旋回划分为13个喷发韵律和两个喷发亚旋回,黑茨沟组的成岩环境为半深海相沉积环境,是继震旦纪白银岩群后陆壳进一步拉张裂解的产物,代表了裂谷的发展阶段,香毛山组具海底扩张阶段的大陆边缘裂谷沉积背景。  相似文献   
943.
以产于黄岗—甘珠尔庙成矿带的铅锌矿产为预测矿种,以铅锌矿矿床为目标物,较系统地分析了地层、岩浆岩等地质条件与铅锌矿产的关系,查明各种地质条件对铅锌矿产的控制作用与控制方式。二叠系与铅锌成矿在空间分布和物质成分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锰质钙铁辉石夕卡岩及火山沉积岩为铅锌成矿提供物质来源;燕山期岩浆侵入活动形成的中酸性侵入体为有利岩体;成矿带内多组方向断裂的交汇部位是矿化富集区,使得矿床以北东成带、东西成行,各矿床之间具有等距离的特点进行分布。由地质信息、地球化学信息及矿化信息构成的矿床级别的综合信息找矿模型,为成矿带内铅锌矿产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4.
为了探讨车莫古隆起对内物源沉积体系及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从车莫古隆起形成与演化入手,利用岩心、地震、测井等资料,多种方法结合恢复其剥蚀量、古地貌,提出车莫古隆起从中侏罗世到早白垩世发育,侏罗世末是其鼎盛时期,并提供内物源,控制围绕车莫古隆起周缘沉积体系和砂体展布,从岩心、地震特征、重矿物稳定系数、古水流指向、砂岩厚度等方面给出存在依据,合理解释了古隆起控制范围内已发现油藏的砂体成因。车莫古隆起发育和潜伏埋藏期控制古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掀斜后内物源砂体展布、断裂体系和现今构造共同控制着油气调整、运移及次生油气藏的分布,围绕车莫古隆起发育的内物源砂体尖灭方向与现今构造高部位指向垂直和斜交区域是岩性地层油气藏有利区。围绕内物源勘探刚开始,在此认识指导下部署的沙门1、莫17、夏盐11、夏盐12等井已获得突破,腹部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将进入一个油气发现新阶段。  相似文献   
945.
鲁东地区前寒武纪侵入岩其侵入活动集中于新太古代和新元古代,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和韧性剪切带的改造,形成一套花岗质片麻岩类。新太古代早期TTG质花岗岩分布于胶北隆起区莱州一栖霞一带,经受了区域变质作用,形成一套灰色片麻岩,锆石内核SHRIMPU—Pb年龄2726—2707Ma基本代表岩浆结晶年龄,锆石变质边为2500Ma;古元古代侵入岩——莱州基性一超基性岩组合形成于1900~1850Ma左右,锆石SHRIMPU—Pb年龄(1852±9)Ma,(1868±11)Ma;新元古代侵入岩主要为花岗闪长质-二长花岗质片麻岩,出露于胶南-威海造山带,锆石U~Pb定年结果集中为892~605Ma,其中荣成超单元锆石SHRIMPU—Pb年龄720~780Ma。中生代侵入岩以花岗岩类为主,集中出露于半岛北部和东南沿海一带。燕山早期侵入岩文登超单元、垛崮山超单元、玲珑超单元锆石SHRIMPU—Pb同位素年龄值集中在167~150Ma;燕山晚期侵入岩大店超单元锆石SHRIMPU~Pb年龄120±4Ma,崂山超单元锆石SHRIMPU~Pb同位素年龄值为(120±2)~(114±2)Ma。  相似文献   
946.
应用σ收敛与β收敛方法对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2000—2010年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收敛测算。从时间断面把握兰西城镇密集区经济收敛或发散趋势的同时,以人均GDP为指标,以县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近10年来兰西城镇密集区经济收敛或发散状况进行空间模拟,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纬度分析兰西城镇密集区经济发展过程。结果表明:①兰西地区整体经济增长自2002后呈现出σ收敛趋势,但收敛速度较为缓慢。局部空间结构相对稳定,收敛较弱。②兰西城镇密集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微弱的绝对β收敛,且以每年2%的速度收敛。通过控制人口、城市化水平、人力资本、经济实力等内生变量,收敛性得到明显改善,条件β收敛在缩小兰西地区县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上具有一定稳健性。③以劳均GDP为指标,从截面回归分析结果可判断,2000—2010年,兰西城镇密集区城市间经济同时存在新古典主义和新增长理论的收敛机制。  相似文献   
947.
利用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区域1993~2012年的流动重力观测数据,作出重力场动态图像和部分重力点值时序变化图,总结在这20年里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的活动规律,分析研究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区域及其临近区域较大震级的地震孕育过程中区域的重力变化情况,为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区域地震预测预报提供经验和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48.
余娜  周庆玲 《高原地震》2013,25(2):35-40
简述了川东TS—HNT地区飞仙关组鲕粒储层的地质特征及其储集性能,并介绍了鲕滩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飞仙关组鲕滩储层以孔隙(洞)型为主,具有溶蚀孔洞发育、局部有少量裂缝、储层孔隙结构复杂等特点。准确的确定储层物性参数和岩性是测井解释评价的基础。通过对钻井取芯资料和测井资料的分析研究,对储层四性关系进行分析,建立了适合本区的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提高了储层物性参数的计算精度;针对研究区鲕滩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孔渗关系变化多样的特点,以常规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岩芯分析数据及试气投产资料,给出了储层综合测井解释成果,且测井解释结果与实际情况相一致。  相似文献   
949.
玉树地震震源区速度结构与余震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玉树震区21个应急流动地震台站和青海省地震台网固定地震台站的观测数据,采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对2010年4月14日至6月15期间发生的地震进行了重定位,并反演得到了玉树地震震源区的三维速度结构.重定位结果揭示余震主要沿NW向成窄带状分布在断层的两侧,表明脆性破裂应力释放主要集中于一个狭窄的区域内.在西北端,余震偏离玉树—甘孜断裂分布,在SW向也有分布,推测可能与南西向次级断裂有关.双差层析成像得到的速度结构在浅部与地表地质构造相一致,中上地壳的速度结构显示巴颜喀拉地块为高速异常,羌塘地块为低速异常.玉树地震余震分布与特定的速度结构存在相关性:主震发生在高低速过渡带偏高速体的一侧,余震主要分布在高速体外围,高速体内部几乎没有余震分布.一般说来,中上地壳的高速体通常具有较高的强度,可以积累较强的孕震能量.主震发生后,高速体内积累的弹性能量向周边释放,可能是导致高速体周边余震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50.
考虑到地震作用下地下结构往往受到双向往复荷载作用,本文提出了循环往复加载的地下结构Pushover分析方法.介绍了该方法的实施步骤、基本功能与特点.该方法考虑了地震作用下地下结构双向受力的特点,利用多点位移控制的推覆分析算法进行地震作用下正向加载-卸载-反向再加载的全过程分析.该方法将一次循环加载过程近似看作一次地震作用过程,提出了基于循环往复加载Pushover分析的损伤模型,避免了对土-结构整体模型进行复杂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通过一次循环往复加载的Pushover分析,根据结构构件刚度的改变对结构损伤进行有效评估.结合实际工程进行算例分析初步验证了循环往复加载Pushover分析及地震损伤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