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206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17篇
地质学   529篇
海洋学   4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近岸水平场地液化侧向大变形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改进的软化模量分析方法,对近岸水平场地液化侧向大变形进行数值计算,以研究地震波波形和幅值大小、液化、竖向地震动对侧向大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地震波作用下,即使峰值加速度相同,液化程度与侧移距离也可能有较大不同,表现了土体变形的强非线性性质,但大地震下液化导致的侧移几乎都在米的量级上;计算区域中无液化区时,岸壁侧向永久位移很小,在几公分左右,随水平峰值加速度及不同地震动输入改变不大;计算区域中有液化区时,岸壁侧向永久位移显著增大,且随输入水平峰值加速度的增大而明显增大,其机理是强地震动使液化范围加大;水平竖向两向地震动输入与单独水平地震动输入相比,前者场地液化范围增大,平均增大42%,侧移量增加,平均增加37%。  相似文献   
52.
张建新  许志琴 《地质论评》1998,44(4):348-356
变形构造研究显示阿尔金划分成具有近水平拉伸线理的韧性左行走滑变形域和具有陡角度倾伏拉伸线理的收缩变形域。在SS与PS之间的过渡区域还发现中等角度倾伏的拉伸线理。  相似文献   
53.
走滑断裂带中挤压阶区内部剪切构造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方敏  俞维贤 《地震地质》1998,20(4):56-348
野外地质调查和航片立体镜下解译发现,小江断裂带北段蒙姑和东支大营盘两个挤压阶区内部发育有剪切构造,它们在地表主要表现为断裂槽地、断层陡坎、地裂缝等。挤压阶区内部剪切构造和拉张阶区内部剪切构造一样,是阶区形成后,随着走滑断裂的进一步活动而形成的新生性构造  相似文献   
54.
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图件的手工制作方法工作量非常大,错误难以避免,所以实现自动化标注是必要的。由于面状要素情况复杂,已有算法效果不理想,作者提出了基于最大空间的空间挤压算法。经实践生产检验,该算法对土地利用图件的编号与符号自动标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5.
湘赣桂地区加里东期构造变形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系统解剖了华南早古生代地层出露较好且加里东运动比较典型的地区,包括广西的元宝山、越城岭、大明山、大瑶山、云开大山地区以及湘赣边境等地区。通过对其褶皱、断裂形态的描述与分析发现大明山、大瑶山地区EW向的寒武系褶皱是云开地块在晚寒武世-早奥陶世由南向北推覆挤压的结果,而桂北元宝山、越城岭地区及湘赣边境地区NE-NNE向的早古生代地层的褶皱是由于华夏地块与扬子地块在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沿郴州-临武断裂收缩挤压的结果,而且这一收缩挤压是属于陆内造山事件而不是前人所说的洋陆俯冲事件和陆-陆碰撞造山事件,且加里东运动先由南向北、后由东向西逐渐拓展,变形强度由强到弱。  相似文献   
56.
以山西平朔安太堡矿露井联合开采为例,通过数值模拟及现场位移监测资料对比分析,探讨了露天矿高边坡在顺坡、逆坡及侧向切坡开采3种情况下的复合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分布特征及规律。研究表明,边坡内井工开采不利于边坡稳定性,但由于工作面推进方向不同,边坡受采动影响部位的顺序不同,因而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逆坡开采时,随着工作面向坡内推进,边坡前、后期表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变形位移,前期以倾倒型崩塌破坏为主,后期稳定性有所增强;顺坡开采时,边坡保安煤柱宽度不断减小,在侧向偏压作用下,边坡将产生沿软弱结构面的推动式剪切滑动;边坡下切坡开采时,边坡除发生沿软弱结构面的推动式剪切滑动外,还可能发生后缘沿采空裂隙、下部沿软弱层面的张拉滑动变形。  相似文献   
57.
以皖南地区某强烈变形的强风化千枚质板岩边坡为例,通过对其工程地质条件的调查,结合边坡岩体结构类型和结构面组合特征,对其变形破坏特征及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边坡的变形受坡内软弱岩体(挤压破碎带)控制,剪应力的集中易使坡体产生圆弧形滑动,据此定量评价边坡的稳定性,提出合理的支护方案,减小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58.
王少轶  刘宝山 《世界地质》2014,33(4):780-786
张广才岭中段东风经营所一带发现新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岩石具有高硅、富碱和低钙、镁及偏铝质-过铝质特点,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中轻稀土元素富集且缓向右倾斜,重稀土元素曲线较为平坦,为具有铕亏损的海鸥型,富集高场强元素Th、Zr、Hf,亏损Ba、Sr、P、Ti、Nb、T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微量元素特征指示其形成于大陆地壳的部分熔融。锆石LA--ICP MS U--Pb定年结果表明,岩石加权平均年龄为(850.2±2.0)Ma,形成于新元古代。构造环境显示研究区花岗质片麻岩形成于挤压造山环境,为造山期的深熔产物。新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的发现,表明研究区之前存在一古老的微陆块。  相似文献   
59.
花仁忠  杨正学  田云 《云南地质》2014,(1):36-39,50
新民铁矿位于北北西—南南东向雪龙山—桥后断裂(弥沙河断裂)东侧之云岭褶皱束三级构造单元中,赋矿层位为中三叠统上兰组下亚段泥质灰岩.地层、构造控矿,为沉积—后期改造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60.
张欣欣 《地质与勘探》2014,50(6):1190-1197
东秋里塔格构造带是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的前缘构造带,整体表现为受新近系吉迪克组膏盐岩滑脱层控制的分层变形构造特征。盐上构造层主要发育断层相关褶皱,盐岩层以塑性流动变形为主,盐下构造层发育断层相关褶皱、冲起构造、逆冲断块等多种构造样式。依据盐下构造层变形特征,自西向东将东秋里塔格构造带划分为过渡构造段、叠瓦扇构造段、前端冲起构造段以及后端冲起构造段四段。过渡构造段内膏盐岩层发育层位由库姆格列木群转变为吉迪克组,盐下发育叠瓦扇构造;叠瓦扇构造段盐下发育典型的逆冲叠瓦构造样式;前端冲起构造段盐下发育断弯褶皱背斜,并在反冲断层的复合作用下发生冲起,主逆冲断层之下发育次级逆冲夹片;后端冲起构造段盐下发育断弯褶皱,并在背斜北翼发育一个独立的冲起构造。东秋里塔格构造带具备有利生储条件,构造分析表明过渡构造段、叠瓦扇构造段以及前端冲起构造段的盐下次级逆冲夹片具备勘探潜力,是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