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2篇
  免费   307篇
  国内免费   467篇
测绘学   72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108篇
地质学   946篇
海洋学   251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71篇
自然地理   8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48年   2篇
  1944年   2篇
  1943年   4篇
  1942年   1篇
  1937年   4篇
  1934年   2篇
  1926年   1篇
  1924年   3篇
  19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海底淤泥具有特殊的土性特点,其固化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GS固化剂是一种以工业固废为主要原料的适用于软土加固的绿色固化材料。本文开展了GS固化剂加固海底淤泥的应用研究。以香港某工程海底淤泥为加固对象,对比分析了GS固化剂和水泥的掺量、龄期对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普通水泥,GS固化土的早期强度更高...  相似文献   
102.
由沉溺珊瑚礁、各类胶结砂以及胶结的珊瑚石或贝壳碎屑等组成的硬质薄层通常呈零散状分布,地质取样难以准确确定它们是如何分布的,这给海底管线施工带来极大的困难和风险。本文以南海北部为例,基于多种物探资料并结合正演模拟,分析、总结了海底以及海底之下硬质薄层的声学特征,在研究区综合识别出23个硬质薄层分布区。研究认为,硬质薄层与松散沉积物物理性质的差异可用于声学探测数据识别和定位。在浅地层剖面上,硬质薄层表现为强反射薄层,并对其下方地层的地震反射信号有一定的屏蔽作用,这一现象有助于确定硬质薄层是否存在以及其埋深和位置。在侧扫声呐影像和后向散射强度图上,硬质薄层通常表现为具有不规则形状的明暗变化阴影,阴影的边界指示了硬质薄层的分布范围。当硬质薄层出露于海底时,侧扫影像、反向散射强度结合浅地层剖面可以有效地识别并确定硬质薄层的范围;而当硬质薄层位于海床浅部(埋深数米到十几米)时,浅地层剖面可能是识别硬质薄层的唯一且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3.
以高黎贡山羚牛为研究对象,选取了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海拔、坡度、水源、土地覆被、主要道路、居民点8个影响因子,基于GIS技术,构建阻力面,从而探测多因子影响作用下高黎贡山羚牛适宜生境。结果表明:区域内羚牛的适宜生境面积整体占比较少,适宜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西部及西南地区,在北部区域也有零散分布。羚牛的迁徙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及道路阻隔的影响,其生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结合现有羚牛栖息地分布及最小阻力模型,建立区域内羚牛的生态廊道,结果显示:廊道主要分布于高黎贡山保护区南段、马边瓦底中段、子巴、俄恰沙迪、马士打亚窟、其期北段、四克洛娃俎及木当一带。  相似文献   
104.
伴随中国城镇化进入中后期发展阶段,增进居民福祉成为核心目标,从“自上而下”的供给侧系统目标优化向“自下而上”的需求侧多维目标协同转变,为理解城镇化内涵提供新视角。本文从人居生活、人文环境、人城关系等维度界定了城镇化内涵框架与指标体系,并运用泰尔指数、方差分解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解析2010—2020年中国城镇化的时空分异规律与影响因素变化。结果发现:2014年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以来,中国城镇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人居生活与人城关系稳步提升,人文环境有较大改善空间。城镇化高水平区域逐步向沿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内陆地区扩展,区域差异明显缩小,地区内差异贡献率呈现扩大趋势。人居生活差异、人城关系差异是城镇化分异的主要原因,2014年以来人文环境差异的贡献率显著增大。对外开放和科技创新始终是人居生活差异的主要作用因子。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政府财政对人文环境差异的作用力逐渐降低。资源禀赋对人城关系差异影响相对较大。本文可为促进中国城镇化发展提供理论和经验支撑。  相似文献   
105.
生态阻力面模型构建及其在城市扩展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将城市扩展视为城市用地克服生态阻力向外扩散的过程,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进行方法创新,在模型中引入不同等级源的相对阻力因子,并考虑生态障碍对于城市扩展的刚性约束,构建适合于城市扩展模拟的生态阻力面模型(UEER)。在此基础上,利用广州市土地利用第二次调查数据、遥感影像数据、DEM数据以及其他生态要素相关数据,通过源的确定与分级、基面阻力综合评价、UEER模型运算等步骤,构建了广州市城市扩展的生态阻力面,并用于模拟城市用地扩展至不同规模情景时的空间分布及边界。结果表明:①通过UEER模型生成的生态阻力面能够综合反映城市扩展水平过程所需克服的生态阻力,因此能够反映生态约束下城市扩展的空间运动趋势,可以用于城市扩展模拟。②与基于MCR模型的模拟结果相比,基于UEER模型的模拟结果更加符合实际并体现生态保护的要求。从城市扩展的规模与强度控制看,模拟结果更加符合实际需求,并体现政策调控方向。从城市形态以及与生态要素的关系看,一些重要的生态要素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能够得以保留,同时生态障碍作为生态隔离,能够有效地防止城市的蔓延式扩展,从而使城市扩展表现出明显的组团式特征。  相似文献   
106.
介绍了多波束测深系统、侧扫声纳和浅地层剖面等声波探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在海底管道检测中常用设备与参数选择。结合工程实例给出了各种检测方法在海底输油管道检测中应用效果。介绍了海底管道检测流程,分析了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和不足之处。结果表明,海底管道检测时应充分利用各种方法的互补性,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7.
“现在要求严了,8点前必须签到”“上班不敢打游戏、网购、炒股,午间不敢饮酒……”“接待办事群众不敢态度粗暴”……目前,在济源市国土资源局干部职工中议论最多的就是近来该局工作作风的新变化。去年有一段时间,济源市国土资源局的部分工作人员出现r纪律松散、推诿扯皮等现象,一度影响到国土部门的社会形象,在2013年底的行风政风评议中,名次排在全市未位。  相似文献   
108.
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的右江盆地是我国卡林型金矿的集中分布区之一,素有滇-黔-桂"金三角"之称.泥堡金矿是右江盆地西北侧一个大型矿床,矿区构造主要有NEE向泥堡背斜、二龙抢宝背斜和同方向的F1、F3、F4、F5和F9断层,以及产于F1断层下盘的层间破碎带等.详细构造调查和新近勘查资料的综合研究表明:F1、F5和F9为逆冲断...  相似文献   
109.
塔河油田地质情况复杂,岩性差异大,地层压力变化大,局部区域有高压盐水层和膏盐层,开孔尺寸受限,给钻井工程带来诸多技术难题。针对这些难题,提出了坐封斜向器开窗侧钻、定向随钻扩眼、膨胀管和小井眼水平井钻井技术。 TK7-640CH井的钻井实践表明,以上技术在塔河油田奥陶系饱177.8 mm套管开窗侧钻水平井的应用具有可行性,能够封隔复杂地层和异常压力系统。就侧钻井技术难点和技术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总结该井实钻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为塔河油田老井的恢复及再生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0.
考虑桩-土体系渐进破坏的单桩承载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春金  张乾青  梁发云 《岩土力学》2014,35(4):1131-1140
针对目前桩基承载特性确定时未考虑桩-土体系渐进变形过程的现状,采用现场试验和理论分析等手段对考虑桩-土体系渐进破坏的单桩承载特性展开研究。首先,利用现场试验数据对侧阻和端阻的软化特性展开深入探讨,提出了侧阻和端阻软化模型,明确了模型中各参数取值方法,并验证了其合理性。同时,根据提出的侧阻和端阻软化模型,建立了一种可考虑桩-土体系渐进破坏的单桩承载特性的迭代算法。算例分析表明,计算获得的破坏性单桩承载特性与实测值有较好的一致性,且可反映侧阻和端阻的破坏特性。实际工程中,结合单桩承载特性分析算法,可根据单桩的实际受力特点灵活选用不同形式的侧阻和端阻荷载传递函数来分析不同桩顶荷载水平下的单桩受力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