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6篇
  免费   379篇
  国内免费   461篇
测绘学   328篇
大气科学   672篇
地球物理   267篇
地质学   753篇
海洋学   134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105篇
自然地理   18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01.
In this study, we attempt to put forward a conception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niche, enlightened by international scholars on extending the ecological niche theory from spatial niche to functional niche. That is helpful for comprehensively appraising landscape spatial patterns and ecological functions, also, presents a new method for analyzing landscape features from multidimensional aspects. The practice process is demonstrated by taking Yan'an region in northwestern China as a case. Firstly, the indices system including spatial attribute and functional attribute is established for assessing landscape ecological niche. Additionally, two-dimensional figures are drawn for comparing the spatio-temporal features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niche in 1987 and 2000 among the 13 administrative count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from 1987 to 2000, towards Yan'an region, spatial attribute value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niche changes from 1.000 to 1.178 with an obvious increment, and functional attribute value changes from 0.989 to 1.069 with a little increment, both of which enhance the regional landscape ecological niche. Towards each county, spatial attribute value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niche increases to different extent while functional attribute value changes dissimilarly with an increment or a decrement.  相似文献   
102.
青藏高原北缘深部地壳结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北缘,同青藏高原主体一样,该区具有多层地壳结构特征,并普遍出现壳内低速层,地壳厚度是华北及华南地区的2倍以上。其形成可能与地壳的横向挤压缩短及幔源物质的底侵作用有关。随着底侵作用增强,地壳厚度加大,岩石圈厚度则越趋于减薄,地壳上部表现为拉张,下部发生壳幔深熔及幔源流体的交代作用,从而导致了地壳低速层,地热和浅源地震的发育。同时,这也是青藏高原出现热壳冷幔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3.
人工神经网络在桩基工程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王成华  张薇 《岩土力学》2002,23(2):173-178
对人工神经网络在桩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工作进行了回顾与评述。总结了神经网络在单桩承载力、荷载-位移关系预测以及基桩动测完整性判释等方面的技术成果与水平,并分析和探讨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4.
提出了利用地面重力异常数据计算地面扰动位径向二阶梯度时,远距离带区影响的误差公式,结果以级数形式给出,以其数学模型为基础,利用全球重力位模型GPM98,计算确定了不同平均异常网格大小情况下截断半径取一系列值时的远区影响,在将卫星重力梯度和航空重力梯度观测数据与地面重力数据进行联合处理时,文中提出了远区影响的数量关系,对于确定合理的截断半径大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5.
柯树北岩体岩石谱系单位的建立及构造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永革 《江西地质》2001,15(1):22-28
柯树北岩体为陆壳改造型(S型)花岗岩,具有结构和成分演化序列,运用岩石结构列序法,将其划分为6个单元,归并为1个超单位,按侵入体空间展布形式,岩体地质学,岩石学,构造地球化学等资料,提出了岩浆侵位是受区域拉张应力控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6.
辽西中侏罗世高Sr低Y型火山岩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13  
通过对辽西阜新地区中侏罗世蓝旗组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燕山地区存在着中侏罗世高Sr低Y型火山岩。这些高Sr低Y型火山岩为高铝高钠低镁(Al2O3>15%,Na2O≥3.37%,MgO≤1.33%,Mg#≤0.35)的安山岩-英安岩,高Sr(≥541μg/g)低Y、Yb(Y≤19μg/g,Yb≤1.35μg/g)含量及高Sr/Y(≥40)比值,强烈的稀土元素分馏((La/Yb)N>17,(No/Yb)N>1.2)),Eu异常不明显(0.82~0.96),高场强元素(如Nb、Ta)相对亏损。这些特征与太古代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TG)岩套相似。我们认为这些火山岩起源于古老的下地壳玄武质岩石的部分熔融,其形成可能与玄武质岩浆的底侵作用有关。辽西中侏罗世蓝旗组高Sr低Y型火山岩对探讨燕山造山带岩浆起源及地球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7.
顶管施工中地面沉降的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根据某地下管线顶管施工过程中,对地面厂房建筑的沉降资料的分析,就地下顶管施工产生的主要环境效应一地面沉降提出进行预测的经验性方法,以对今后的同类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109.
气旋爆发性发展过程的动力特征及能量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吕筱英  孙淑清 《大气科学》1996,20(1):90-100
本文对不同路径的爆发性气旋进行了动力特征及能量学研究。发现高空大值位涡空气的下伸是气旋爆发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初生气旋逐渐向强位涡区移近并形成上下位涡区相接的形势。使气旋迅速发展。高空急流与气旋发展有密切关系。发展中的气旋明显地向着急流左侧的辐散区移动。急流的突然加强及高空强风动量的不断下传,构成了下层的强风带及上下一致的急流结构。能量学研究指出在气旋发展前气旋内散度风动能向旋转风动能的转换突然增强。散度风动能在爆发气旋发展时有明显增长。  相似文献   
110.
利用MM4客观分析资料,对1993年5月5日发生在我国西北地区的特大黑风暴天气进行了位涡的中尺度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在700hPa冷锋区附近存在着正负位涡偶,与飑暴系统中高低气压偶相类似:在黑风暴发生前冷锋附近的负位涡区及黑风暴强盛期的位涡梯度最大区域为黑风暴区;高层位涡向低层传递是导致气旋加强的重要因子之一;层结热力不稳定是风速加大及正反馈作用的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