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09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81.
河北平原地区断层系的分形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层形成机理的复杂性和时空展布的不规则性,传统的评价方法往往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定量化结果,应用分形理论可以对断裂构造系进行定量评价,断层分维是断层数量、规模、组合方式及动力学机制的综合体现,因此分维值的大小可以作为断层构造复杂程度一个定量化指标。运用分形理论,对河北平原区主要断裂构造带进行了定量评价。得出河北平原区NNE向分维值为1.358,纬向断层系分维值为1.183,河北平原区活断层系空间分维值较高,这和研究区地震活动频繁、地质灾害多发一致。最后对河北平原区、渭河盆地和川滇断层系分形值和地震活动性进行了分析对比,发现地震空间分布和分形值的大小有对应关系,且渭河盆地、川滇的分形值大于河北平原地区,河北平原所发生的地震多沿NNE向呈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82.
东北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沉积特征与油气资源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东北地区晚古生代的构造属性一直被认为是海西期褶皱带或碰撞造山带,长期以来它被作为中、新生代盆地的变质结晶基底成为油气勘查的禁区。新的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各地块在500 Ma左右发生一次重要的陆壳固结事件;泥盆—早石炭世东北各地块沿嫩江-扎赉特一线拼合形成统一的复合地块(佳木斯—兴蒙地块)。晚古生界是复合地块基底之上的第一个具有区域性分布的准盖层沉积;晚古生界以海相沉积为主,化石丰富,保存完好,岩石没有遭受区域变质作用,其主体处于高级成岩阶段;大面积分布的花岗岩主体形成于中生代(220~180 Ma),而不是海西期。岩相古地理特征显示,晚石炭—二叠纪沉积环境是一个规模巨大、南与古亚洲洋相连的海相沉积盆地,以松辽和二连为代表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是在晚古生代海相沉积盆地背景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晚古生界不是松辽盆地和二连盆地的变质结晶基底,它们是一种叠合盆地关系。鉴于晚古生界潜在的烃源岩发育和叠合盆地特点,东北地区晚古生界具有巨大的油气资源潜力,应成为深部油气资源勘探的重要新层系。  相似文献   
83.
利用岩石学特征、全岩分析、扫描电镜及孔吼特征测试,分析储层矿物岩石学特征、有机地球化学和储层孔隙体系特征,确定鄂尔多斯盆地云岩地区山西组泥页岩主要的岩石类型和储集空间特征,明确各岩石类型的物性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山西组泥页岩层系划分为高TOC黏土质页岩、低TOC黏土质页岩和粉砂质页岩3种类型。不同岩石类型的物性、孔吼特征及孔隙类型存在差异,同一类型岩石中不同类型孔隙的孔径及发育特征也有所不同。高TOC黏土质页岩的中孔和微孔最为发育,大孔孔体积相对最低;低TOC黏土质页岩的中孔孔体积相对最低,大孔和微孔孔体积介于粉砂质页岩和高TOC黏土质页岩之间;粉砂质页岩的中孔体积相对最高,微孔孔体积比例最低,中孔孔体积介于低TOC黏土质页岩泥岩和高TOC黏土质页岩之间。高TOC黏土质页岩和粉砂质页岩孔隙度受有机质质量分数影响,前者孔隙体积呈线性增大趋势,后者呈线性降低趋势;低TOC黏土质页岩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是石英、长石等刚性颗粒占比,随刚性颗粒的增加,孔隙体积增大明显。不同岩石类型储层的原始组分对预测孔隙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4.
沉积盆地古老层系已成为我国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但由于缺乏有效古温标,其热史研究一直很薄弱.本文在系统综述锆石He扩散动力学模型及差异性基础上,探讨了锆石(U-Th)/He热定年技术在我国克拉通盆地古老层系热史恢复中的适用性.目前常用的锆石He扩散动力学模型包括简单模型、锆石辐射损伤积累和退火模型及扇形线性模型.基于不同...  相似文献   
85.
塔中低凸起作为古生代形成的凸起,是油气运移聚集的有利指向区,研究其构造变形特征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用地震和钻井资料,在地震资料解释和分层构造复原基础上,研究认为:(1) 除塔中Ⅰ号断裂带部分段为基底卷入式外,塔中低凸起主要逆冲断裂以滑脱式为主,主逆冲断裂多在中、下寒武统膏盐层系滑脱;(2) 盐上地层变形特征与盐下地层变形特征不同,盐上地层构造变形强度总体上大于盐下地层构造变形强度;(3) 膏盐层系在分层构造变形过程中起到协调变形作用;(4) 塔中低凸起分层构造变形主要受控于俯冲造山及膏盐层系滑脱作用。  相似文献   
86.
应用分形理论和灰色系统理论方法,对中国断层系分维及其灰色预测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计算并分析了中国断层系分维及其空间变化特征;其次,在计算中国大陆和南岭地区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断层系分维、揭示断层系具有的跨尺度分形特征的基础上,对分维变化进行了灰色预测,其结果表明:分形理论与灰色理论结合是研究断层系时空间特征的有力工具,中国大陆下一期断层系分维预测值为1.5995,预示中国大陆下一期断层系空间结构的复杂程度将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87.
一个颇有争议的研究课题说,曾在19世纪初导致密西西比河改道的一连串破坏性地震,其古老的、正在消失的断层系正处在最后关头.  相似文献   
88.
二连盆地复式油气田丰富的地质背影,为滚动勘开发提出了广阔的开领域,总结多年来的经验教训,并通过研究二连地区复式油气田的地特及勘探开发成效,归纳出二连盆地滚动勘探开发的基本作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复式油气田滚动开发原则和阶段。  相似文献   
89.
90.
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TF)为中亚最大规模的断裂,其向南是否贯穿塔里木盆地西部研究较少,带来对其新生代运动性质的争论。研究表明,TF断裂在喀什凹陷以小规模的右旋走滑断裂逐渐消失,断层东盘以逆冲断层系的水平缩短变形,调节新生代右旋走滑位移,与巴楚隆起的阻挡作用相关。区域构造分析表明,随着帕米尔北缘逆冲断层系向北扩展,喀什凹陷中新生代沉积形成密集分布的线性褶皱和逆冲断层带。帕米尔高原向北仰冲触发TF不同区段在新生代差异性构造复活,发生大规模右旋位移及其南端构造转换(逆冲带隆升和前陆盆地发育)。新生代大断裂差异性复活及其构造调节,造成帕米尔构造节东西两侧不对称的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