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17篇
大气科学   13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44篇
海洋学   29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51.
首次完成天然胆甾烷型皂苷11-deoxyheloside A的合成。在相转移催化的条件下,葡萄糖溴苷1与膦酸单乙酯2反应以69%的收率得到葡萄糖膦酸酯供体3;以胆甾烷苷元4为原料,经Luche还原和乙酰化反应以及三氟甲磺酸负载硅胶脱除TBDPS基团得到胆甾烷二醇10;在金催化剂的作用下,胆甾二醇10与葡萄糖膦酸酯供体3进行糖苷化反应,然后脱除酰基保护基以97%的产率完成11-deoxyheloside A的合成。  相似文献   
52.
纳米催化电解技术是市政污水处理领域的新型处理技术。通过分析纳米催化电解技术的原理和影响因素,结合在厦门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尾水消毒和污泥减量处理中应用的典型工程案例,阐述了该技术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3.
人工增雨催化区跟踪方法与效果评估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汪玲  刘黎平 《气象》2015,41(1):84-91
如何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作业前后回波的变化分析人工增雨效果,对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新一代天气雷达三维拼图和最大相关系数的雷达回波跟踪方法(TREC),在考虑多个作业影响时间和催化剂扩散背景下,实现对高炮和飞机播云作业中催化区的连续跟踪,并计算区域内的最大反射率、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等回波参数。利用2个降水过程,选择多个跟踪区域进行连续跟踪,详细分析了回波跟踪的合理性。选择北京的一次高炮增雨作业与一次模拟飞机作业,对其催化区进行跟踪。结果表明:利用TREC算法,能够合理跟踪回波在空间的垂直位置与水平位置,较好地跟踪单点、多点作业时催化区域移动,实时跟踪飞机播云催化区的回波变化,从而为人工增雨的效果评估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54.
凹凸棒石粘土催化裂解生物质焦油模型化合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型固定床反应器上,以苯酚为模型化合物对生物质焦油在凹凸棒石粘土负载Ni催化剂上的催化裂解反应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Ni在催化剂上的分散度以及温度、Ni的负载量、水碳比(S/C)、气相停留时间对苯酚转化率和裂解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凹凸棒石粘土本身对苯酚的转化不明显,但是在负载Ni以后尤其是超过反应温度700℃时对苯酚的转化率有明显的提高。Ni/PG(凹凸棒石负载Ni)催化剂在经过H2还原后由于其活性的提高使苯酚转化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较长的气相停留时间有利于苯酚的裂解,但是当气相停留时间超过0.5s时,苯酚转化率并无明显提高。另外,苯酚转化率和H2的产量随着S/C在0~4.4之间增加而增加,超过4.4转化率提高不明显。  相似文献   
55.
常规生化处理很难使垃圾渗滤液达到市政污水纳管排放标准,或无法稳定排放,必须进行深度处理。本文探索了微波诱导催化用于渗滤液的深度处理,以铁层柱蒙脱石作催化剂,微波辐照下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结果表明,对初始COD浓度为1100~1300 mg/L的垃圾渗滤液,以铁层柱蒙脱石作为催化剂,在微波功率600 W,辐照时间30 s条件下,经微波诱导催化处理后,COD去除率达到39%。铁层柱蒙脱石催化剂以"卡房"型介孔结构为主,均匀的介孔结构有利于微波诱导催化。  相似文献   
56.
以壳聚糖和CuCl2·2H2O为原料,分别采用直接负载法和吸附法成功制备了壳聚糖/纳米铜复合微球,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DR)和扫描电镜(SEM)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以刚果红(CR)染料为目标污染物,评价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制备条件及氢转移催化反应条件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直接负载法(CS/CuNPs)和吸附法(CS/CuNPs-X)制备的壳聚糖/纳米铜复合微球在CR染料浓度为100 mg/L,催化剂投加量为0.05 g,供氢体浓度为0.05 mol/L的氢转移催化反应条件下,催化反应进行180和60 min时CR脱色率可分别达95.8%和96.8%。CS/CuNPs-X比CS/CuNPs表现了更高的对CR氢转移催化反应的催化速率。两种催化剂催化还原CR染料的反应均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在连续循环使用10次后,CS/CuNPs和CS/CuNPs-X对CR的脱色率分别为93.9%和89.4%,表明催化剂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57.
张玉洲 《地质实验室》1997,13(4):249-251
研究了在Na2HPO4-NaOH介质中,Mn^2+催化高磺酸钾氧化麝香草酚蓝褪色的指示反应,建立了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Mn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8.
59.
三维对流云盐粉催化模式的发展和催化模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维混合相对流云模式中发展了盐粉催化方案,该方案考虑了盐粒与云雨滴和冰相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模式中增加了盐溶滴的质量Qn和浓度Nn两个预报量.利用盐粉催化模式进行了个例模拟试验,并对催化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采用30个·L-1剂量的盐粉两次催化时,催化效果较好,地面总降水量可增加10%;当催化剂量减少时,增雨效果不明显.同时催化剂量超过1 000个·L-1,可导致降水总量减少.催化时间提前或延后都会影响增雨效果.模拟第70 min后出现了少量的减雨,并持续到降水结束.通过分析催化后云中水成物,发现盐粉催化不仅影响了暖雨过程,而且云雨滴通过冻结形成霰等过程也影响了冷雨过程.  相似文献   
60.
张邢  王广河  楼小凤  胡志晋 《气象》2013,39(8):1057-1068
利用三维对流云盐粉催化模式对一次对流云降水进行了盐粉催化模拟试验。模式中考虑了盐粉与云雨滴和冰相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模拟结果显示,当采用20μm粒径的盐粉进行单次催化时,催化效果较好,地面总雨量可增加20%,催化次数的增多会导致降水的减少。霰融化成雨是雨滴增长的主要机制,霰碰并过冷云水是霰增长的主要机制,催化后霰融化成雨和霰碰并过冷云水的速率均有提高。催化会引起水成物云滴、冰晶、霰和雨滴的比质量变化。霰和云滴的粒径也在催化后出现了明显的增大。催化后短时间内动力过程出现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