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篇
  免费   405篇
  国内免费   89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844篇
海洋学   123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cryosphere, sea ice is very sensitive to climate change. The study of sea ice physics needs accurate sea ice thickness.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EM) technique which can be used to measure the sea ice thickness distribution efficiently and its successful application in the Antarctic Neila Fjord. Based on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sea ice and seawater and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 theory, this technique can accurately detect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EM instrument and the ice/water interface to measure the sea ice thickness. Analyzing the apparent conductivity data obtained by the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technique and drill-hole measurements at same location allows the construction of a transform equation for the apparent conductivity and sea ice thickness. The verification of the calculated sea ice thickness using this equ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technique is able to determine reliable sea ice thickness with an average relative error of only 5.5%. The ice thickness profiles show the sea ice distribution in Neila Fjord is basically level with a thickness of 0.8 - 1.4 m.  相似文献   
72.
《国际地震动态》2007,(2):37-37
地热可作为清洁能源来利用,但开发地热不当也会引发灾难。最近,瑞士巴塞尔在钻井开采地热过程中引发了3.4级的地震,造成当地居民的恐慌。  相似文献   
73.
影响浸铀细菌活性的因素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健  茅均标 《现代地质》2002,16(3):312-317
微生物浸铀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难浸铀矿石的浸出率 ,其关键技术是培养高活性的菌种。为了培养能适应多种恶劣条件的高活性菌种 ,必须对影响浸铀微生物活性的各种因素进行研究。通过实验室对浸铀细菌硫杆菌属中的氧化亚铁硫杆菌的活性因素的研究 ,并结合实际对从江西山南矿区的野外矿样中分离筛选出的菌株的活性的影响因素作了初步探讨 ,认为pH值为 1 8、温度为 30℃、接种量为 2 0 %及 90r/min的充气条件是该硫杆菌最佳的培养条件。通过对磷、铀两种元素在不同浓度下对细菌活性影响的试验 ,得出高浓度的磷、铀对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但通过驯化可以降低及弱化这种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4.
李保根 《中国煤田地质》2002,14(2):56-57,61
根据多年来从事水文地质钻井成并工作的经验,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活塞、空压机、泥浆泵、清水泵,接力泵等洗井方法的性能和应用条件作了一些总结,但对于井管直径较大或井水较深的管井,采用联合洗井方法往往可以扬长补短,改善单种洗井方法效果不理想的状况,并取得洗井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75.
76.
刘永兴 《广东地质》2001,16(2):122-126
水文测井是在水文钻孔中进行各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一个统称。在无岩心钻井中,水文测井已成了一个必不可少的配合手段,根据测井资料成井,可使成井率达100%,有力地促进了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水文地质勘探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7.
欠平衡钻井技术在煤层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开发利用煤层气的现状;指出中国煤层气气藏具有低压低渗、难脱附、驱动力不足和构造煤发育等重要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使常规煤层气开发技术有很大的局限性;提出了适合低压低煤层气藏特点的开发技术系列,包括欠平衡钻井与洞穴完井技术和欠平衡钻多分支水平井与洞穴技术。  相似文献   
78.
介绍了L65-35丛式井组在生产管理和施工技术方面的一些经验。占用较少的地场,施工多口井,为油田的开发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模式和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79.
在回顾我国大修侧钻技术发展历史的基础上,立足于大修偶侧钻技术现状,展望了21世纪我国修井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