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5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233篇
测绘学   88篇
大气科学   173篇
地球物理   72篇
地质学   530篇
海洋学   10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72篇
自然地理   10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71.
主要应用数字海洋技术,对曹妃甸港区 25 万吨级矿石码头建成后的东侧老龙沟潮流通道的冲淤变化进行了研究.集曹妃甸地区 1953-2006 年多期海图资料,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ArcGIS 支持下,对老龙沟潮流通道不同时期 0 m、5 m 和 10 m 等深线进行叠加对比分析;以 DEM 模型为载体,综合 1979-2005 年曹妃甸地区多时相、多分辨率遥感影像与水下地形信息解译的结果,并与 1997 年老龙沟实测断面水深测量数据对比分析,获得老龙沟潮流通道的冲淤演变趋势:近 50 年来老龙沟口门宽度未发生明显变化;深槽位置基本未变,稳定性较好.局部地区有冲淤变化,老龙沟西北侧潮滩有明显的淤进,尾端向西偏移,潮流通道尾端 ( 向陆侧 ) 10 m 等深线有 2 ~ 2.5 m 的浅滩变浅趋势,但基本处于微冲或微淤的动态平衡之中.1953-1986 年以淤积为主,淤积量为 30.2×107 m3,冲刷量为 3.1×107 m3,年均淤积速率为3.7 cm/a.1983-2006 年以冲刷为主,冲刷量为 11.4×107 m3,淤积量为 9.4×107 m3,年均冲刷速率为 0.35 cm/a.该研究结果能为曹妃甸港区规划和唐山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保证,对沿海潮汐通道的保护利用以及港口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72.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项目是一项规模浩大、技术复杂和工程艰巨的海洋工程,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应,对环渤海地区海洋功能区划工作和重要海域海洋功能区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积极的做法是继续通过科学论证和系统研究,预测长时间尺度跨海通道建设及其运营可能带来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影响,提高海洋功能区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促进与跨海通道建设相关的海洋开发利用活动的合理布局和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73.
跨渤海海峡运输通道的建设是我国21世纪初规划的一项世界级工程,其建成将为中国,尤其是环渤海区域带来巨大的影响,其中最直接的是对物流系统的影响.文章首先介绍环渤海区域物流系统格局现状和跨海通道的建设情况,通过对比建设前后的区域物流体系改变情况,分析跨渤海海峡通道建成后,环渤海物流系统的发展演变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最大地发挥跨海通道的积极物流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974.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设可以缓解关内外的运输压力,减轻京津冀区的交通运输压力,促进区域之间生产要素的相互流动;可以促进黄渤海区域城市群的发展,促进哈大交通经济带的发展;对环渤海区域港口和旅游创新等都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5.
2019年过去了,大家都说这一年不容易,宏观经济下行通道压力增大,稳增长的新常态来临,高质量发展的秩序还在建立。我们能感觉到这一年中的变化,一些生活消费品的物价持续走高,股市波澜不惊,房价欲涨还降,企业现金流普遍紧张,债务违约暴雷增多,部分地方政府款额支付力不足,我们依然很忙很努力,却发现回报并不如意。  相似文献   
976.
我国第二代静止气象卫星FY-4A观测能力较之前有明显提升,在天气特别是对流性天气监测和预测中具有较强的应用潜力。利用FY-4A气象卫星多通道扫描辐射成像仪(Advanced Geosynchronous Radiation Imager,AGRI)和闪电成像仪(Lightning Mapping Imager,LMI)数据开展研究,分析了反演产品在强雷暴天气中的应用。研究表明,扫描辐射成像仪多通道组合白天对流风暴红-绿-蓝(red-green-blue,RGB)合成产品可以突出具有强上升气流的对流性雷暴云,较单通道及多通道可见光合成产品具有监测优势;闪电成像仪产品较地面闪电探测闪电产品能够探测到更多的闪电,对新生对流和较弱对流产生的闪电监测具有优势;在华北和黄淮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中,白天对流风暴RGB合成产品能够监测云系发展的过程,卫星监测闪电活动频数和冰雹活动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977.
吴林  陈超  林青 《广东气象》2021,43(2):41-45
利用Micaps、广东省天气雷达拼图资料和自动站观测资料,对2020年6月5-9日龙舟水期间持续大暴雨过程的降水特点、环流特征和环境条件、雷达演变特点等进行了分析,并对各主要模式的预报结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6月5-9日广东省出现了强降水过程,多地降水突破当地历史纪录.过程期间南亚高压稳定,广东上空辐散强,孟加拉湾水...  相似文献   
978.
额尔古纳地块东缘和兴安地块西缘电性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东北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夹持在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是解决东亚大陆构造演化的关键区域,其中额尔古纳地块和兴安地块位于东北地区西部,是两个十分重要的地质构造单元.横过额尔古纳地块东缘和兴安地块西缘的大地电磁测深剖面揭示了两块体结合带附近的深部电性结构,进而为该区构造演化提供新的电性依据.本文通过对剖面测点数据做标准化处理,并对二维偏离度、构造走向等进行计算与分析,采用非线性共轭梯度(NLCG)算法对TE+TM模式的数据做了二维反演,获得了该剖面的地壳和上地幔电性结构模型,划分出三个典型构造单元:额尔古纳地块东缘、碰撞拼合带和兴安地块西缘.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上地壳基本呈高阻特征,可能为岩浆岩,代表其经历了多期次岩浆作用,而额尔古纳地块东缘和兴安地块西缘中下地壳的高导体反映其地壳非刚性的特点,可能形成于后期伸展环境;拼合带中下地壳存在大范围高导体并与上地幔高导体相连,指示出地幔物质上升的通道,反映出地幔物质的上升作用可能是后期构造伸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979.
白云凹陷位于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地带,是我国深水油气资源勘探的重要地区。开展重-震成像研究,是分析该区烃源岩分布特征、大型构造圈闭、成藏层系与储层条件的重要方法。本文通过重力异常、地震Vs波速结构模型及地震勘探剖面分析,获得研究区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布格重力异常、水平和垂向梯度、密度反演图像、Vs波速度结构图像以及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剖面图像。重力图像揭示:白云凹陷中心的强负值异常图像与较厚沉积和基底起伏有关;凹陷东侧相对高正值局部重力圈闭与中生代残余地层有关;凹陷北侧条带状正异常则与陆坡向洋盆过渡时基底下凹有关。白云凹陷的主凹陷和南凹陷存在明显的层状负剩余密度或相对低密度区,是有利的含油气层位。地震图像揭示:白云凹陷由北向南存在明显的细颈化带、外缘隆起带、洋陆过渡带等结构。在陆缘地壳强烈伸展薄化期间,白云凹陷形成大型三角洲-湖相烃源岩沉积环境的凹陷结构,沉积物源主体来自北侧。随着地壳强烈减薄的细颈化,凹陷出现明显的台阶式沉陷,导致陆架坡折带由南向北迁移,形成陆架边缘三角洲、深水重力流水道和深水扇等有利的储层。高分辨率地震资料获取的地震勘探剖面图像上,可以识别出许多浅层气运移通道,表明白云凹陷丰富的中、浅层气大多来源于深部地层。   相似文献   
980.
郑强  赵敏  熊伟 《地理空间信息》2022,20(4):178-180,188
为解决大型跨海桥梁工程海中高程基准建立的实际需求,以黄茅海跨海通道工程为例,对测量平台跨海高程传递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专项设计,根据测量平台的垂直角变化规律情况设计的垂直角观测程序及观测参数,能有效削弱测量平台晃动对垂直角观测的不利影响,并提高作业效率.实测结果表明,跨海水准测量成果均符合规范限差要求,并且利用两岸陆地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