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9篇
  免费   445篇
  国内免费   1283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591篇
地质学   2549篇
海洋学   8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36篇
自然地理   81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角子山岩基是秦岭造山带东端伏牛山余脉规模居第二位的燕山期侵入岩,其岩石成因模型有助于深入认识华北克拉通南缘伏牛山余脉早白垩世酸性岩浆的形成规律和深部构造演化。角子山花岗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样品的30个测点中,18个有效锆石测点的U-Pb年龄集中于(129.5±1.4)Ma(1个)和(116.1±1.4)~(122.2±1.3)Ma(17个)两组,形成了锆石年龄谱,后者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19.3±0.9)Ma。结合前人10个有效锆石测点的U-Pb年龄数据,27颗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18.2±1.2)Ma,代表了角子山花岗岩的形成时代。角子山花岗岩样品具有富Si和碱、贫Ca和Mg的特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花岗岩。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中,角子山花岗岩样品显示了Rb、Th及Zr、Hf的正异常和Sr、P、Ti的负异常。角子山花岗岩稀土总量为20.9×10-6~204×10-6,(La/Yb)N值为4.24~21.0,δEu值为0.53~0.78,稀土配分模式呈轻稀土富集(右倾平滑)和中、...  相似文献   
952.
纳米硅水泥土破坏准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立峰  夏建中  朱向荣 《岩土力学》2006,27(10):1767-1771
首次把纳米硅基氧化物作为水泥土的外掺剂,在大量三轴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纳米硅水泥土在三维应力空间上及子午面的破坏迹线及其特征,建立了一种5参数水泥土的破坏准则。与实测破坏曲面(线)相比,结果表明该模型基本上反映了水泥土在各种应力下的几何破坏特性。  相似文献   
953.
葛涛  王明洋  侯晓峰 《岩土力学》2006,27(Z1):1075-1078
将岩石看作由彼此之间有内摩擦的颗粒团组成。利用力学模型分析了在冲击荷载作用下岩石破坏过程,阐述了岩石破坏后的力学行为。认为冲击荷载区域的变形近似为一维变形状态。冲击荷载作用在岩石中产生的应力波可以看作类似于冲击波的短波,在波阵面附近的某个狭窄区域内将发生参数的急剧变化。根据岩石介质中粒子运动速度的强弱应力状态发生由弹性状态向内摩擦状态的转变,最终达到流体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954.
大型粉煤灰坝模型抗震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建斌  周立运 《岩土力学》2006,27(7):1109-1113
以某电厂填顶高程170,180,230 m灰坝的模型为研究对象,基于基本动力特性试验,进行了在有干滩和无干滩两种工况下模拟Ⅵ度与Ⅶ度地震烈度的响应试验和破坏试验研究,同时对用3种不同灰渣拌合料加高的180 m高程灰坝模型进行了抗震性能做出评价。研究结论对灰坝抗震理论的研究和减震防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55.
基于遗传算法的冻土路基融沉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长青  吴青柏  施斌  唐朝生 《岩土力学》2006,27(8):1429-1432
在冻土路基融沉变形极限状态方程的基础上,从可靠度指标的几何涵义出发,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冻土路基融沉可靠度指标和失效概率的计算方法。该法是一种全局优化算法,能有效克服传统搜索算法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的缺点,不需要对功能函数进行直接转换,避免了功能函数比较复杂时所带来的求解困难,特别适合求解非线性规划问题。以青藏铁路冻土路基的具体实例,验证了本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56.
周健  姚志雄  江建洪 《岩土力学》2006,27(Z2):55-60
讨论了柱坐标下不同介质有限区域内用分离变量法求解Laplace 方程的问题。通过一系列计算试验,给出了柱坐标下Laplace 方程在不同介质有限区域内用分离变量方法求的解,并用该解对渗透破坏现象进行了讨论和实例验证。认为渗透系数分布不均匀是发生渗透破坏的根本原因,渗透破坏朝着渗透系数差异较大的方向发展,并对管涌的复杂机理进行了引申阐述。该工作对于流土、管涌机理的更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57.
章定文  刘松玉 《岩土力学》2006,27(Z2):66-70
土体中的水力劈裂破坏机理存在两种观点:张拉破坏机理和剪切破坏机理。前人已经对其进行了大量地研究,并分别基于两种破坏机理提出了起劈压力的理论计算式,但是对其适用性没有进一步探讨。分别分析三向应力状态下土体水力劈裂的张拉破坏和剪切破坏判定准则,并基于Mohr-Coulomb屈服准则分析两种破坏机理的适用条件。分析结果表明,土体的水力劈裂是张拉破坏还是剪切破坏与小主应力σ3和不排水抗剪强度cu的大小密切相关,当小主应力σ3较大且不排水抗剪强度cu较小时,土体的劈裂多受剪切破坏机理控制;反之,土体的劈裂为张拉破坏。最后通过已有文献中的试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两种破坏机理适用条件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58.
不同应力路径下土体的变形特性与破坏特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杨雪强  朱志政  韩高升  何世秀 《岩土力学》2006,27(12):2181-2185
在固结不排水加荷与卸荷两种情况下,基于土体常规的三轴压缩试验结果和真三轴平面应变试验结果,指出不同的应力路径下土体具有不同的变形特性和破坏特性,并且这些特性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同的应力路径,有着其球应力p和广义剪应力q与球应力p的比值q/p的不同变化趋势。最后,依据Matsuoka-Nakai破坏准则和其相应的转化型式,进一步探讨了其破坏参数k2值的确定方法。试验检测的结果表明,Matsuoka-Nakai破坏准则能给出土体较为准确的破坏强度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959.
朱奎  徐日庆  郭印  周鹏飞 《岩土力学》2006,27(Z1):869-874
为了研究刚-柔性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和变形特性,在温州地区进行了6个大型不同试验参数条件下刚-柔性桩复合地基试验,并在静荷载试验中对刚性承压板下压力盒进行同步检测。根据检测成果较系统地分析了褥垫层的设置与否、褥垫层厚度及材料、刚性桩置换率对刚-柔性桩复合地基特性的影响,为工程设计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结论。  相似文献   
960.
岩土面上抗剪强度与破坏面位置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张国祥  刘宝琛 《岩土力学》2002,23(6):730-732
通过理论推导出在平面应变条件下岩土任意面上的抗剪强度通式和破坏时中主应力与大小主应力的关系,给出了破坏面位置与强度准则的一般关系。为岩土滑移面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对研究岩土强度准则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