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71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4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 毫秒
51.
2009年8月7日,“轰隆”的炮声似滚滚惊雷打破了山城的宁静。加格达奇区南郊甘河附近的居民好奇地走出家门,看到“半砬山”(现名为南山)上正在进行爆破作业,询问后得知,要对“半砬山”进行环境综合治理,居民们不禁拍手称赞。  相似文献   
52.
考古磁学技术为考古遗址的受热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黑龙江省东北部的小南山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史前遗址之一,该遗址记录的最早人类活动可以追溯到更新世末期.遗址揭露了距今约16 ka以来序列性的人类生活遗物及遗迹,包括大量的石制品和少量的陶片,以及与当时人类生活方式相关的疑似用火遗迹.本文对小南山遗址内疑似用火区及周边的散土样品进行了一系列岩石磁学测试,包括低频磁化率、逐步磁化率随温度变化曲线(X-T)、磁滞回线、等温剩磁获得曲线、反向场退磁曲线和一阶反转曲线(FORC)等,旨在通过磁学指标为遗址受热温度、受热范围等信息提供定量化证据.实验结果显示,采样区域内两处疑似用火区(ZB、ZC)磁化率普遍偏高、逐步X-T曲线在400~600℃之间表现出较好的热稳定性、饱和等温剩磁偏强、FORC信号偏强;而表层烧土被清理后的疑似用火区(ZA)和非疑似用火区磁化率普遍偏低、逐步X-T曲线显示样品在加热过程中逐渐发生热变化、饱和等温剩磁和FORC信号偏弱.这些磁学特征意味着ZB、ZC两处疑似用火区曾受过加热烘烤,而从ZA采集到的样品和疑似用火区外的样品则可能没有受热.逐步X-T曲线结果...  相似文献   
53.
粤西南山地西南部前汛期一次大暴雨天气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Micaps资料、产品,对2010年“5.31”粤西南山地大暴雨的环流形势、水汽条件、山地作用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是在没有副高控制和有利的大尺度环流形势下发生的,西风槽、低空急流、切变线、冷锋是这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弱冷空气、南支短槽、地理地形等,触发该地区小尺度强对流天气系统的产生和加剧.山地迎风...  相似文献   
54.
广东始兴南山钨锡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成矿带东段,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在新一轮钨多金属矿找矿工作实施中根据"模型找矿"找到的具有大型远景的钨锡钼铋多金属矿床。最新研究和工程钻探成果显示矿区分南北两个矿带,已圈定规模较大的钨锡多金属矿脉(体)10多条(个),矿化类型有矽卡岩型、蚀变花岗岩型(云英岩型)、斑岩型和石英脉型。各种类型的矿体在空间上既有独立产出,又有共存一体、相伴而生,构成"多位一体"的复合矿床。其中以矽卡岩型钨锡铋多金属矿体、斑岩型钨钼多金属矿体和蚀变花岗岩型钨钼多金属矿体规模最大。本文通过该区地质、地球化学及主要钨锡钼铋多金属矿体特征的分析研究,指出了南山矿区的资源潜力,提出南山地区钨锡钼铋多金属矿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55.
以数字地质调查信息综合平台(DGSInfo)为核心的数字填图技术在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中得到完全应用,在1:5万哈珠南山幅区域地质调查中效果良好.本文以内蒙北山地区1:5万哈珠南山幅为例,系统介绍了数字填图前期工作准备、野外数据采集、室内资料整理和最终阶段成果数据库提交,说明了区域地质调查填图数字化准确性、高效性,同时也存在少量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6.
甘肃金塔南山斜长角闪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金塔南山岩带是华北克拉通和塔里木克拉通的分界线。岩带由前寒武纪变质岩系所组成,不同类型的变质地质体之间以逆冲型韧性剪切带接触,主要变质岩斜长角闪岩Sm-Nd等时线年龄为745±59Ma,原岩为玄武岩。Nb/Y<0.7、REE特征及AFM图解显示原岩为拉斑系列和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为平坦型到富集;相对于N-MORB,低Ti,富集LILE,亏损HFSE,Nb、Ta、Ti表现为明显的负异常(钙碱性系列)到无异常(拉斑系列),Th/Ta>3;I_(Nd)(t)=0.51193±6,~(143)Nd/~(144)Nd=0.512878,ξ_(Nd)(t)=+3.88~6.60,均值为5.05,推测斜长角闪岩原岩应为不同程度部分熔融的弧岩浆作用的产物,提示金塔南山岩带是新元古代中期华北克拉通与塔里木克拉通之间的古大洋俯冲消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7.
马云飞  焦建刚  郭天牧  闫馨云  刘健  高超  王静  李峰 《地质学报》2022,96(12):4312-4330
内蒙古四子王旗小南山铜镍矿床及外围分布几处镁铁质- 超镁铁质岩体,其成因联系及成矿潜力尚不清晰,制约了该地区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找矿工作。本文对小南山、土脑包和白音敖包岩体开展了年代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小南山地区存在两类镁铁质- 超镁铁质岩:小南山、土脑包含铜镍硫化物岩体由辉长岩、辉石岩组成,矿物组合以斜长石、单斜辉石为主,含少量斜方辉石和橄榄石,发育次闪石化、滑石化和绿泥石化;而白音敖包辉长岩不含铜镍硫化物,矿物组合以斜长石、单斜辉石为主,发育绿泥石化和钠黝帘石化,白音敖包辉长岩锆石U- Pb年龄为277. 2±7. 3 Ma,与小南山岩体(272. 7±2. 9 Ma)同期。此外,小南山和土脑包辉长岩Mg#值为0. 56~0. 67,m/f值为1. 25~1. 98,MgO与Ni、Co负相关,Ni与Cu/Zr值正相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右倾型;白音敖包辉长岩Mg#值为0. 50~0. 51,m/f值为0. 97~1. 02,MgO与Ni、Co相关性不明显,Cu/Zr值集中在1附近,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平坦型。岩石地球化学数据指示小南山和土脑包岩体是源自流体交代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原生岩浆为高镁拉斑玄武质岩浆,岩浆上升过程受到10%~20%陆壳混染,外来硫的加入和分离结晶作用导致硫化物熔离成矿;白音敖包辉长岩由派生岩浆结晶形成,其岩浆源区受到交代作用不明显,岩浆上升过程仅受到5%左右的地壳物质混染,钻探验证没有发现矿体。  相似文献   
58.
被誉为“南山精神”15天建成的南京南山医院,5月25日召开了隆重的总结表彰大会,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以领导带头,精心组织,精心设计,质量优、服务好而荣获“立功单位”称号。 今年四月下旬,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在北京及全国部分地区不同程度的肆虐起来,江苏和南京市也未能幸免。一时间人心惶惶,谈非色变。为了控制疫情,提高南京市医疗卫生水平,满足公共卫  相似文献   
59.
祁连西段野马南山一带发育大量的加里东期花岗岩,其中大部分花岗岩具有与adakite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SiO2≥56%,Al2O3≥15.0%,低MgO(平均2.04%),高Sr(257-889μg/g,平均值546.42μg/g),低Y(7.1-25.3μg/g,平均16.67μg/g),Sr/Y平均为35.89μg/g,Eu无明显负异常,Sr正异常,Adakite岩石类型有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石英二长岩、角闪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岩石中普遍含有角闪石,属Ⅰ型花岗岩,地球化学图解反映该花岗岩形成环境为板块碰撞前的岛弧型,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444 38/-33Ma,处在祁连造山带板块俯冲收缩阶段,因此可以推断野马南山埃达克质Adakite花岗岩是俯冲板片部分融熔和壳幔岩浆混合形成的。这一发现对于丰富中国埃达克岩的研究和对祁连造山带演化、地球动力学以及成矿作用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0.
北祁连中段加里东俯冲-增生杂岩/火山弧带及其变形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建新  许志琴 《地球学报》1995,16(2):153-163
分布于北祁连造山带中段的加里东期俯冲-增生杂岩/火山弧带可划分为托莱山俯冲杂岩带和走廊南山增生杂岩/火山弧带两个亚带。前者主要由蛇绿岩、蛇绿混杂岩及深海复理石组成,为古祁连洋俯冲作用后期由于岛弧的阻力在浅部刨铲作用的产物;后者由不完整的蛇绿岩透镜体、高压变质岩、弧火山岩及一些变质碎屑岩等组成,反映古祁连洋不断向北俯冲,火山弧前锋南移,增生杂岩不断增厚且在其下部发生板底垫托作用以及海沟不断向南倒退的复杂演化历史。俯冲-增生杂岩在加里东期共经历三期变形作用(D_1、D_2、D_3)。D_1、D_2为简单剪切变形机制,反映从N向S的逆冲方向。D_3为压扁型变形机制,代表走廊南山古岛弧与中祁连地块碰撞时的挤压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