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10篇
  免费   2612篇
  国内免费   3161篇
测绘学   1720篇
大气科学   5084篇
地球物理   2749篇
地质学   3790篇
海洋学   2620篇
天文学   204篇
综合类   1069篇
自然地理   3247篇
  2024年   123篇
  2023年   509篇
  2022年   623篇
  2021年   704篇
  2020年   568篇
  2019年   674篇
  2018年   504篇
  2017年   542篇
  2016年   551篇
  2015年   609篇
  2014年   1045篇
  2013年   816篇
  2012年   893篇
  2011年   906篇
  2010年   841篇
  2009年   971篇
  2008年   984篇
  2007年   926篇
  2006年   822篇
  2005年   807篇
  2004年   600篇
  2003年   633篇
  2002年   595篇
  2001年   516篇
  2000年   400篇
  1999年   374篇
  1998年   420篇
  1997年   447篇
  1996年   353篇
  1995年   312篇
  1994年   323篇
  1993年   203篇
  1992年   262篇
  1991年   242篇
  1990年   147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75年   5篇
  1964年   4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渤海、黄海和东海的水色分布和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色是描述海水光学性质的主要参数。本文收集了渤海、黄海和东海23a的海洋调查资料,绘出了这些海区的水色分布图,并且分析了其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52.
徐映深  高中和 《台湾海峡》1992,11(4):368-371
上元-坑园牡蛎礁位于高潮位以下3m,主要成分为长牡蛎和近江牡蛎,其~(14)C年龄为3043±82a,B.P.。据此推算出罗源湾一带海岸处于缓慢上升状态,速率为1.15mm/a。根据上元-坑园牡蛎礁的上述特征,并结合断块差异升降运动的表现,作者认为这一地区中、晚全新世以来以“陆动型”海平面变化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3.
巴巴多斯和新几内亚的海平面变化表明:在过去的15000a中曾有过两次大规模的冰川融水流.同其它环境变化(如北大西洋深水环流)相比,这两次融水流形成的时间显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从未次冰期到问冰期的气候变迁及新仙女木事件.  相似文献   
154.
李建生 《海洋科学》1994,18(3):68-71
1海平面变化特征1.1全新世中期海侵根据地层中所含硅藻属种雷州半岛海康南田乡一15m钻孔岩芯,含有丰富的硅藻,主要属种是①:具槽直链藻(Melosira sulcata(Ehr)Kutz)、范氏回箱藻(Pyxiclicula weyprechtiiGrun)、条纹小环藻(Cyclotellastriata(Kutz)Grun)、流水双菱藻(SurirellafluminensisGrun)。上述硅藻主要是海相生活属种,今日南田乡已距离海岸线5km。徐闻海安西侧一18.5m钻孔岩芯中的硅藻除上述属…  相似文献   
155.
156.
陆坡上水合物矿床中甲烷(CH4)的灾难性释放已显著干扰了古新世/始新世温度最高(PETM)期(约55.5Ma)的全球气候和碳循环。我们调查了所有PETM期古温度和古二氧化碳替代矿物是否与假设考虑大量增加的甲烷散发到大气圈的影响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7.
158.
海滩体积变化的动态特征分析与随机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子 《海洋学报》1995,17(6):72-80
本文应用动态系统特征分析和多维谱分析方法分析了粤西水东湾晏镜海滩3个高度带海滩体积变化的动态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海滩具有以半月周期变化为主的多频带振动特征,由低潮带向上海滩趋于稳定,偏相干谱和偏位相谱反映了海滩体积变化是波能在潮位变化影响和风应力驱动下对海滩直接作用的结果.此外,对海滩体积变化过程进行了门限混合回归模型的辨识和模拟.模型在某种程度上指出了随高度增大,潮汐对海滩体积变化的影响变小,波能和风应力的直接作用明显加大.  相似文献   
159.
地形变化对青岛地区风暴潮灾影响的一次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文胜  孙文心 《海洋预报》2002,19(1):97-104
本文以8509台风为例,模拟了因地形变化而对青岛地区风暴潮灾的影响。结果显示,如果胶州湾口外局部地形变深,在8509台风的情况下,风暴增水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增加,而且对底层风暴潮流会造成更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0.
1998年春夏南海温盐结构及其变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利用1998年5~8月“南海季风试验”期间“科学1”号和“实验3”号科学考察船两个航次CTD资料,分析了1998年南海夏季风暴发前后南海主要断面的温盐结构及其变化特征.观测发现,南海腹地基本被典型的南海水团所控制,但在南海东北部尤其是吕宋海峡附近,表层和次表层水明显受到西太平洋水的影响.季风暴发以后,南海北部表面温度有显著升高,升幅由西向东递减,而南海中部和南部表面温度基本没变,这使得南海北部东西向温度梯度和整个海盆南北向温度梯度均减小.北部断面表层盐度普遍由34以上降低到34以下,混合层均有所发展,是季风暴发后降水和风力加剧的结果.观测期间黑潮水跨越吕宋海峡的迹象明显但变化剧烈.4~5月,黑潮次表层水除在吕宋海峡中北部出现外,在吕宋岛以西亦有发现,表明有部分黑潮水从吕宋海峡南端沿岸向西进而向南进入南海.6~7月,次表层高盐核在吕宋海峡中北部有极大发展,但在吕宋岛以西却明显萎缩;虽然看上去黑潮水以更强的流速进、出南海,但对南海腹地动力热力结构的影响未必更大.一个超过34.55的表层高盐水体于巴拉望附近被发现,似与通过巴拉望两侧水道入侵南海的西太平洋水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