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1篇
  免费   606篇
  国内免费   666篇
测绘学   650篇
大气科学   1599篇
地球物理   444篇
地质学   687篇
海洋学   291篇
天文学   46篇
综合类   157篇
自然地理   249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3篇
  193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数值预报产品检验及误差分析方法简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引言随着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通信条件的改善,可为广大预报员提供的数值预报产品越来越多。国内从1991年北半球数值模式(T42),发展到1997年高分辨率的有限区模式(HLAFS)和全球模式(T213)。国外目前应用欧洲中心全球谱模式(T319L60)、日本谱展开模式(T213L30)。数值预报产品在内容、时效、层次上不断增多,已经成为广大预报员在日常天气预报中的主要参考依据。然而,数值模式的运行由于诸多原因还不十分稳定,数值预报与零场还不吻合,存在一定误差。预报员应用数值预报产品时,对国内或国外数值模式预报的形式场、要素场在时效…  相似文献   
62.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气候增暖进程的统计事实   总被引:44,自引:8,他引:4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近50年来我国年平均及四季的气温变化特征,重点研究了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气温变化的主要差异及其增暖进程。结果表明,我国年平均气温是呈上升趋势的,但80年代以前年代际变化并不明显, 升温幅度不大。我国气候增暖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增暖加速,急剧增暖的主要原因是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经历了由偏冷向偏暖的趋势转变。我国四季气温变化趋势在80~90年代增暖的进程中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冬季增暖开始时间最早、幅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90年代我国气候增暖急剧加速,其原因除了冬季气温持续攀升作用外,春、夏、秋季气温上升, 特别是春、夏季增暖幅度的加大增暖区域的显著扩展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3.
韩贵香 《山东气象》2003,23(3):16-17
通过对比分析省级指导预报与县级订正预报产品,检验了2001年省级指导预报产品在县站的应用效果,说明县级临近订正预报可以进一步提高预报水平及预报逐级指导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4.
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人工增雨技术研究及示范’’经过两年的攻关,在人工增雨综合探测、云水资源评估、催化作业、数值模拟、效果检验技术和外场示范试验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和应用效益,基本形成了一套人工增雨综合技术。2003年12月13日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课题研究成果通过在示范区的检验、试用和完善,显示出具有业务应用和推广前景。课题主要成果为:  相似文献   
65.
陆明勇  杨立明 《地震研究》2003,26(2):136-141
以华北地区 (33°~ 4 3°N ,10 9°~ 12 4°E)地震为例 ,用Gutenberg -Richter公式研究了地震均匀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自 1970年到 2 0 0 1年以来 ,本地区 2 0≤M <4 0的地震偏少、 4 0≤M <6 0的地震偏多、 6 0≤M<7 0的地震偏少、M≥ 7 0的地震偏多 ;然后择其将导致本地区较大社会影响、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偏少地震——— 6 0≤M <7 0级地震进行灰色理论GM模型预测。通过上面的应用 ,使两理论优点在地震预测中得到结合 ,地震预测更有的放矢 ,预测结果更可信、更有效。  相似文献   
66.
应用雷达回波检验人工增雨效果的个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 713-C型雷达对 1次飞机增雨过程进行了跟踪探测 ,发现有利于人工催化的云区 ( 20dBz) ,经过人工催化作业后回波增强到 30dBz并产生增雨。也有一部分云区 (小于 20dBz)虽然也进行了人工催化 ,但无明显增雨效果  相似文献   
67.
基于日本的获原子幸男大地水准面高截断系数Qn(t)和垂线偏差Cook截断系数qn(t)的递推公式,本文推导了惯用大地水准面高截断系数Qn(ψ0)和垂线偏差截断系数Rn(ψ0)的递推公式,并列出了利用最小平方逼近方法改化Stokes积分核以加速级数收敛的公式和改化后的截断系数。  相似文献   
68.
本文完善了解算后方交会的基本图形和折失图形的一体化公式,并分别列出它和余切计算式的高度优化的CASIOfx-3600P类计算器的计算程序,并对使用这二种公式之程序的场合,方法和规律作了说明和比较,以便在实际解算时选择较理想的交会角和快捷无损地解算。  相似文献   
69.
汛期HLAFS产品在低纬高原地区预报能力客观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段旭  何华  许美玲 《气象》1997,23(8):38-42
为充分使用我国暴雨模式(HLAFS)数值预报产品,该文对1996年汛期HLAFS在低纬高原地区预报能力进行客观检验和效果分析。其结果表明,HLAFS对高度、气温等形势场有较好预报能力;物理量预报中的动力要素场(垂直运动)和水汽要素场(水汽通量散度)能较好反映云南强降水过程,有较好参考价值,热力要素场(θse300-θse700)预报效果较差,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订正。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