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30篇
  免费   2431篇
  国内免费   3462篇
测绘学   555篇
大气科学   1000篇
地球物理   1516篇
地质学   12011篇
海洋学   930篇
天文学   181篇
综合类   1306篇
自然地理   1424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454篇
  2022年   589篇
  2021年   561篇
  2020年   475篇
  2019年   571篇
  2018年   382篇
  2017年   418篇
  2016年   518篇
  2015年   570篇
  2014年   965篇
  2013年   679篇
  2012年   861篇
  2011年   849篇
  2010年   704篇
  2009年   641篇
  2008年   682篇
  2007年   637篇
  2006年   605篇
  2005年   567篇
  2004年   453篇
  2003年   448篇
  2002年   386篇
  2001年   406篇
  2000年   409篇
  1999年   469篇
  1998年   460篇
  1997年   382篇
  1996年   397篇
  1995年   339篇
  1994年   316篇
  1993年   265篇
  1992年   573篇
  1991年   620篇
  1990年   504篇
  1989年   425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71.
胶东矿集区金成矿系统组成与演化概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邓军  杨立强  王庆飞  徐浩 《矿床地质》2006,25(Z1):67-70
由于中生代以来构造动力体制多次转换及火山-侵入岩活动形成了胶东矿集区金成矿系统。成矿类型主要以石英脉型、复合脉带型、浸染细脉带型等类型为主,多种类型金矿多为同源成矿溶液在不同构造背景和物化条件下的沉淀产物,从而发育类似的构造-蚀变-矿化分带结构。胶东矿集区存在3期成矿作用,金成矿作用主期明显集中于燕山中期(130~120 Ma),(含金)银矿化为燕山晚期(<97 Ma),含金(银)铅锌矿化介于两者之间、更接近于燕山晚期(100 Ma前后),区域地质事件的定年与因果分析显示这三期成矿过程的物质来源、成矿作用均受壳-幔相互作用等大尺度构造体制转折事件控制。  相似文献   
172.
滇西北衙金矿矿床成因类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滇西北衙金矿是一个曾被认为无工业价值的金矿,后在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蔡新平等(1989—2006年)科研成果的推动与促进下已成为一个具超大型远景规模的金矿床。文章简要介绍了北衙金矿的来历与研究概况,系统总结了北衙金矿的矿床类型及其结构模型。北衙金矿有3种成因不同的矿床,即与碱性斑岩有关的斑岩型和矽卡岩型Cu-Au矿床、与铁质热液或铁矿浆有关的Fe-Au矿床、及表生成因的Fe-Au矿床。北衙矿区复杂多样、多期叠加活动的岩浆与成矿作用,造就了矿区大规模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73.
山东省玲珑金矿田深部资源第二富集带的研究和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展构造变形岩相形迹地质方法填图,确立矿田NEE、NE和NNE三组方向的构造蚀变矿化带的成矿和控矿的构造分布模型,用构造校正方法 测算玲珑-焦家式金矿典型矿田的成矿深度。玲珑金矿田四期成矿的深度分别约为3 454.97 m(213 Ma),1 914.42 m(100.28 Ma),1 090.97 m(80.67 Ma)和720.55 m(71.86 Ma)。在地物化资料基础上开展综合预测,预测了3组方向构造蚀变矿化带深部第二富集带的赋存深度、富集金矿的概量。胶东金矿深部存在第二富集带已被地勘部门和矿山近10年的深部地质勘查工程所证实。胶东金矿深部第二富集带揭露数百吨新增储量的事实还表明,中国东部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有关的金属矿,主要和燕山期基底逐渐上隆及反钟向区域压剪的大地构造环境有关,其大型矿山深部发育深部第二资源富集带的现象可能是普遍的。  相似文献   
174.
花崖沟金矿床赋存于泥盆系舒家坝群何家店组滨一浅海一陆棚相复理石建造中,金矿化严格受层间挤压破碎带控制。赋矿主岩为角砾状糜棱岩、破碎绿泥石千枚岩及砂质板岩。通过对花崖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的系统研究,总结了找矿标志,进而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75.
176.
Background & aim: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elements pollution in the extremely high tumor risks residents in the Chaoshan littoral, southern China. Methods: 19 elements including Cr, Mn, Ni, Sr, Pb, Zn, Co, Sn, Th, Tl, Se, Hg, Cu, Mo, Cd, Sb, U, Ge, As, and Al were measured from 145 hair samples of residents from the high-risk Nanao Island (mortality of cancer 173-156/106 in recent 30 years), Shantou high-risk village (mortality of cancer 230.4/106 in recent three years), and two controls Shanwei (mortality of cancer 32/106 in 1970s) and Meizhou Hakka (incidence of cancer 103/106 ) using AAS, AFS, ICP-MS methods collaborated with Beijing University. And 21 samples of water, 18 samples office from the Nanao Island, Shantou high-risk village, and other low-risk controls were measured using the same methods. Results: The element analysis showed that levels of CD, PB in the Shantou high-risk village were the highest, Hg, MN, SR, SB, TH, U on the Nanao Island were the highest in hairs. Conclusions: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re occurred elements pollution among the local high-risk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77.
湿地公园(Wetland Park)的概念类似于小型保护区.但又不同于自然保护区和一般意义公园的概念。根据国内外目前湿地保护和管理的趋势.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的湿地景观区域都可以称之为“湿地公园”,  相似文献   
178.
东北漫岗黑土区春季冻融期浅沟侵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浅沟侵蚀是东北漫岗黑土区农耕地上常见的水蚀类型,往往对坡耕地造成严重的破坏。2005年春季,通过对两个小流域浅沟侵蚀的调查测量,发现该区浅沟侵蚀相当严重,两流域分别形成浅沟14条、16条,浅沟总长度分别达3 269 m、2 146 m,浅沟密度分别为908 m/km2、766 m/km2,侵蚀深度分别为0.17 mm、0.16 mm,侵蚀模数分别达181.8 t/km2、173.6 t/km2。2005年春季两流域浅沟侵蚀期的径流深分别是6.8 mm、7.7 mm。分析表明,研究区在春季表层土壤解冻、地表裸露和存在季节性冻土层的条件下,春季融雪及强降水易造成强烈的浅沟侵蚀。在分布上,浅沟一般位于坡面的中下部,而且多发育在瓦背状坡面的集流水路上。另外,耕作措施对浅沟的形成和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9.
良好植被区泥石流防治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晓清  崔鹏  韦方强 《山地学报》2006,24(3):333-339
通过对近年来发生在良好植被区的几次重大泥石流、滑坡灾害的考察,发现植被在泥石流、滑坡形成中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认识。通过分析,当中小强度降雨激发下,植被能够削减泥石流、滑坡灾害的规模,甚至抑制泥石流、滑坡灾害的发生;当降雨超过一定阀值后,在水作用下,植被不但不能削减灾害规模,反而增大灾害的规模。在这类地区,简单地使用一般的防治措施,已经不能满足防灾、减灾的需要,客观要求针对这些地区泥石流灾害的形成原因、危害特征,研究防治对策。经初步研究提出3点防治措施:1)加强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预测预报工作;2)在重点区域设置自动雨量记录报警装置;3)特别针对漂木拦挡,采取新型结构减轻泥石流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0.
塔里木河源区冰川系统变化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河源区是我国冰川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总面积达17 745.51 km2,占全国冰川总面积的30%;同时本区又属于我国升温幅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应用冰川系统变化的功能模型,对塔里木河源区冰川系统在本世纪对气候变化的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到2050年,如气温比1961~1990年高出1.9~2.3℃,本区冰川面积将减少4%~6%,冰川径流将增加22%~34%,零平衡线将上升62~94 m;如此升温率持续到本世纪末,则本区冰川面积将减少10%~16%,冰川径流将会回落,但仍比本世纪初多11%~13%,零平衡线将上升156~233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