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3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45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221篇
地质学   292篇
海洋学   8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19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南岭  董治宝  肖锋军 《中国沙漠》2017,37(6):1079-1084
粉尘释放是风蚀造成危害的一个重要过程。以农牧交错带沙区和非沙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风洞模拟实验,实时监测了风蚀过程中释放的PM10,分析了PM10的动态变化特征,以深入认识土壤风蚀粉尘释放机理。结果表明:非沙区农田土壤风蚀强度远低于沙区农田,与风速呈指数函数关系;非沙区农田的土壤粉尘释放在不同风速下均以气流直接抬升模式为主,平均PM10通量与风速呈线性函数关系,最大PM10通量与风速呈幂函数关系;沙区农田的土壤粉尘释放在风速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呈气流直接抬升和砂粒跃移冲击复合模式,最大PM10通量增加不明显,但平均PM10通量明显高于非沙区农田;对于沙区和非沙区农田而言,平均PM10通量与风蚀速率呈对数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92.
为了探讨青海云杉林对土壤pH和养分的影响,选择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动态监测样地(340 m×300 m)为试验样地采集土样,利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其空间异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pH、水解氮和全磷为弱变异性,有机碳、全氮、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为中等变异性,它们的大小依次为速效钾 >有机碳 >速效磷 >全氮 >全钾 >水解氮 >全磷 >pH。(2)半方差最优模型拟合分析表明,pH、全氮、水解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均符合球状模型,有机碳和全钾均符合指数模型;pH、有机碳、全氮、水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的变程依次为108.8 m、88.5 m、112.8 m、131.9 m、143.3 m、73.3 m、73.3 m和134.7 m。从空间结构特征看,pH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自相关,而养分表现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3)pH和养分均呈斑块状分布,有机碳和氮素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格局,全磷和速效钾分布变化较为明显,速效磷和全钾分布变化较为平缓。上述研究结果可为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土壤pH和养分的取样设计和空间分布图制作等提供参考,也可为青海云杉林的土壤环境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3.
黄土在我国西北地区广泛分布,是当地垃圾填埋场封顶覆盖层的主要材料,该材料的气体渗透特性直接影响了覆盖层对填埋气释放的控制效果。利用渗析技术和自制的气体渗透系数测量装置,模拟和测试了干湿气象条件下覆盖黄土服役含水率变化及其对气体渗透系数的影响,并建立填埋气在垃圾体和覆盖层中的一维稳态运移模型,分析了覆盖层气体渗透系数和抽气速率对填埋气释放控制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渗析技术能有效模拟覆盖黄土服役含水率的变化,压实黄土试样的气体渗透系数介于10-17~10-12 m2量级,随服役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且对于压实度比较高的黄土降低得更加明显;覆盖层底部的填埋气压随气体渗透系数的减小而增大,通过覆盖层下部的气体扩散层负压抽气等措施,可有效减小覆盖层底部气压和填埋气的释放量。  相似文献   
94.
帕米尔高原东北部塔什库尔干谷地活动构造与强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米尔构造结是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碰撞的两个突出支点之一,是中国大陆受板块动力作用最强烈、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是揭示青藏高原形成与演化历史的关键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95.
通过对华北地区13次Ms5级以上地震在震前不同时间的贝尼奥夫应变释放曲线的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大部分中强地震前存在地震矩释放加速现象,同时从空间上分析了应变释放特性与地震的关系,发现很多地震在震前1~2年震中附近区域会出现大范围类椭圆形的低m值区域,这个区域与未来主震的位置有着很好的对应,这为华北地区未来中强地震的危险性判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6.
栾福明  熊黑钢  王芳  张芳 《中国沙漠》2014,34(5):1320-1328
利用新疆奇台县荒漠-绿洲交错带的75个土壤样本,选取土壤可见光-近红外光谱的反射率(R)、光谱反射率倒数之对数(lg(1/R))、光谱反射率一阶导数(FDR)和光谱波段深度(Depth)4个指标,分析了其与土壤N、P、K元素含量的关系,分别建立了反演模型并对其精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可见光-近红外反射光谱快速估算荒漠-绿洲交错带土壤N、P、K元素含量的潜力大,其预测精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N>P>K。不同光谱指标反演模型的精度各异,指标Depth和FDR的预测效果明显优于lg(1/R)和R,对N和P元素的拟合效果为:lg(1/R)相似文献   
97.
青藏高原东南缘分布的大规模超壳走滑断裂带和中-高温地热区释放大量深源气体.鲜水河-安宁河断裂带温泉水和逸出气体的化学和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显示,该断裂带的水-岩相互作用显著,深源含碳流体强烈释放,是研究大陆碰撞造山带巨型走滑断裂系统深源CO2释放的重要地区.δ18OH2O和δDH2O值显示温泉水主要来源于不同补给高度的大...  相似文献   
98.
邱东  吴楠  张元明  潘惠霞 《中国沙漠》2012,32(6):1647-1654
羽毛针禾(Stipagrostis pennata)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流动沙丘的先锋禾草和优良固沙植物,本研究从形态结构、理化特性、生物学特性等方面对其复杂的根区生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野生羽毛针禾能够形成特殊的根鞘结构(即由土壤颗粒与根表分泌物及根毛、菌丝体相互胶结、缠绕形成的特殊结构),使根区环境相对稳定;②根鞘的存在可有效扩大根系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根系-土壤信息交流及水分和养分的交换,对植物忍耐干旱逆境胁迫尤为重要;③根鞘的形成明显改善了其所在微生境的土壤条件,根鞘含水量可达外围土壤的5倍,成为潜在的水库;根鞘的形成明显改善了养分尤其是氮素累积状况,其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外围土壤,速效氮、微生物量氮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外围土壤;根鞘微生境呈碱性,pH值略低于外围土壤;④根鞘中碱性磷酸酶、脲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等各类水解酶、氧化酶均极显著(P<0.01)高于根外围土壤,反映出根鞘微生物学过程较强、土壤肥力较高,可有效增加土壤有机碳氮的转化,促进根鞘微生境养分循环;⑤可培养微生物分析结果显示,细菌在根鞘微生境中占绝对优势(99.72%±0.09%);可培养微生物优势类群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青霉属(Penicillium)。上述微生物具有固沙、固氮、解磷、产抗生素等生态潜能,有助于改善羽毛针禾根区营养吸收,促进植株生长。因此,作为对高温、缺水恶劣环境的一种应答结构,根鞘的形成促进了植物根土界面的信息交流及水分和养分的交换,有利于植物、土壤、微生物建立互惠互利的关系,对植物忍耐干旱逆境胁迫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9.
水合物分解对桩基础应力和变形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赋存于海底沉积物中的天然气水合物与固体颗粒相互胶结,增加了沉积物的强度,一旦水合物分解,会引起沉积物剪切强度降低,如果在含有水合物层上面或附近存在桩基础,必然影响其稳定性。本文采用应力释放法,通过数值计算,分别讨论了桩基础底部位于含水合物地层不同深度时,水合物分解对桩基础应力和变形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水合物分解过程中的模量软化和强度衰减,桩基础的水平和竖向位移增大,由于地基水平,土体没有驱动剪应力,水平位移增加不大,地基和桩基础主要表现为竖向沉降;桩底部位于水合物层中间的桩基础的沉降变形,比桩底穿过水合物层的桩基础大,在桩基础及其附近的土体产生较大的应力。  相似文献   
100.
采用热重与测汞仪联用技术,对5种不同煤化程度的煤进行氧化热解实验,研究不同煤化程度煤的热解过程及煤中汞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X射线衍射(XRD)曲线中衍射峰的特征可反应煤化程度,衍射峰的高度越高,宽度越窄,煤化程度就越高。不同煤化程度的煤在氧气中热解,质量损失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而增大,且随着煤化程度的加深,氧化热解的起始温度、最大热分解温度、终止温度也逐渐升高。随着煤化程度的升高,煤中汞释放所需的时间逐渐增加,且汞释放最大值所对应的热重(TG)曲线热解率最大的温度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而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