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5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114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内蒙狼山地区活动构造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2.
王瑞军 《地质与勘探》2016,52(1):128-138
内蒙阿拉善希莫勒地区位处铁、金、铜、钛、钴、镍找矿远景区,区内原生晕处在奥陶纪辉长岩体区和NE向断裂破碎带中,规模较大,分带明显。原生晕主要成晕元素组合为Co、V、Ti、Ni、Zn,Co是主成矿元素、直接指示元素,V、Ti是直接指示元素,Ti、Co、Zn、Cu、V元素相关性好,具外、中、内三级浓度分带,主要成晕元素Co、V、Ti内浓度带直接指示磁铁矿体、强磁异常体的赋存位置,As、Ni、V、Co为原生晕前端元素,Cu、Ag、Au、Mo为原生晕过渡带元素,Ti、Pb、Zn为原生晕后端元素。前缘晕元素(Ti×Co×Zn×V)与尾晕元素(Cu×Ni×Au×As)的累乘比值反映矿化体剥蚀程度,随地形标高降低和深度增加,累乘比值逐渐升高,进而反映该区剥蚀程度较浅,深部矿体资源潜力较大。希莫勒地区成矿地质和地球化学环境较好,深部找矿潜力大,具较好的铁、钴、钒等多金属矿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33.
内蒙东部的克旗-林西-阿鲁科尔沁-扎鲁特-索伦-蘑菇气地区位于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所夹持的中亚造山带东段,西拉木伦缝合带与贺根山-黑河缝合带之间,是古亚洲洋晚古生代残余海盆最后消失的地区,保存了上述两缝合带构造演化过程的相关信息。本文针对中、晚二叠-早三叠世砂岩开展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测试的上二叠统林西组与下三叠统陶海营子组、老龙头组砂岩均具有成分成熟度低,近源快速沉积的特点,碎屑骨架成分显示多为火山岩区物源供给。锆石CL图和Th/U值也指示了绝大多数锆石为岩浆成因锆石。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区域内已获得的2533粒碎屑锆石U-Pb年龄主要分为3组:约230~570Ma(峰值年龄为270~315Ma、430Ma和500Ma)、700~1100Ma(峰值970Ma)及1500Ma(峰值1800Ma和2500Ma)。较古老的峰值年龄1800Ma和2500Ma,暗示了华北克拉通基底的物源信息。其余两组年龄则与西拉木伦缝合带北侧的额尔古纳-兴安-锡林浩特地块内部岩浆事件的时间相吻合。对比分析内蒙东部不同区域(克旗-林西地区、阿鲁科尔沁-扎鲁特地区和索伦-蘑菇气地区)、不同时代(中、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沉积物碎屑组分变化趋势,推测古亚洲洋最终沿西拉木伦缝合带自西向东呈"剪刀"式闭合,时间持续至早三叠世。此外,索伦-蘑菇气地区中、晚二叠-早三叠世相对稳定的物源供给,证实了额尔古纳-兴安地块与松辽-锡林浩特地块至少在中二叠世沉积以前就已经沿贺根山-黑河缝合带完成拼贴,应为前人提出的早石炭世末。  相似文献   
34.
新巴尔虎右旗地区塔木兰沟组火山岩为玄武岩-玄武粗安岩-玄武安山岩组合。该套火山岩属高硅钙碱性系列,偏铝质,镁指数小;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Nb、Ta、Ti等),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左高右低缓倾斜分布,轻重稀土分馏较强,弱的Eu负异常(δEu=0.73~0.83)。综合前人及笔者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塔木兰沟组火山岩形成于中侏罗世末期—晚侏罗世,成岩年龄为166~133 Ma。塔木兰沟组火山岩岩浆来源于受俯冲流体交代的大陆岩石圈地幔熔融,与地壳物质发生混染作用。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塔木兰沟组火山岩的形成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造山后岩石圈伸展有关。  相似文献   
35.
内蒙古哈达特陶勒盖银铅锌多金属矿产于内蒙古弧形褶皱带中段二连浩特—东乌旗多金属成矿带内。在霍格宁陶勒盖10号铅金属量异常区圈出13km2综合物探异常,异常有向区外大幅度延伸趋势;矿区内激电异常为含矿(化)的蚀变构造岩引起,ΔT磁异常为原生矿体中所含磁性矿物所致。激电异常和磁异常向SE和NW方向延伸至测区以外,应该是深部原生矿体向外延伸的反映,远景储量可达大型矿床规模。  相似文献   
36.
在内蒙拜仁达坝超大型Ag-Pb-Zn多金属矿床中,产出针硫锑铅矿。与其共生的金属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银黝铜矿、磁黄铁矿、黄铜矿、块硫锑铅矿等。针硫锑铅矿呈长柱状、针状、毛发状、束状和不规则状等,粒度变化较大,一般为0.05~4mm,最大可达12mm。反光显微镜下为灰白色,强非均性,显微硬度VHN100g=93.25~127.39kg/mm2(平均111.05kg/mm2),相当于摩氏硬度3.06~3.40(平均3.24)。矿物主要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为:Pb52.20%~57.80%(平均54.89%),Sb22.26%~28.13%(平均26.08%),S18.65%~19.62%(平均19.01%),并含有少量的Fe、Cu、Zn、Ag和As等元素。相应的平均化学分子式为(Pb4.91,Cu0.04,Fe0.03,Zn0.01)4.99(Sb3.97,As0.04)4.01S11.00,标准化学式为Pb5Sb4S11。晶体为单斜晶系对称,晶胞参数值a=2.156nm,b=2.349nm,c=0.810nm。矿床中针硫锑铅矿的形成,与成矿温度较低、硫逸度升高以及还原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7.
东升庙矿床成因和找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蒙古东升庙矿床的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显示,该矿床的富硫和富锌2种矿体在矿体形态、矿石的金属矿物组合、结构构造、围岩蚀变特征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均显示明显的差异.矿床的成矿作用有2期:第一期为热水喷流-沉积作用,形成了富硫矿体;第二期为发生于区域变质和变形作用之后的低温热液改造成矿作用,形成了富锌矿体.该矿床含矿地层从上到下多层富硫矿体-碎屑岩-白云质大理岩的岩石组合及富硫矿体形成以后的热液活动是形成富锌矿体的必要条件.在该矿床及其外围的狼山-渣尔泰成矿带内,众多块状硫化物矿床原生矿体之下、或多金属沉积层之下,有可能找到改造型富铜、锌、铅矿体.  相似文献   
38.
39.
本文利用1900年以来Ms≥4.7地震目录,系统分析了南黄海及沿岸地区与晋冀内蒙交界地区中强地震此起彼伏,遥相呼应的同步涨落现象,利用这一现象,可能对这2地区未来二三年内地震活动趋势预测提供一个方面的证据,本文给出了预测方案,报道了应用实例,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0.
本文利用历史地球化学的观点,研究了内蒙中部区地台和地槽区各时代常量元素(Si、K、Na、Al、Fe、Ca、Mg)、微量元素(Cu、Pb、Zn、Au、Ag、As、Sb、Hg等)的分布特征,以及稀土元素(La、Ce、Nd、Sm、Gd、Eu、Tb、Yb、Lu)总量变化、元素的配分和稀土元素的组成模式,总结了元素随地质年代由老到新的演化规律,指出了主要成矿元素相对富集的层位,得出内蒙中部区相对富集轻稀土、贫中稀土和重稀土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