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128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8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杨景  林忠  张磊 《福建地理》2004,19(4):20-23,36
本文在建立县际经济差异衡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福建省67个县市(区)为研究单元,分析了目前福建省县际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特点,即沿海与内陆之间、沿海地区南北之间、内陆地区内部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极大差异,探讨了其形成的动力因素,并提出了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A study has been conducted on the status of water quality in two disused man made lakes, which have potential for cage aquaculture project.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quality of water analyzed with reference to various physical - chemical parameters in two selected lakes and their suitability for fish farming. A number of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including the amount of NH3 - N, NO3 - N, NO2 - N and total phosphorus while in - situ measurement including DO, pH, temperature, conductivity, TDS and Secchi disk visibility. Beside the physical -chemical of water, the location, morphometry and climate condition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The chemical data analyzed for six months indicated that Lake A and Lake B are characterized by relatively high DO, slightly neutral pH and low TSS. The concentration of NH3 -N and NO2 -N was very low (0. 058 mg/L and 0. 04 mg/L, respectively) and total phosphorus was usually in low concentration and sometimes would seem negligible. Besides, NO3 - N occurred in slightly higher concentration (1.75 mg/L). Results obtained indicated that the study site has high potentiality for development of inland fisheries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调研我国西北内陆盆地中的红层与砂岩型铀矿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以沉积相和红化成因为基础的红层分类:把内陆盆地中的红层分为陆解阶段形成的冲积平原红层和浅湖红层;成岩后生阶段形成的河流冲积红层、三角洲红层和沙漠红层;以及表生风化阶段形成的溅泼红(次生红层)等6类红层。并依据这6类红层的特征、产出构造环境,以及含矿主岩到各类红层的Eh、pH、Th/U、Fc~(3+)/Fc~(2+)、Sr/Ba等地化特征值的变化,确定了它们与砂岩型铀矿的关系,即陆解阶段岩石红化时为开放环境,活性铀易于流失,对成矿不利;而成岩后生阶段,岩石红化时的环境为封闭系统,对成矿有利,能形成铀矿床。  相似文献   
14.
王先彬 《第四纪研究》1995,15(4):310-315
陆相生油理论的发展和勘探实践的突破,使中国摆脱了贫油的困境。本世纪30—40年代,中国诸多的学者相继提出了陆相沉积层生油的见解。50年代后期,侯德封教授提出内陆深湖坳陷盆地和长期坳陷有利于生油的论述。从西北地区总结出来的陆相生油理论,有益于中国其他地区的石油地质勘探。侯德封教授深刻关注到天然核过程在地球演化历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三十多年来该研究领域取得的进展,显示了侯德封教授提出“核子地质学”的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中新生代地洼构造与油气矿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新生代以来的地洼构造在中国陆壳上表现得特别活跃。这些地洼型的沉积盆地都蕴藏着大量的油气资源。作者认为,中国大陆夹持在太平洋和印度板块之间,这几个地质块体相互作用,使大陆抬升解体,形成滨太平洋外侧的近海大陆裂谷盆地;内侧的稳定沉降坳陷盆地;西北发育内陆山前坳陷盆地和山间盆地;青藏地区中生代为古特提斯海相沉积盆地和新生代发育陆相山间盆地。由于地质发展史不同,作者又进一步划分了东北、华北—中下扬子、华南、鄂尔多斯、四川、准噶尔、塔里木—柴达木和青藏等九个含油气盆地区。  相似文献   
16.
刘宗香  谢自楚 《冰川冻土》1995,17(4):356-359
本选用中国冰川目录数据库中的青藏高原内陆水系冰川粒雪线、中值高度和地理坐标资料,利用计算机绘图方法,绘制出冰川粒支线、中值高度在空间的变化趋势,以便全面认识该地区的冰川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中山站至A冰穹考察及沿线GPS复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极中山站至A冰穹(Dome-A)考察沿线布设有GPS等精度定位点,通过用高精GPS静态定位处理软件GAMIT/GLOBK对三期观测数据的处理可知,考察沿线的GPS点以8-25m/a的速度向西北方向(冰盖边缘方向)流动,越接近冰盖边缘,运动速度赵快,最快达到100m/a;而且冰川整体上以1-5m/^2的加速度流动。同时,由冰盖的流动,引起了垂直方向0-2-1m/a的沉降速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内陆高原地闪特征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利用微秒级时间分辨率的宽带慢天线电场变化仪首次在中国内陆高原地区对雷暴过程中的正、负地闪特征进行了测量和系统分析 ,发现每次雷暴过程中正闪的比例有随总闪频数增大而减少的趋势 ,弱雷暴过程更有利于正地闪的产生。平均来讲 ,正地闪占闪电总数的 16 % ,介于美国夏季雷暴和日本冬季雷暴之间。负地闪闪击间隔的算术平均值和几何平均值分别为 6 4.3ms和 46 .6ms。 5 4%的负地闪有至少一次继后回击强度大于首次回击 ,而且有 2 0 %的继后回击其强度大于首次回击强度。继后回击强度与首次回击强度的比例几何平均值为 0 .46 ,算术平均值为 0 .70 ,平均回击数为 3.76 ,39.8%为单次回击地闪。正地闪的多次回击只占 13.0 % ,且闪击之间的时间间隔也较大 ,算术平均值为 91.7ms。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黄土高原灵台剖面风尘序列的容重和碳酸盐含量测定, 建立了以灵台剖面为代表的最近7 Ma黄土高原风尘沉积通量变化时间序列. 结果与北太平洋ODP885/886孔风尘通量记录对比表明, 最近7 Ma以来亚洲内陆粉尘源区存有阶段性增强的干旱化趋势和有意义的干湿气候波动. 尤其是3.6~2.6 MaBP时段海陆风尘通量显著增大, 反映了亚洲内陆干燥度的急剧增加, 可能与青藏高原在这一时段的加速隆升阻隔了水汽向亚洲内陆的输送相关. 2.6 MaBP后黄土高原风尘通量的平均值及其变率较其前晚第三纪的平均值和变率显著增加, 与北半球大冰期来临后的全球冰量变化关系密切. 最近0.6 Ma灵台和西北太平洋V21-146孔的风尘记录对比表明, 海陆风尘通量变化在104~105 a时间尺度上基本同步, 与全球冰量变化所诱导的冰期-间冰期气候的大幅度波动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在详细研究组成内陆叠合型盆地的各个单型盆地的沉积体系三维构成的基础上 ,采用动态成因地层和层序地层分析方法 ,恢复了叠合型内陆盆地的成因地层格架 ,并根据各类等时地层界面的构型 ,将盆地地层序列划分为 7个沉积幕、3个构造沉积幕。进而分析了内陆盆地在同生裂陷和衰减坳陷等不同阶段的充填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