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10篇
  免费   1825篇
  国内免费   2800篇
测绘学   77篇
大气科学   9394篇
地球物理   223篇
地质学   1330篇
海洋学   417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86篇
自然地理   899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292篇
  2022年   365篇
  2021年   402篇
  2020年   325篇
  2019年   396篇
  2018年   279篇
  2017年   323篇
  2016年   275篇
  2015年   370篇
  2014年   496篇
  2013年   480篇
  2012年   431篇
  2011年   496篇
  2010年   448篇
  2009年   468篇
  2008年   460篇
  2007年   533篇
  2006年   438篇
  2005年   472篇
  2004年   408篇
  2003年   485篇
  2002年   467篇
  2001年   431篇
  2000年   394篇
  1999年   272篇
  1998年   322篇
  1997年   331篇
  1996年   301篇
  1995年   284篇
  1994年   258篇
  1993年   183篇
  1992年   159篇
  1991年   150篇
  1990年   109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0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3年   2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5篇
  1938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6篇
  1935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用TRMM资料研究江淮、华南降水的微波特性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热带测雨卫星TRMM (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 于1997年11月发射成功, 其首次携带了空载雷达, 有关资料已在网上对公众发布。利用热带测雨卫星上的微波成像仪TMI (TRMM Microw ave Imager) 资料以及其和测雨雷达TRMM/PR (Precipitation Radar) 资料联合反演的地面瞬时降水产品, 采用散射指数 (Is) 法从理论上探讨了我国江淮、华南降水尤其是暴雨的微波特性, 其中Is表达式通过江淮、华南晴空TMI资料统计回归得到。以联合反演的地面瞬时降水产品为真值, 用面积相当法对14个降水个例求Is降水阈值, 研究了阈值和降水面积以及85.5 GHz垂直通道最低亮温的关系, 并寻求了Is和降水的相关特征。研究表明:Is降水阈值随降水面积的增大或85.5 GHz垂直通道最低亮温的降低有增高的趋势; Is与强对流性降水瞬时雨强对应很好, Is≥60 K是一个好的暴雨指标。最后进行了初步的雨强反演试验研究, 由于TMI资料分辨率的提高以及时空配合较好的真值, 反演的地面瞬时降水与真值相关效果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2.
中国北方沙尘暴频数演化及其气候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中国北方1954~2001年年、季沙尘暴发生日数的演变规律及其与风速、相对湿度、降水、气温和干燥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北方沙尘暴发生日数在1954~2001年呈波动下降的趋势,春季下降趋势最明显。沙尘源区的气候要素对北方沙尘暴发生日数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其中风是影响较大的因子。平均风速和大风频率增加(减少)均有(不)利于沙尘暴天气的形成。气温与沙尘暴日数呈显著的反相关关系,反映了北方温度升高可能通过大气环流间接地抑制了沙尘暴的发生。降水增加对沙尘暴发生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尤其春季和前冬沙尘源区降水多寡对沙尘暴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北方沙尘暴频数与沙尘源区的相对湿度或干燥指数也存在较明显的相关关系。在过去的近50a内,造成中国北方沙尘暴频率显著下降趋势的直接自然原因是:沙尘源区和发生区平均风速和大风日数的减少、主要沙尘源区降水量特别是春季和前冬降水量的增加、以及由于源区降水增加引起的大气和土壤湿润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3.
干侵入的研究及其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综述了国外近年来干侵入(dry intrusion)研究的进展和有关结果,概括总结了干侵入的基本理论、结构特征、在天气和次天气系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数值模拟结果;干侵入研究中有待于继续进行和深入的研究方向。明确了干侵入是源于对流层高层下沉至低层的高位涡低湿空气,它在气旋的爆发性发展、暴雨的增幅、位势不稳定的增强、中气旋的产生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它能够影响冷锋的演变及其降水特征。因此,对干侵入及其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天气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154.
陕南2002-06-08暴雨洪水灾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太原市1961年至2000年气温和降水资料,以1971年至2000年各要素的平均值作为基本气候态,统计分析近40a来的气候变化情况,结果表明:40a来太原市气温呈非连续的增温趋势,平川上升率为0.273℃/10a,山区上升率为0.266℃/10a;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平川减少率为38.07mm/10a,山区减少率为20.75mm/10a。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突变性和时空不对称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5.
2002年和2003年新一代天气雷达应用于“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计划项目“人工增雨技术研究及示范”,在青海省河南县和河南省许昌市进行秋季和春节降水系统中尺度结构外场试验观测和指挥中,获取到了大量云和降水的外场试验资料。利用这些资料分析了这两个地区云和降水的一些特征,进行了风场结构的分析,对层状云和对流云的中尺度回波强度和动力结构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新一代天气雷达可以为人工影响天气的作业指挥和云物理研究提供更多的信息,它可以清楚  相似文献   
156.
南极海冰的年际变化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Hadley中心提供的1969—1998年的南极海冰再分析资料和其它多种观测资料,分析了南极海冰的年际和季节变化,指出南极海冰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但与ENSO的关系则较为复杂。南极海冰维持了南半球高纬地区大气环流的季节持续性,因而对短期气候预测有较大帮助。相关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均证实中国东部夏季降水与南极海冰的年际变化有关,当北半球春夏季南极海冰增多时,华北降水增多而华南和东北降水减少。研究还表明,此种雨型分布与南极海冰变化引起的东亚夏季风环流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7.
Along the meridian of 105°E, the Chinese region ar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east and w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east part of China the temperate extratropical belt, the warm extratropical belt,and the northern subtropical belt shift northward significantly, whereas the middle subtropical belt and the southern subtropical belt have less or no change. As for the northern subtropical belt, the maximal northward shift can reach 3.7 degrees of latitude. As for the warm extratropical belt, along the meridian of 120°-125°E, the maximal northward shift can reach 3-4 degrees. In the west part of China, each climatic belt changes little. Only in the Xinjiang area are the significant northward shifts. Correspondingly, it is found that in the last 50 years the traditional seasons have changed. For Beijing, Hailar, and Lanzhou, in general, summer becomes longer and winter shorter over the last 50 years. Summer begins early and ends late with respect to early 1950s. Contrary to the summer, winter begins la  相似文献   
158.
This study provides new evidence for the feedback effects of vegetation cover on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by calculating immediate (same season), and one-and two-season lagged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and summer precipit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NDVI in spring and the previous winter and precipitation in summer are positive in most regions of China, and they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regions. The stronger one-and two-season lagged correlations occur in the eastern arid/semi-arid region, Central China,and Southwest China out of the eight climatic regions of China, and this implies that vegetation cover change has more sensitive feedback effects on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the three regions. The three regions are defined as sensitive regions. Spatial analyses of correlations between spring NDVI averaged over each sensitive region and summer precipitation of 160 stations suggest that the vegetation cover strongly affects summer precipitation not only over the sensitive region itself but also over other regions, especially the downstream region.  相似文献   
159.
雷达雨量计资料用于径流模拟(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测雨雷达结合稠密和稀疏雨量站网估计流域降水分布,将小同方法获得的降水分布输入降水径流模型TOPMODEL,模拟1998,1999夏季GAME/HUBEX试验区梅山和鲇鱼山集水区的径流,并与实测径流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1)雷达结合集水区内雨量计网模拟径流的精度优于传统的用稠密雨量计网模拟径流的精度;2)利用雷达结合集水区外相对稀疏的雨量计网模拟径流的精度和用集水区内稠密雨量计网模拟径流的精度相当,显示了测雨雷达在径流模拟和洪水预报中极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0.
渭河上游干旱特征与降水对天水市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利用气象和水文观测资料。分析了渭河上游50a的干旱特征及降水对天水市水资源的影响,分析表明,渭河上游年降水在空间上有量的差异,但在气候变化趋势上基本一致;降水量存在17、13、11和3a的周期;水资源对气候变化有很强的敏感性。岷县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对渭河水资源变化有很强的指示性;气候阶段性变化比年际变化对水资源所造成的影响严重;未来20a渭河流域降水很可能呈缓慢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