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0篇
  免费   517篇
  国内免费   443篇
测绘学   115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175篇
地质学   1542篇
海洋学   432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100篇
自然地理   7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55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2篇
  1937年   2篇
  1934年   2篇
  1931年   1篇
  1928年   1篇
  1924年   7篇
  1923年   8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地层模型的三维实体显示与剖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地层模型的三维实体显示的原理与方法,同时又提出了沿任意方向垂直剖切地层模型的一种实用有效算法,它已用于交互式三维地层矿床显示系统GD-3DWS,是三维地质解释的很好工具  相似文献   
72.
73.
研究区构造格局的基本特征是上地壳多层次自北而南的逆冲—拆离,柳林、洪清、大洪山3条逆掩断层与深部拆离面一起组成了尖端指向南的楔形薄皮构造。逆冲系统以背驮式扩展演化。多层次推覆构造格局因后期高角度断裂的切割破坏而复杂化,构造格局定型时代为燕山期  相似文献   
74.
浙西北前陆褶皱冲断带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浙西北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P_2c)和大隆组(P_2d)以及下三叠统政棠组(T_1z)是一套深水相浊积岩建造;区域构造环境初步分析表明浙西北地区具被动大陆边缘沉积楔特征.下三叠统政棠组(T_1z)与二叠系协调变形,构造变形样式总体上以向北西逆冲的冲褶席(duplex)~1)和逆冲叠瓦扇为特征,由东南往西北构造变形样式依次出现复式冲褶席(multi-duplex)、背形堆垛(Antiformal stack)和叠瓦扇组合,其中褶皱样式依次出现大型紧闭平卧-斜卧褶皱、中尺度尖棱褶皱和具圆筒状转折端的开阔褶皱.断层变化则由断层面产状几乎水平的多重复杂冲褶席系到缓倾的顶板冲断层-底板冲断层组合样式到叠瓦扇冲断层,显示出构造变形强度自南东向北西递减的特点.上三叠统乌灶组(T_3w)为前陆磨拉石盆地建造,变形样式以宽缓褶皱和逆断层组合为主.构造样式的空间展布规律变形强度向北西衰减的构造极性沉积-大地构造分析,均表明在(T_1-T_3)期间及随后的后构造变形作用中,浙西北持续地经历了自南东向北西的强烈挤压变形.  相似文献   
75.
燕山板内造山带中段中生代构造格局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燕山板内造山带中段中生代构造格局由近东西向丰宁-隆化断裂、古北口-平泉断裂和密云-喜峰口-青龙断裂及马兰峪背斜组成。丰宁-隆化断裂为由北向南的低角度逆冲断层经后期改造而形成。古北口-平泉断裂系由柳河-承德县断层、乌龙矶-小料北沟断层、寿王坟-大杖子-下杖子断层组成的断裂系统,在剖面上呈正花状构造,具右行斜压性质,活动时代为148~132Ma。密云-喜峰口-青龙断裂为-右行走滑断裂。马兰峪背斜不具有变质核杂岩的构造组合特征,深部岩浆活动主导的、基底薄弱带控制的断块差异隆升可能是其形成的重要机制。三叠系砾岩中的砾石绝大多数具再生砾石特征,主要来自石炭系-二叠系,其中火山岩砾石的年代(240~248Ma)表明其沉积时间应明显小于240Ma。下板城盆地北部及西部王家店-小梁后盆地原所谓的早侏罗世南大岭组火山岩的时代分别为161Ma和126~127Ma。因此,原标志印支期变形的角度不整合的时代已被否定,印支运动构造表现需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76.
吉林延边缝合带的性质与东北亚构造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根据近年的新进展,讨论了延边缝合带的性质,认为它是晚侏罗世兴凯地块与龙岗-冠帽地块联合的增生缝合带,属于东北亚中生代环太平洋构造带的一部分。中国东北与整个东北亚一样.中生代构造主要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其内带是大陆(包括大陆边缘)碎块的增生.外带主要是具有特提斯洋特征的洋壳和岛弧碎块的增生。  相似文献   
77.
大跨度切眼锚网锚索支护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添泉 《岩土力学》2004,25(Z1):141-143
全煤大跨度切眼传统的支护方式是钢棚支护,为解决无轨胶轮车直接进入工作面,提高工作面设备安装效率,课题组进行锚网锚索支护试验与研究。该项目的试验成功,为矿井高产高效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8.
GPS定位中卫星坐标计算的切比雪夫多项式拟合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余鹏孙学金  赵世军 《气象科技》2004,32(3):198-200,F004
在GPS定位中需要不断地计算卫星的坐标,实时的卫星坐标是根据接收到的广播星历来计算的,而每次计算卫星坐标都需要占用大量内存,影响计算速度。利用切比雪夫多项式拟合广播星历的卫星坐标,以实现卫星轨道的标准化。通过实例分析了用切比雪夫多项式进行卫星坐标拟合的精度及多项式阶数和时间间隔的合理选择等问题,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79.
滇西北新生代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滇西北地区新生代逆冲推覆构造较为发育,从西到东可分出走向NS、相互平行的4带:澜沧江带,云岭带,石钟山带和剑川-洱源带。其中,澜沧江带与云岭带组成对冲格局,云岭带又与石钟山带组成反冲格局,石钟山带与剑川-洱源带又组成对冲格局。参与逆冲推覆的地层主要是中生代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及新生代云龙组、宝相寺组,推覆体由石炭系、二叠系、上三叠统岩石组成。逆冲推覆时间为喜马拉雅期。  相似文献   
80.
山西五台地区系舟山逆冲推覆构造地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舟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位于中生代燕山造山带的西南端,分布于系舟山掀斜向斜的北西翼,形成于晚侏罗世晚期,空间上由一系列近平行排列的逆冲断裂组成,剖面上表现为侧幕展布的犁式逆冲断裂所构成的前陡、后缓的单冲式叠瓦状构造。主体由北西向南东方向逆冲.逆冲扩展方式为前展式,运移距离大于5.8km。推覆构造中应力状态在横、纵向上呈现有规律的变化,根带以挤压为主的高角度逆冲断裂及复杂多级褶皱为主;中带以单剪为主,形成叠瓦状构造;锋带挤压作用增强,发育反冲断层和不对称褶皱。随着挤压应力的松弛减弱,山前形成规模较大的正断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