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56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1.
宜阳地区罗圈组水下岸坡冲积扇的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水下冲积扇是山间谷地被堵截堰塞,山麓堆积进入水盆地的一种特殊“相”,以重力流堆积为主体,间夹湖沼和上迭河流沉积。熔岩流多次堵塞增高,堰塞坝的侵蚀和盆地的沉积充填,这三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形成了具有一定厚度的不同沉积类型组合。各类沉积因其搬运分选机制不同而形成不同的聚锡能力,决定了对砂锡的控矿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济阳坳陷上第三系的沉积特征及沉积相的纵向演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岩性特征、沉积构造、砂体厚度和测井曲线特征等资料,对4口岩心井进行了沉积相分析,详细研究了不同时期的河流类型及沉积相的演化规律,从而认为济阳凹陷上第三系沉积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早期的冲积扇一辫状河阶段,中期的辫状河一低弯度曲流河阶段及晚期的高弯度曲流河阶段,同时分析了不同砂体的油气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14.
15.
殷红 《江苏地质》2005,29(1):28-31
腰英台油田是东北地区新发现的油田,目前刚开始勘探开发,在勘探开发初期遇到不少问题。其中之一是开采时高含水:就油田的实际油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油水同出的可能原因,认为这是受油藏储层物性及构造幅度和实际油柱高度的影响,由于储层低孔、特低渗。实际构造幅度低,实际油柱高度大多低于油藏产纯油所需的油柱高度,致使油藏大都处于油水过渡带。故开采时多含水,油水同出。根据这一分析,认为进一步的油气勘探重点考虑西部水下冲积扇的有利部位。此处储层物性好,有利于接受更多油源。  相似文献   
16.
四川大邑—崇州地区的白垩、第三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苟宗海  赵兵 《地层学杂志》2001,25(1):28-33,62
四川大邑、崇州地区的白垩、第三系发育良好 ,地层呈北东—南西走向。在《万家坪幅》区域地质调研期间 ,对该区的白垩系、第三系测制了多条剖面 ,划分出了天马山组、夹关组、灌口组、名山组及大邑砾岩等岩石地层单元 ,总结了它的岩石特征相变情况 ,讨论了白垩、第三纪地的地质时代及划分对比 ,简述了这一时期沉积环境的演变是由冲积扇到河、湖相的划分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通过对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孔一段储层比较系统的研究,分析冲积扇时空演化分布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建立了冲积扇储层概念地质模型,继而将处于孔的南冲积扇系的小集油田进行重点解剖,研究了储层岩石学及储集性特征,包括岩性,物性,敏感性,微观特征以及储层非均质性等。应用计算机技术采用等高程方法,分别以不同地层单元建立了冲积扇储层静态地质模型,储层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小集油田的产层是以中渗,中孔,中喉为主的储层结构  相似文献   
19.
在提出海底峡谷和海底扇-裙形成的新模式中,可利用盆地充填的数值模拟表示斜坡均衡作用的简单概念。该模式认为,侵蚀削蚀、沉积物跌积(by-pass)和海底扇-裙复合体海相超覆的形成与沉积盆地内自然地理的变化状况相关。盆地边缘可划分为两种类型:(1)进积边缘表示均衡的沉积剖面朝向盆地推进。它形成于沉积物扩散作用和重力流作用与沉积物供给、盆地沉降及盆地自然地理相均衡的背景;(2)当上部坡度超过均衡坡度时形  相似文献   
20.
针对惠民凹陷大芦家地区各断块地层单元划分不一致,沉积相认识存在分歧等问题,依据旋回级次、旋回性质等,将馆陶组三段划分出2个四级旋回、4个五级旋回、16个六级旋回;并以岩芯及室内分析资料、测井资料等为主要依据,综合分析岩石类型、粒度及结构特征、垂向粒序变化、层理构造类型及自然电位曲线形态等。结果表明:惠民凹陷大芦家地区馆陶组三段主要发育冲积扇及辫状河;冲积扇主要发育辫流砂岛、辫流沟道、辫流带、漫流席状砂、远端砂丘等微相;辫状河主要发育心滩,辫状河道充填,天然堤、漫滩和道间洼地沉积,泛滥平原沉积,废弃河道等微相;2个四级旋回的沉积相类型及空间展布特征相似;第Ⅰ五级旋回在研究区中偏西部属冲积扇沉积,主要发育辫流砂岛、辫流沟道、辫流带微相,在东部属扇前平原沉积;第Ⅱ五级旋回早期以辫状河沉积为主,河道规模较大,仅在第Ⅱ1六级旋回的东北部位见冲积扇的辫流砂岛及辫流沟道微相;第Ⅱ五级旋回中期属辫状河沉积,河道规模减小,2个河道群自NW向SE方向流动;第Ⅱ五级旋回晚期河道规模更小,逐渐向曲流河沉积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