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56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下组油藏属山前陆相盆地边缘冲积扇成因砾岩油藏,油藏单一扇体具独立成藏体系。研究中需区分不同扇体,厘清扇体展布及演化特征,为油藏后期精细开发提供依据。在沉积微相特征分析基础上,充分运用砾岩组分和重矿物资料,落实八区克下组发育的3大冲积扇体,发现扇体具明显区带性,自下而上呈退积式演化特征。对油田生产状况分析认为,八区克下组油藏产能及剩余油分布受沉积微相控制,其中主槽和辫流线为最有利相带,具高产特征,是剩余油主要分布区。  相似文献   
92.
黄河冲积扇是中国中东部山前地区最大的冲积扇,其主体位于河南省。黄河冲积扇的形成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冲积扇的地层岩性结构、水文地质特征,以及与其相邻地貌单元的地质和资源条件共同决定了中原城市群各城市的分布、发展规模、发展方向、产业结构等要素。通过黄河冲积扇的形成演化和本身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研究,从地质角度分析和探讨了中原城市群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影响因素,旨在为中原城市群的规划、建设提供地质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3.
黑水地区孙家湾组上段可划分为3个亚段,主要为冲积扇相,宏观上分为近端砾质辫状平原、远端砂质辫状平原、扇前洪泛平原3个亚相,进一步细分为泥石流、砾质辫状河道、砾质坝、砂质辫状河道、砂质坝、洪泛细粒、泥炭沼泽沉积等微相。孙家湾组上段第1亚段为在干旱-潮湿过渡气候下形成的退积型旱地扇沉积;第2亚段为在潮湿气候下形成的退积型湿地扇沉积;第3亚段为在潮湿气候下形成的进积型湿地扇沉积。黑水地区孙家湾组经历了早期退积型的干旱扇、中期退积型的湿地扇和晚期进积型的湿地扇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4.
宇洁  朱卫民  王现国 《地下水》2011,33(5):35-36,88
地热是一种新型能源与资源,属于环保能源、保健资源。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黄河下游冲积扇平原(河南部分)地热资源勘查和开发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并存在着一些观念和管理上的问题。针对黄河下游冲积扇平原(河南部分)地热资源勘查和开发现状和问题,结合黄河下游冲积扇平原(河南部分)地...  相似文献   
95.
程业明  刘风香 《地球》2021,(2):6-13
松辽盆地位于中国东北部,横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长约750千米,宽约300~370千米,面积26万平方千米,松花江、嫩江和辽河从盆地中穿过。盆地周围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张广才岭等山脉包围。松辽盆地中、新生代陆相地层厚度可达9千米,包括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冲积扇、河湖相沉积,它们不整合覆盖于前中生代基底。它是我国白垩系分布最广、厚度最大、发育最全的陆相沉积盆地。盆地内的白垩纪地层含有丰富的动植物化石。  相似文献   
96.
王文 《地质与勘探》2013,49(2):352-358
通过样品采集和室内分析,研究了成都平原区土壤中Cd高含量区的区域分布特征和形成原因。在绵远河、石亭江流域冲积物中存在Cd含量高值区。Cd高含量区域分布Ⅰ、Ⅱ级阶地-Ⅲ级-Ⅳ级或Ⅴ级阶地冲击物中Cd含量逐渐降低。发育与龙门山的河流(绵远河、石亭江)沉积物Cd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水系沉积物。Cd高含量分布区与不同级次的阶地相吻合的特征表明其控制因素显著,属于地质作用的产物。这一结论与多数研究者认为的人为因素引起的具有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97.
李颖洁 《江苏地质》2013,37(4):547-553
通过收集整理各种分析测试资料、钻井岩芯资料,结合前期研究成果,对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进行综合研究,从岩石学、测井相、地震相等几个具体方面来对沉积相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工区内部以间歇性物源为主,主要来自下区内各个盐构造高部的沉积物源体系,即盐构造的持续隆升活动是区内物源体系的主导因素。同时,综合地震属性分析、地震-岩相分析等资料,明确了研究区内主要发育了冲积扇、冲积平原和间歇性河流等沉积相  相似文献   
98.
冲积扇作为常见的油气储层,具有明显的地震响应特征.笔者采用频率—波数域的数值模拟方法,在冲积扇扇体发育的两个代表性方向上进行二维正演模拟,并使用正演数值模拟与偏移相结合的流程,得到了冲积扇在二维时间剖面上的地震响应特征,为验证冲积扇地质解释成果的准确性提供了有力检验手段.  相似文献   
99.
江忠华 《地理教学》2013,(10):53-55
正对于河流地貌,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地理中的难点。特别是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对自然界中的流水作用缺乏直观的了解,所以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就更显得困难和无趣,如果能对野外的各种地貌进行直接的考察分析,学生一定有深刻的感受,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对于中学生来说,野外实践往往只能是心中的梦。如果能在教室进行模拟实验也是很多老师希望去做的,但是对于河流地貌的形成来讲,如何能让实验更接近真实的地貌成因呢?这也是许多老师曾探索过  相似文献   
100.
为了深化对冲积扇储层内部结构和剩余油分布的认识,为开发后期井网调整和剩余油挖潜提供更准确的地质依据,以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为例,应用岩心、露头、测井及动态等资料,以层次分析、模式拟合的研究思路,对研究区储层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一套冲积扇储层构型解剖方法。经研究认为,研究区为冲积扇体的一部分,建立了该区冲积扇沉积模式。将冲积扇划分为4个相带:扇根、扇中内缘、扇中外缘和扇缘-湿地。扇根和扇中内缘砂砾岩体以连片状为主;扇中外缘以宽条带状为主;扇缘-湿地以窄条带状为主。将单一砂砾岩体叠置方式分为垂向叠置、侧向交错、侧向叠置、侧向分隔及侧向拼接5种叠置方式。利用密闭取心井资料,对储层精细解剖结果进行了验证,指出剩余油富集场所。在构型界面附近,剩余油富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