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56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166篇
海洋学   339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浙江沿海潜在区域地震海啸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COMCOT海啸模型建立三重网格模型模拟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9.0级地震引发的海啸发生、发展以及在我国东南沿海传播过程。震源附近浮标站以及浙江沿海的潮位站实测资料验证结果显示,大部分监测站首波到达时间和海啸波的计算值相差在15%以内,表明模型可较好的模拟海啸在计算域内的传播过程。研究表明日本南海海槽、冲绳海槽以及琉球海沟南部是影响浙江沿海主要的区域潜在震源,通过情景计算分别模拟3个潜在震源9.1级、8.0级和8.7级地震引发的海啸对浙江沿海的海啸风险,计算结果表明,海啸波产生后可在3~8h内传至浙江省沿岸,海啸波达1~3m,最大可达4m,此时浙江沿岸面临Ⅲ~Ⅳ级海啸风险,达到淹没至严重淹没等级。  相似文献   
152.
陈建文 《地球学报》2014,35(6):726-732
冲绳海槽位于东海的东部,区内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程度低。本文分析了冲绳海槽的区域地质背景和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现状,根据已有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分析了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地形地貌、水深、温度、热流值特征,地层、沉积、构造、气源等条件,以及区内存在天然气水合物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其他证据,在此基础上推测区内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存在4种可能的地质类型。即成岩型、断裂构造型、底劈构造型和滑塌型。研究认为,冲绳海槽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53.
前人的观点认为,早奥陶世的塔里木盆地是一个统一的“大碳酸盐岩台地”,斜坡相呈马蹄形发育在古城—轮南一线。通过对塔中地区满加1井—塔中29井一线及相邻地区下—中奥陶统的岩石学、沉积学和地震地层学等方面的研究,发现这一线的下奥陶统主要由一套较深水的斜坡及海槽沉积构成,其地层厚度和地震反射特征也明显与周边地区不同,认为塔中及相邻地区在早奥陶世期间已经从早期的塔里木“大碳酸盐台地”中分化独立出来,分裂成塔中—巴楚台地、古城台地、塘南台地三块孤立台地,以塔北隔海相望。各孤立台地周缘发育台地边缘高能礁滩沉积体,呈条带状展布,主要由中高能粒屑滩组成;向内相变为台地相,发育台内滩、台内洼地、滩间海等亚相;向外进入较深水的斜坡—海槽沉积区,从而确立了塔中及相邻地区早奥陶世新的区域沉积格局。新沉积格局的确立,对于确立下奥陶统新的有利勘探区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大大提升了研究区下奥陶统的油气勘探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54.
冲绳海槽和琉球岛弧的地震活动与应力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培华  苏维加 《地震学报》1994,16(4):407-415
依据1977-1991年mb5.0的地震目录和汇编的68个地震机制解, 分析了冲绳海槽和琉球岛弧的地震活动特征和应力状态, 提出了29N附近的吐噶喇海峡断裂带是一条切穿岩石圈的地震断裂带, 指出产生该断裂带南北两侧俯冲板舌内应力状态不一样的主要原因是两者俯冲深度不同所致。提出了冲绳海槽在进行NW-SE方向的扩张过程中同时伴有垂直于海槽的正断层作用。并初步提出了冲绳海槽区有两个发震层分布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5.
由政府地震调查委员会公布的涵盖全国的地震动预测图(以下称概率预测图),是根据对象地震的发生概率及该地震带来的危险性,计算出一定时限内的地震烈度期望值,并且在边长1km的正方形网格上表示出来。作为表示方式表示出受特定烈度以上振动袭击的概率,并且根据特定概率把造成一定烈度的地区表示出来。总之,这类结果最初是由中央防灾会议公布,与东海地震和东南海~南海地震的烈度预测图(以下称方案预测图)很相似。换言之,这次的概率预测图受南海海槽地震的影响很强,暗示着在糸焦川-静冈构造线以外,内陆活断层的作用不大。这显然说明,海沟地震和内陆地震的发生概率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6.
西沙海槽浅表层沉积物的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西沙海槽HX132PC站位岩心沉积物稀土元素组成的系统研究,结合该柱状样浮游有孔虫的氧同位素地层研究,对比分析了南海北部陆坡西沙海槽区晚第四纪以来的沉积物物源及其环境演变。  相似文献   
157.
冲绳海槽北、中段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朋  李安春蒋恒毅   《岩石学报》2006,22(6):1703-1712
为去除非火山物质对样品化学性质的影响,得到火山岩真实的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组成数据,作者对采自冲绳海槽的酸性火山岩样品严格的前处理,其中海槽北段火山岩同位素数据以前还未见公开报道。根据所得U系同位素组成数据及其分布规律分辩混染物中俯冲板片的成分,结合Sr-Nd同位素组成,本文对海槽火山活动的岩石种类、物质来源和岩浆演化过程作了一些初步的讨论。结果表明,冲绳海槽酸性火山岩分布广泛,为钙碱性系列岩石,碱性弱(里特曼指数〈1.8);海槽岩浆主要源于地幔,源区同位素组成类似PREMA地幔,结晶分异作用是演化过程中最主要的地质作用,但岩浆也受到了不同程度地受到上地壳与/或俯冲板片物质的混入;根据混合模拟结果将海槽火山岩大致分成以上地壳物质混染为主和上地壳-俯冲板片混染两类,且认为上地壳混染发生在岩浆演化的晚期,此时岩浆体系SiO2含量要高于混染物。  相似文献   
158.
冲绳海槽南部20ka来的放射虫古海洋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冲绳海槽南部 2 5 5柱状样的 6 5个样品进行放射虫定量研究 .根据属种分布和Q型因子分析结果 ,冲绳海槽南部近 2 0ka来出现过 3个不同的放射虫组合 ,冰期的Tetrapylequadriloba组合与表层高生产力和沉积物中富有机碳含量有关 ,冰后期的Carposphaeraglobosa组合和Polysoleniaspinosa组合对应于较低的表层生产力 .而放射虫碎壳率的变化显示冰后期SiO2 的溶解作用较冰期强 .  相似文献   
159.
1998年第二季度,全球地震活动为中等水平。6级以上地震频度不高。美洲地震活动无新的活跃迹象。琉球海槽发生7级地震。西南太平洋岛弧地震强度不高,最高震级为6.5。亚欧带地震仍有继发性活动。南大西洋洋脊发生4次5~6级地震。  相似文献   
160.
冲绳海槽北部全新世温跃层深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吉良 《第四纪研究》1998,18(3):281-281
近些年来,温跃层作为研究海水三维空间变化的一项重要指标,逐渐成为古海洋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最近,Andreason和Ravelo利用太平洋中的189个表层样品,根据其中的浮游有孔虫组合,结合现代的温跃层深度的分布情况进行数学分析,建立了计算温跃层深度的转换函数,据此可以定量地计算出古温跃层的深度n‘。我们采用此种新建立起来的转换函数法对古温跃层深度的变化作一初步的探讨。本次工作选取了冲绳海槽北部陆坡B—3GC站上的柱状样(31”29.37’N,128”31.14E/),水深555m,柱长218cm。按2.5cm的取样间距在8~218cm的层位上共取得84块样品,进行微体化石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