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7篇
  免费   968篇
  国内免费   1414篇
测绘学   162篇
大气科学   439篇
地球物理   874篇
地质学   3651篇
海洋学   677篇
天文学   47篇
综合类   259篇
自然地理   190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223篇
  2020年   179篇
  2019年   260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239篇
  2014年   301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269篇
  2011年   257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257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171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140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147篇
  1995年   137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123篇
  1992年   115篇
  1991年   109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8篇
  1976年   2篇
  1954年   5篇
  1952年   2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3 毫秒
101.
内蒙古巴特敖包地区早古生代洋壳消减的岩石证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内蒙古白云鄂博北部巴特敖包、查干呼绍一带分布着一系列岛弧型侵入岩,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典型的埃达克岩(adakite)一致:SiO2 多≥56 %,Al2O3 >15 %,MgO<3 %(很少大于 6 %),Yb(0.726 ~ 2.789)×10-6,La/Yb>10 ~ 20,Y(6.842 ~ 28.734)×10-6,Sr>400×10-6,Sr/Y≥20 ~ 40;Mg#值在0.51 ~ 0.58之间,多大于0.40;稀土元素分析,显示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型,具正铕异常或微弱负铕异常;微量元素蛛网图中具明显的Sr峰和Nb、Ti低谷。9组锆石 U Pb同位素年龄值(206 Pb/238 U)范围在 345.06 ~ 552.671 Ma间,反映了本区大洋板块消减事件的年龄。构造环境判别证明它们是在岛弧环境下形成,为早古生代期间南蒙古洋板块向宝音图微陆块发生强烈斜向俯冲(oblique subduction),古洋壳板块发生部分熔融、消减而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2.
中国西北部盆地岩石热导率和生热率特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邱楠生 《地质科学》2002,37(2):196-206
本文根据大量实测数据,首次系统地报道了中国西北地区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柴达木盆地内的岩石热导率、岩石放射性生热率数据及其分布特征.对600多个岩石热导率和100多个实测岩石生热率的统计分析表明,沉积盆地中岩石的热物理性质与其岩性、埋藏深度和地层时代密切相关.随深度和地层时代的加大,岩石热导率增大;塔里木盆地的岩石热导率的总体平均值最大,而柴达木盆地的最小.岩石生热率在上地壳的分布是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的,但在沉积盆地的深度范围内几乎不变,其分布是均匀的,仅不同岩性的生热率差别较大.估算的岩石放射性生热产生的热量可以占到盆地地表热流的25%~45%.因此,岩石热物理性质的参数不仅与盆地的地温分布和大地热流特征密切相关,还可以为该地区盆地热历史恢复及深部地球物理的研究提供有效的参数和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103.
大青山地区寒武纪-奥陶纪地层分布零星,是由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就位于此的一系列近东西向延展的构造岩片组成。下寒武统色麻沟组直接覆盖在太古界变质岩之上,缺失中元古界什那干群,寒武系与奥陶系之间呈假整合接触,标志着区内寒武纪与奥陶纪之间发生过一次抬升构造运动,其形成机制与古亚洲洋内的稳定陆快向华北板块拼贴事件有关,是早奥陶世末期华北板块整体抬升的序幕。这个层序界面的认识,对于恢复华北板块北部边缘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4.
ODP 1144站钻孔沉积物中微玻璃陨石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电子探针和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方法分析了取自南海北部的ODP1144钻孔沉积物中的微玻璃陨石和取自邻近的广东省湛江和吴川玻璃陨石的主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结果显示,这些微玻璃陨石属于亚洲-澳大利亚散落区的普通微玻璃陨石。从成分上看,这些微玻璃陨石存在两种不同的类型,其中的绝大部分Al2O3含量在19.0%以上,属于高Al类型,相应的难熔微量元素含量也比较高;个别微玻璃陨石Al2O3含量(13.0%)和难熔微量元素含量较低,微量元素含量和特征比值都与邻近的广东省湛江和吴川的玻璃陨石相近。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意味着,这些微玻璃陨石来源于同一靶源区,但靶区的物质组成并不均一。  相似文献   
105.
中朝板块元古宙板内地震带与盆地格局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乔秀夫 《地学前缘》2002,9(3):141-149
地史中发生的强地震事件在地层中留下固定的记录 (图 1~ 3) ,这些记录在区域上呈带状分布 ,代表地史中的地震带。中朝板块元古宙目前可识别出两个板内地震带 (图 5 )。中元古代板内地震带 (170 0~ 12 0 0Ma)西起太行山北段 ,经燕山山脉、辽宁西部、穿越辽河平原至辽宁北部的泛河流域分布 ,即燕山—泛河地震带 ,现今呈NEE向延伸。新元古代震旦纪地震带沿吉林南部、辽东半岛、山东中部及苏皖北部现今呈NNE走向分布 ,即古郯庐地震带 (6 5 0~ 6 0 0Ma)。上述两个板内地震带是元古宙不同时期超大陆裂解的响应。中元古代与新元古代两个不同方向的地震断裂带分别控制着两个时期的盆地边界。燕山泛河地震断裂带构成中元古代海盆南界 (指现在的位置 ) ,形成向北开放的海域。古郯庐地震断裂带将中朝板块裂解为华北块体与胶辽朝块体。古郯庐地震断裂带构成震旦纪海域的边界 ,震旦纪海盆通过朝鲜半岛与当时的外海相连接 ,华北块体则为陆源剥蚀区。文内四幅古地理图 (图 6~ 9)是以地震灾变思想为指导 ,以新的地层研究、对比为基础编制的 ,侧重反映了盆地的格局及其变化。根据地震、同沉积断裂新的思路 ,可提供地质学家重新认识与解释某些沉积矿床的成因 ,它们的成矿元素均来自地球深部而非地表风化作用。文中编制  相似文献   
106.
在已往发表的论著中 ,对金沙江古特提斯 (DT)阶段的造山过程 ,多采用板块理论的俯冲碰撞造山模式。但这一模式还未得到研究区沟孤盆的成对性、朝向消减板块方向的大规模推覆构造和相应的前陆盆地以及早期高压阶段和晚期中到低压阶段发生的多相变质作用等现象的有力支持。通过对滇西北金沙江拖顶和拱卡段的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和构造解析发现 ,众所周知的金沙江古特提斯对接带最显著的特征是宽约 1~ 2km的韧性走滑剪切带。该剪切带是西侧的三叠纪火山岩带和东侧的裂陷陆缘带沉积的上古生界的边界断层。不同尺度的剪切带把规模不等、时代各…  相似文献   
107.
根据深海钻探样品分析,对东太平洋地区573孔始新世末渐新世初的地层进行了研究,尤其是研究了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各层球粒陨石标准化值曲线平缓,重稀土相对富集,各层Ce严重亏损(第2层轻度亏损),各层的Eu仅轻度亏损。始新世与渐新世的界线地层含钨粘土层的稀土元素含量明显比其它层含量高得多。此外,该层还富含Fe及指示地外成因的Ni、Co、Ir等元素,且底部富含微玻璃陨石。这些特征说明该含金属粘土层的形成与火山活动有显关系,其底部可能还与陨击作用相联系。从区域地质情况来看,始新世末期有明显的生物灭绝和环境变化,微玻璃陨石广泛发育,说明该时期明显的灾变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08.
华北板块北缘活动带元古宙构造岩片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新的研究证实 ,华北板块北缘残存一条元古宙构造岩片堆集带 ,包括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等多期构造岩片。并相伴有 180 0Ma±、140 0Ma±、10 0 0Ma±、6 5 0Ma±的花岗岩类的侵入活动和构造变质成矿等热事件的年代记录 ,并在华北板块北部金镶边带中保存了相一致的信息 ,揭示了它们是陆缘多期拼贴造山的产物。这为超大陆旋回 ,特别是元古宙两次超大陆的聚合与裂解及其构造演化过程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野外实验园地 ,并为元古宙、特别是古元古代大陆的增生及Rodinia超大陆在北半球的存在或构造响应提出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9.
通过对塔河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及其胶结物方解石的化学成分及方解石晶体微形貌研究后认为 :塔河一号S6 0井埋深 5 433.2 0~ 5 435m发育的岩溶角砾灰岩,属于高度大于 2m的大型古岩溶洞穴沉积;而埋深 5 435m中晶洞中的方解石是地表岩溶带的早中期的淡水与海水的混合带的产物。在本文中,作者指出碳酸盐岩矿物学及地球化学可有效地应用于表生岩溶作用中的深度、强度、期次以及成岩序列及古沉积环境判别等项研究中。  相似文献   
110.
峨眉山玄武岩的地幔热柱成因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32  
根据峨眉山玄武岩的岩石组合、岩相学特征将峨眉火成岩省分为盐源-丽江岩区、攀西岩区、贵州高原岩区和松潘-甘孜岩区。通过对研究区二叠世的区域地质背景和古地理环境的分析,对峨眉山玄武岩喷发与地幔热柱的关系及其火山喷发的大地构造背景进行了进一步系统归纳和总结。根据地层学关系大致确定峨眉山玄武岩的主喷发期是阳新世(中二叠)晚期-乐平世(晚二叠)早期,时限大致为259Ma-257Ma。峨眉山玄武岩微量元素地幔标准化曲线特征与OIB基本一致,反映出其成因与地幔热柱活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