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190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821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准噶尔盆地西缘地区侏罗系勘探程度较低,对砂体成因类型及有利储层分布认识不清。在地层精细划分的基础上,根据精细剥蚀量计算结果,恢复侏罗系沉积期古地貌;结合残留地层的沉积特征,研究侏罗系沉积模式,还原重要沉积期的岩相古地理;根据研究区物性统计与物性下限分析结果,明确有利储层砂体成因类型,预测有利储层的展布。结果表明,车排子地区侏罗系发育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两种沉积相类型,其中车排子凸起东翼陡坡带发育受限型扇三角洲,四棵树凹陷南部陡坡带发育扇三角洲,四棵树凹陷北部缓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其中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储集物性最好,为有效储层,是未来重点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922.
何帅  尹飞虎  谢海霞 《干旱区地理》2017,40(5):1061-1069
选择新疆准噶尔盆地灰漠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灰漠土中不同形态的无机磷素含量并进行土壤磷素等温吸附实验,研究灰漠土中各形态无机磷素的有效性和土壤磷吸附特征。结果表明,灰漠土中无机磷形态主要是Ca-P,占全磷含量75%以上,且以Ca10-P形式为主,其次为Ca8-P和Ca2-P,无机磷中Al-P、Fe-P和O-P含量较少。全剖面中随着土层深度增加,Ca2-P、Ca8-P和Al-P占全磷总量的比例减少,Ca10-P占全磷总量则有所增加,0~20 cm土层全磷和Olsen-P含量最高,分别平均为926 mg·kg-1和51.54 mg·kg-1。统计分析表明Ca2-P、Al-P是最有效的磷源,Ca8-P和Fe-P是第二有效磷源,O-P和Ca10-P则是作物的潜在磷源。利用Langmuir方程拟合灰漠土的磷等温吸附曲线,得出土壤最大吸磷量(Xm)为957±629 mg·kg-1,吸附参数(K)为149.285±89.225;灰漠土的粘粒含量对Xm影响最大,其次是有机质,pH值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923.
准噶尔盆地梭梭林型及其特点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鸿铎 《中国沙漠》1990,10(1):41-49
根据梭梭的分布规律、生境条件、林分结构、群落特征,利用十几年调查资料,把准噶尔盆地荒漠梭梭林划分成五个林型组、十四个林型。一、石质山麓梭梭林型组:生长在浅山沟谷,剥蚀山坡、台地、低山,共一个林型;二、砾质戈壁梭梭林型组:生长在山前洪积扇或砾质戈壁地带,共一个林型;三、土质梭梭林型组:生长在冲积-淤积平原上,是梭梭生长的最佳立地类型,共六个林型;四、沙质梭梭林型组:生长在沙漠内的低矮沙丘和平坦沙地,共三个林型;五、沙丘沙地白梭梭林型组:白梭梭分布区域狭窄,只限于沙漠内的沙丘或沙地,共三个林型。但短命类植物-沙拐枣-白梭梭林型,因沙拐枣种的不同而分成三个亚型。  相似文献   
924.
油气运移、聚集与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和演化密切相关,随着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地下水动力场也有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准噶尔盆地玛湖—盆1井西复合含油气系统侏罗系现今地下水动力场具有不对称性:西北缘和陆梁隆起以北地区发育向心流,凹陷内地下水动力表现为滞流,仅在莫索湾凸起及其以南地区发育弱离心流。研究区侏罗系地下水化学分布表明在盆1井西地区曾发育离心流,结合盆地沉积演化分析,研究区侏罗系地下水出现滞流的时间应该在古近纪。  相似文献   
925.
本文综合利用测井、录井、钻井等多种井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腹部石南地区引起争议的“杂色泥岩”的古生物群化石组合特征,粘土矿物特征,岩性、电性特征等进行了研究。通过孢粉组合的时代对比和粘土矿物分析,证明了“杂色泥岩”是一个区域风化壳,确定了白垩系与侏罗系的界线以及“杂色泥岩”的原始沉积时代,并且通过岩性、电性特征对该风化壳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风化壳平面上具有分带结构,垂向上具有分段结构,各段的测井响应特征明显;“杂色泥岩”的原始沉积属于侏罗系西山窑组,石南地区普遍缺失头屯河组;“杂色泥岩”上覆的白垩系清水河组为超覆,下伏的侏罗系西山窑组被削截。据此,对该地区白垩系与侏罗系(K/J)、侏罗系头屯河组与西山窑组(J2t/J2z)地层界线进行了重新划分,建立了新的分层方案。  相似文献   
926.
天然气成因与来源判识始终是天然气勘探与研究的难点与热点问题,国内外许多学者提出了多个应用天然气碳同位素组成判识气源岩成熟度的经验公式.但是,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提高,以往经验公式在判识新发现天然气源岩成熟度时常出现明显偏差,需要对这些经验公式进行必要的修正.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湖相烃源岩有机质生成的天然气属于典型油型气...  相似文献   
927.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是我国重要的砂砾岩型矿床的成矿带,该地区首次在志留系地层中发现砂岩型莫洛克斯铜矿,矿区圈出铜矿体3条,铜平均品位为0.57%~2.5%,矿体厚度为1.33~4.76 m,走向延伸为110~520 m.地球化学特征上,铜在围岩-蚀变砂岩-含矿砂岩逐渐富集;稀土元素对球粒陨石标准化后δEu、δCe为负异常,...  相似文献   
928.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生烃特征有机岩石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显微镜反射光及荧光分析研究,认为准噶尔盆地侏罗纪煤系中存在大量的生烃组分。煤系的生烃性与主要生烃组分的多少密切相关。本区存在相当数量的煤有机质类型Ⅱ2型,部分达到了Ⅱ1型,而暗色泥岩多为Ⅲ型和Ⅱ2型。成熟度研究表明,本区煤系已达到或超过生烃门限并产出大量的液态烃。   相似文献   
929.
高黎贡构造带西北缘早白垩世火山岩的厘定将为揭示腾冲与保山地块之间的关系补充强有力的证据。本文通过对构造带内高家寨和濮家寨一带的流纹岩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地质学等方面的研究,并结合前人对同时代侵入岩的研究成果,分析其形成的构造背景。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高家寨和濮家寨流纹岩的形成时代相同,分别为122±2.2Ma和121±1.9Ma。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说明高家寨和濮家寨流纹岩都属于科迪勒拉型、镁质、弱过铝质-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类,具有轻稀土富集、分馏程度高、重稀土相对亏损、Eu中度亏损及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原始地幔强烈富集,高场强元素(HSFE)Nb、Ta、P、Ti及Sr强烈负异常的特点;流纹岩的Mg#值较高,在SiO2-Mg#图解上分布于壳源物质部分熔融区上方;锆石εHft)值变化范围大(-9.6~-2.6)和tDMC值高(1189~1572Ma);在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上所有样品落在大陆边缘弧区;流纹岩斑晶中普遍存在黑云母。这些特征与高黎贡构造带早白垩世岩浆岩带内壳幔混源的中酸性侵入岩一致,说明其岩浆主要来源于壳源物质的部分熔融,同时有少量幔源岩浆的混入,是怒江洋壳向腾冲地块下俯冲的结果。  相似文献   
930.
准噶尔盆地南缘(简称"准南")二叠—三叠纪原型盆地性质与沉积环境演化一直以来备受争议。通过准南6个地层小区18条典型剖面野外实测、岩相和沉积环境分析以及区域地层对比,认为准南西部(88°E以西)和准南东部(88°E以东)二叠—三叠纪在岩石组合、地层序列、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准南西部以碎屑岩、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组合为特征;准南东部以碳酸盐岩、火山岩和碎屑岩组合为特征。准南西部早—中二叠世地层普遍缺失或被埋藏,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为陆相冲积扇—扇三角洲的粗碎屑岩沉积,中—晚三叠世发育滨浅湖相细碎屑岩。准南东部晚石炭世发育深水浊流,早—中二叠世以滨浅海相细碎屑岩为主,中二叠世后期以芦草沟组潟湖相油页岩和碳酸盐岩发育为特征;晚二叠世,普遍进入河湖相演化阶段,以细至粗碎屑岩为主;中—晚三叠世发生湖泛,主要发育三角洲和滨浅湖相碎屑岩。研究表明,准南及邻区二叠—三叠纪为裂谷盆地,经历了断陷—坳陷沉积演化阶段,准南西部和东部伸展程度的差异性导致沉积特征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