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164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753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百地区二叠系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是重要的产油层和储集层,通过岩心观察、薄片分析,结合测井和录井资料,对西北缘克百断裂下盘二叠系砂砾岩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该区砂砾岩既有水上冲积扇沉积环境沉积的,也有水下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形成的。前者主要为棕褐色、泥质杂基含量高、分选和磨圆差,储层物性相对较差;后者经过了稳定水流的淘洗,杂基含量少,钙质或沸石类胶结发育,分选性和磨圆度也较高,其物性条件也明显较好。并据此建立了研究区冲积扇与扇三角洲有机结合的沉积模式,该模式突出了湖岸线的重要性,同时模糊冲积扇与扇三角洲之间的界限。并对冲积扇与扇三角洲各亚相的岩性特征、沉积结构和沉积序列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为该区寻找二叠系优质储层提供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62.
克拉美丽气田石炭系火山岩复杂岩性岩电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噶尔盆地东部克拉美丽气田石炭系火山岩岩石类型复杂多样,且同一岩性由于结构、构造和成分的差异,电性特征差异亦较大,岩性识别困难。本文通过对该区14口井取心段岩电关系研究,认为自然伽马、电阻率、密度三种曲线岩性特征响应明显; 电阻率、中子、密度、声波四条曲线对火山岩岩石构造特征响应明显。并编制了岩性和岩石构造测井识别交会图版11张。进而利用电测资料识别出该区11种火山岩岩石类型: 正长斑岩、二长斑岩、玄武岩、粗面岩、英安岩、流纹岩、霏细岩、沉凝灰岩、熔结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和熔结火山角砾岩; 识别出5种岩石构造类型: 正长斑岩中气孔及块状构造和玄武岩中杏仁、碎裂及块状构造。通过本区12口钻井取心后验,测井识别结果与钻井岩心分析结果吻合良好,可作为地区性火山岩测井岩性、岩石构造识别模式。  相似文献   
63.
洪友 崇  郭新荣 《地质通报》2010,29(203):188-194
1996 年,张海春发表《新疆准噶尔盆地中生代直脉科(昆虫纲)昆虫化石》一文[古生物学报,35(4):442-494],共有5个新种和5个老种,其中1个老种定为Mesopanorpa obscura(Martynov, 1927),包含3 个标本:① NIGP126378(92-T-22/K1),② NIGP126377(58SK15/K3),③ NIGP126376(92-T-22/K3)。另1个标本NIGP126379(93-HE-2K1,2)定为Protorthophlebia latipennis Tillyard, 1933。笔者在研究长翅目化石的过程中,发现张的4个标本系异物同名,前3 个标本即:① NIGP126378号标本勉强修订为1个近似种P. (Protorthophlebia) aff. obscura (Martynov,1925) Martynov,1927;② NIGP126377号标本修订为新名种Protorthophlebia(Protorthophlebia) badouwanica nom. nov.;③ NIGP126376号标本, 由于这个标本脉序结构与副蝎蛉科 Parachoristidae Tillyard, 1937的脉序特征相同,已被修订为另一个属、种Junggarochorista tuzigouensis Hong, 2009[13],已转移归入该科。④另1个标本NIGP126379号标本被修订为新名种 P.(Protorthophlebia) karamayiensis nom. nov.。上述被修订后的新名属、种在本文中作了必要的重新描述。修订的标本,都根据张海春论文中原标本照片显示的脉纹特征和文字描述。所修订学名的原标本均按原文的记录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64.
准噶尔盆地红山嘴油田红29三维工区中三叠统克拉玛依下亚组(克下组)为研究对象,根据钻井和测井资料对其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识别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和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MSC1、MSC2、MSC3).在长期基准面旋回从上升到下降的过程中,河道弯曲指数明显出现低-高-低的分异特征,河道砂体连续性表现为好-差-好的演变.通过分析克下组油藏以及出油气特征,发现油气主要富集于MSC2中期基准面旋回中;该中期旋回内河道弯曲度较高,河道砂体连续性较差.结合岩性油气藏的成藏规律,总结出"富砂中找贫砂"的勘探思路.该思路指出,长期基准面上升到最高位置附近的"贫砂"层系也是岩性油气藏发育的有利层位,并提出断层-岩性型复合圈闭为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65.
岩性油藏地震描述技术在准噶尔盆地春光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准噶尔盆地春光油田新近系沙湾组岩性油藏埋藏浅、厚度薄、成岩作用差,勘探效果不理想。利用层拉平切片技术确定有利储集相带、分频技术雕刻砂体、"类亮点"特征检测流体、进一步采用拟声波+电阻率反演两步法鉴别流体,这一技术方法系列在春光油田的实际应用效果良好。用拟声波+电阻率反演两步法可以检测出无亮点特征的含油砂体或含水砂体。对于不具备"类亮点"特征的滩坝砂油藏的勘探,可由原来的应用"类亮点"特征直接找油转为寻找有效圈闭,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合适的流体检测技术,这同样可以发现有利的滩坝砂油藏。  相似文献   
66.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卡拉麦里地区发育大量花岗质岩体,岩性主要为碱长花岗岩,以及少量石英二长岩和二长花岗岩.以上述3种岩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花岗质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25~308 Ma,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  相似文献   
67.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稠油成因及成藏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凸起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均发现了稠油。运用油藏地球化学及分子地球化学方法,在对稠油地球化学特征精细剖析的基础上,根据原油的正构烷烃、类异戊间二烯烷烃、甾萜烷烃类生物标志物特征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讨论车排子地区稠油的成因及生物降解程度,分析稠油的油源;根据流体包裹体资料并结合区域构造和烃源岩资料,分析研究区稠油的成藏期次和运移途径,建立稠油油藏的成藏模式。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稠油主要来源于昌吉凹陷二叠系烃源岩,部分有侏罗系烃源岩生成原油的混源,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生物降解;稠油油藏为后期调整形成的次生油藏,存在两期成藏过程,第1期为白垩纪到古近纪,主要存在于侏罗系和白垩系储层中,第2期为新近纪以来,主要存在于新近系沙湾组储层中;稠油主要通过红车断裂带和不整合面运移,而且运移时伴随着生物降解,在聚集成藏前或运移前已经遭受了轻微生物降解作用,聚集成藏后又遭受了较为严重的生物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68.
准噶尔盆地陆东-五彩湾地区石炭系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该地区石炭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成熟度范围宽,主要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主要由Ⅲ型有机质组成。在对烃源岩样品进行常规评价的基础上,用开放体系进行了热解实验和动力学模拟,对陆东-五彩湾地区的生烃特征进行了研究,尝试了高成熟烃源岩生烃过程研究及Ⅲ型干酪根液态烃排烃时间的估计,并对石炭系地层产烃率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陆东-五彩湾地区石炭系最早在二叠纪(距今264 Ma左右)开始生烃,后期由于地层抬升,在古近纪早期(距今61 Ma左右)结束生烃。下石炭统产烃率大,液态烃排出时间估计在距今232~196 Ma之间;上石炭统产烃率较小,液态烃排出时间估计在距今196~178 Ma 之间,但天然气生成相对较晚,有利于天然气的保存。天然气可能主要来源于上石炭统烃源岩。  相似文献   
69.
为了解准噶尔盆地深部构造特征,综合利用“深部探测技术与试验研究(SinoProbe)”项目在准噶尔盆地45°N 88°E处建立的大地电磁标准点实测资料,应用非线性共轭梯度法(NLCG)对该测站两条短剖面进行二维反演,结合新疆准噶尔盆地区域地质资料,对该地区地层电性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准噶尔盆地中东部地区地下结构具有很好的电性分层.与现有地质资料相结合,分析发现其电性分层与地壳分层具有较好的对应.根据岩石层电导性推断:研究区域莫霍面埋深在46 km附近,岩石圈厚度在100 km左右.研究结果对准噶尔中东部地区深部地壳结构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0.
运用裂变径迹(FT)分析的构造热年代学研究方法,系统建立了准噶尔盆地北缘燕山期构造热事件的FT年龄分布与峰值年龄事件。研究表明,锆石裂变径迹(ZFT)年龄主要分布在200~120Ma的燕山期,且峰值年龄集中分布在约160Ma;磷灰石裂变径迹(AFT)年龄主要分布在130~60Ma的燕山中晚期,且峰值年龄主要分布在约130Ma和90Ma。裂变径迹峰值年龄的确定不仅从定量热年代学角度为盆地构造热演化提供了可靠的证据,同时也表明了燕山运动在中国西部具有响应,为一区域构造运动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