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6篇
  免费   853篇
  国内免费   996篇
测绘学   624篇
大气科学   476篇
地球物理   517篇
地质学   2485篇
海洋学   651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263篇
自然地理   401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184篇
  2022年   241篇
  2021年   281篇
  2020年   188篇
  2019年   234篇
  2018年   192篇
  2017年   198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295篇
  2013年   236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235篇
  2009年   224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3篇
  1951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4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非负矩阵分解是一种提取图像原始信息局部特征的新方法,第二代Curvelet变换是一种效果较好的多尺度变换分析方法。结合两者特征提出一种基于NMF和Curvelet的遥感图像的融合方法,首先对已配准的多光谱图像和全色图像进行Curevelet分解,得到各层系数(Coarse、Detail和Fine尺度层)。然后对Coarse尺度层(低频系数)进行NMF分解,提取出包含特征基的低频系数;对Detail和Fine尺度层(高频系数)采用方差为测度参数进行邻域融合。最后进行Curevelet逆变换得到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融合图像能较好地保留光谱信息,并在空间细节信息上得到改善,优于小波方法、Curvelet等方法。  相似文献   
992.
一份最新的调查表明,在地球诞生之初的数百万年里,围绕着地核的熔融物划分为泾渭分明的两层,最下面一层的密度几乎是最上层,也就是最接近地面那一层的2倍。研究者收集数据的方法是先在金刚石中对玄武岩(火山岩的一种)进行挤压,所需的压强是地球海洋表面大气压的60万倍,或者等同于距地表1 400 km的深层岩石所受到的压强。微小的钻石砧是为数不多的可以承受如此大压强的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993.
提要:成都平原晚更新世成都粘土地球化学分析表明,不同剖面样品的化学组成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以SiO2(平均75.24%)、Al2O3(平均14.12%)、Fe2O3(平均5.81%)为主,地球化学特征与UCC基本相似。与北方黄土相比,成都粘土具有较高的TiO2/Al2O3、Zr/Al、Zr/Ti和Y/Al以及较低的Eu/Eu?鄢、LaN/SmN和LaN/YbN比值,这些特征与成都平原第四系深层土壤样品组成一致,表明成都粘土来源于当地,与北方黄土物源不同。成都粘土CIA平均值为78.59,高于北方黄土平均值(69.34),经历了中期的K迁移阶段,在风化过程中Ca、Na、Mg和K是主要的活动性元素。与北方黄土相比,成都粘土Na、Mg、K和Ca亏损较大,表明经历了更强的化学风化。  相似文献   
994.
提要:铜绿山岩体的主要岩石类型为石英正长闪长玢岩,其次是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和闪长玢岩。利用LA-ICPMS和LA-MC-ICPMS对岩石中的锆石进行微区原位U-Pb年龄和Lu-Hf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该岩体至少有三次以上的侵入活动,分别为150 Ma、145 Ma和140 Ma,从西到东、由深到浅侧向迁移侵位,分别形成鸡冠嘴矿区深部的石英闪长岩和Ⅶ号铜金矿体,鸡冠嘴矿区较浅部的闪长岩和Ⅰ、Ⅱ、Ⅲ号等铜金矿体,铜绿山矿区及其周边的石英正长闪长玢岩和铜绿山、鲤泥湖、桃花嘴等铁铜矿床。岩浆锆石和继承锆石的U-Pb年龄和Hf同位素等信息显示,岩体的源区物质为混含有少量亏损地幔成分的古元古代(约1730 Ma)下地壳物质,并有中元古代晚期(1100~1200 Ma)和新元古代(800 Ma)地壳物质的加入。不同类型岩石的物源组成有明显差别,并形成不同的矿床。石英闪长岩和闪长岩形成铜金矿床,可能与其岩浆源区物质含有地幔成分有关。在继承锆石中获得新太古代、中太古代、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晚期和新元古代五组年龄数据,与宜昌崆岭群TTG片麻岩,京山、宁乡、镇远煌斑岩筒,宜昌莲沱砂岩、石门渫水河组(莲沱组)凝灰岩中的锆石年龄可以对比,表明鄂东南地区与扬子陆块其他地区的地壳演化历史基本一致,深部同样存在古元古代和太古宙基底。  相似文献   
995.
畅斌  张金功 《矿物学报》2013,33(1):57-62
柴西地区第三系地层中多发育平行层面缝,通过岩心及荧光显微镜观察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确定了柴西地区第三系发育平行层面缝岩石自上而下存在2种粘土矿物组合:伊/蒙间层+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伊/蒙间层+绿/蒙间层+(高岭石),粘土矿物占全岩矿物比例介于7%~27%之间,粘土矿物吸附并保存了有机质,这是异常高压、强还原环境、有机质及平行层面缝优势输导体系和强水动力作用多种因素叠加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6.
基于重排Gabor 变换的高分辨率谱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家雄  张国栋  尚帅 《世界地质》2013,32(1):153-158
地震信号是随机信号,频率成分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Gabor 变换是加窗傅里叶变换的一种,被广泛用于信号的时频分析,但分辨率有限。本文引入一种基于能量重排的Gabor 变换,在时频平面上对能量关于其重心进行重排,提高了时频分析的分辨率。通过理论算例和实际数据证明,重排后的 Gabor 变换谱分解在烃类检测中有更好的时频分辨率,分层更准确,更精细地指示了烃类的存在。  相似文献   
997.
SHK4孔揭示了晚白垩世含盐系勐野井组(K2me)地层, 根据岩性特征将该孔划分为三个粘土矿物单元, 依次反映了从淡化期到成盐期再到淡化期的转换过程。单元Ⅰ粘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70.6%)和高岭石(26.7%), 以及极少量的绿泥石(2.7%)。处于高盐度环境下的单元Ⅱ沉积物粘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53.6%)和绿泥石(46.4%)。而这一时期物源区面积的急剧减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粘土矿物的输入类型。单元Ⅲ的粘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44.5%)、绿泥石(41.8%)和高岭石(10.7%)。另外粘土矿物组合与沉积过程中的卤水演化程度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 表明富K、Mg的高盐度环境对粘土矿物的形成转化应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考虑到含盐系地层发育时研究区的地质构造背景, 以及SHK4孔伊利石结晶度(平均0.35°Δ2θ)与化学指数(>0.5)的特征, 认为埋藏成岩作用对SHK4孔粘土矿物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选取1952-2005年北太平洋月平均海表温度(SST)资料,经过奇异值分解分析表明:6月份日界线附近西风漂流区的海温集中了北太平洋海温场的主要信息,西风漂流区与赤道冷水区的海温存在遥相关震荡,并且在6月份达到全年的最高值,11月份其振幅出现次高值。6月西风漂流区的海温(SST)可视为来年盛夏(7-8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变化的信号:当6月份西风漂流区的海温(SST)偏低,则来年盛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反之,则来年盛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  相似文献   
999.
厄尔尼诺和反厄尔尼诺事件与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   总被引:42,自引:12,他引:42  
用统计相关和典型年合成方法分析了厄尔尼诺和反厄尔尼诺事件与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的关系,指出厄尔尼诺年台风活动减少,反厄尔尼诺年台风活动增加,而且台风活动与厄尔尼诺、反厄尔尼诺事件起始和终止时间、强度、台风生成区域有关。利用厄尔尼诺和反厄尔尼诺年台风活动频数的统计特征,及台风频数与海温等要素的时滞相关关系,为台风频数的预测提供了有益的信息。还应用奇异值分解方法,分析了高度场和海温场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厄尔尼诺年海气耦合作用将造成不利于台风发展的环流条件,因此台风偏少,反厄尔尼诺年则出现相反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00.
胡娅敏  杜尧东  罗晓玲 《气象》2013,39(8):1031-1041
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REOF)对华南地区1961—2009年"龙舟水"进行了降水分型,并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经验模态分解(EMD)、Morlet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检测等分析方法对各降水型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华南"龙舟水"具有东南沿海型、北部型和西南沿海3种优势降水型,并存在着6~8 a的周期振荡。近49年东南沿海型(北部型和西南沿海型)呈现一致的下降(上升)趋势,华南"龙舟水"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主要呈现北部型,但近几年东南沿海型和西南沿海型对应显著正距平。东南沿海型和北部型分别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初各有一次突变,而西南沿海型没有发生明显的突变。最后,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阻塞高压、季风槽、低层切变线、垂直速度和整层水汽输送等方面对比了"龙舟水"期间3种不同降水型所对应的大气环流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