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2篇
  免费   415篇
  国内免费   534篇
测绘学   493篇
大气科学   522篇
地球物理   299篇
地质学   792篇
海洋学   393篇
天文学   96篇
综合类   185篇
自然地理   221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2篇
  1937年   2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7 毫秒
71.
环电流区中性原子观测特性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给双星计划中性原子(ENA)探测仪的研制提供可靠 的理论依据,并为未来中性原子探测数据的分析及研究做好准备,针对双星轨道初步模拟计 算了双星ENA探测仪对磁暴时中性原子的观测特性. 建立了磁暴主相期间环电流离子分布的 一 个近似理论模式,并模拟计算了极轨卫星在极区上空、赤道面以及其他位置上对不同强度磁 暴主相期间环电流区ENA空间角分布及能谱的观测结果. 研究表明,存在环电流区方向和南 北极区环电流粒子沉降带两个中性原子强度极大区域;磁暴越强烈,注入区高度越低,环电 流区观测到的ENA通量越高;处于有利位置的ENA探测器可分辨注入区内边界或注入前沿;EN A探测器能够分辨环电流带离子分布的不均匀性;由于离子交换截面的差异,H,O,He 3种E NA的能谱分布不同;在10~80keV能谱范围内通量较强,易于观测;环电流区H,O两种ENA 通 量较强,有利于观测;而环电流区He ENA通量很弱,不易于观测. 模拟计算研究表明,双星 极轨卫星能够对环电流区ENA进行有效探测;低纬轨道上的ENA探测器也能够对环电流区ENA 进行一些观测;ENA探测器的研制应重视低、中能量范围ENA的探测.  相似文献   
72.
从1999年以来朝阳气售持续异常、连续4a遭受严重旱灾的实际出发,以2002年为例,分析了朝阳地区干旱的成因和特点。借以为决策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3.
陇东黄土高原春末夏初旱的气候特征及预测模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位泰 《气象》2003,29(9):34-36
应用自然正交函数分解(EOF)方法,分析了甘肃省庆阳地区春末夏初干旱的综合评价指数DH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随时间演变规律;分析了春末夏初干旱对冬小麦和玉米产量的影响;应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春末夏初干旱的预测模型,业务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4.
从地理数据模型的定义出发,阐述时间作为地理实体的基本特征及GIS中地理时间的模拟方法,指出传统地理数据模型在地理环境变化快且应用强调细节变化分析的场合,表现出不变数据的冗余存储、局部变化信息提取困难及地理实体的时间特征表现不明显等缺陷。基于现实世界中存在诸多同步变化的细小单元这一规律,提出一种基于属性同步数据项组和空间碎分拓扑弧段时间标记的时态地理数据模型,它降低了存储冗余且较好地表现了时间特征。  相似文献   
75.
SLJ型宽频带大动态力平衡三分向加速度计的设计与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中详尽介绍了三分向力平衡加速度计的技术性能、工作原理和理论计算,给出了技术指标鉴定实测结果和获取地震记录的时程曲线。  相似文献   
76.
地幔流体的前缘研究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9  
曹荣龙 《地学前缘》1996,3(4):161-171
地幔流体是与地幔环境处于平衡的气体和挥发分。其主要化学组分为碳、氢、氧、氮、硫(CHONS)。它以富于地球内部原始组分为特征,但也包含部分再循环组分。地幔挥发分在弱还原条件下主要为CO2-H2O,强还原环境则以CH4-H2O-H2为主。地幔流体地球化学的重要性质为:(1)易溶于硅酸盐熔体;(2)净化作用;(3)再沉淀作用。近年来,有关地幔流体中稀有气体和挥发分的起源、分布及同位素组成等前缘领域的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当前拟优先探索的问题包括气体裂化与金刚石成因,非生物成因地幔烃,地幔流体与成矿作用,以及地幔挥发分注入与地壳重熔等。  相似文献   
77.
剪切波速判别地震液化势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阐述了剪切波速判别地震液化势的可行性, 对目前国内外各种剪切波速判别地震液化势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对比, 指出公式(6)是一实用、可靠的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78.
罗平书 《广西地质》1996,9(3):89-94
介绍了1:20万综合水文地质图分版刻绘工艺方案及技术特点,以及分版原则,分版内容及具体作业方案。  相似文献   
79.
天然气中的幔源稀有气体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徐永昌 《地学前缘》1996,3(3):63-71
天然气为地球内流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然气中幔源稀有气体是源于地球深部的地幔挥发分。文章以气体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关研究为主,简要综述了此一领域的研究。氦的同位素3He/4He是幔源物质的重要判识指标,天然气中3He/4He值大于1.4×10-6时,表明有相当数量的幔源挥发分加入到天然气中,它是地球构造活动性强,地幔挥发分可以沿一定断裂体系进入沉积壳层的指示。在一定程度上氩同位素40Ar/36Ar及氖同位素20Ne/22Ne值也可指示构造环境的特征。天然气中稀有气体研究反映了我国东部含油气区具有最活跃的构造环境,中部最稳定,西部次稳定。在东部活跃的构造背景下,造成了幔源挥发分较普遍地加入到沉积壳层天然气中,形成了中国东部发现的世界首例壳-幔复合型氦资源,形成了一批与幔源挥发分成藏有关的二氧化碳资源。东部地区也成为幔源甲烷可能富集成藏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80.
杨琨  杨柏林 《矿物学报》1996,16(3):321-326
采用航空短波红外分光谱遥感技术,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某些油气区,进行直接寻找油气资源的试验研究后发现,油气区含油岩系,油气藏上方盖层土壤的光谱在2300和2350nm波段具有双吸收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