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4篇
  免费   346篇
  国内免费   741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34篇
地质学   2323篇
海洋学   5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80篇
自然地理   661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50年   4篇
  1949年   6篇
  1948年   7篇
  1947年   4篇
  1946年   8篇
  1945年   6篇
  1944年   5篇
  1943年   6篇
  1942年   4篇
  194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91.
混合岩化的发生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混合岩化作用是指地壳深部的深熔作用,在地壳褶皱带中引起一般岩石的深熔和分异;再由熔融物质侵入到地壳上部,与围岩发生混合和交代所成。混合岩化的全过程都按矿物组合的反应式,分为两个不同阶段表示出来。这样的混合岩化演变过程,可能在地壳褶皱带中是一般岩石变化的普遍规律。本文并证明了混合岩化作用的矿物组合变化范围和形成的温度、压力,最后讨论混合岩化的原岩问题  相似文献   
892.
广西乌羊山花岗岩体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莫岚 《地球化学》1978,(2):89-103
乌羊山岩体是姑婆山花岗岩体的一个岩株,出露面积23平方公里,属姑婆山花岗岩分异晚期的产物,时代为印支期。乌羊山岩体由两期侵入的花岗岩构成:第一期为斑状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分布于岩体的东北部及西南部;第二期为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分布于岩体的中部,是主体。两期花岗岩接触界线很不规则,看不到冷凝边,属同一岩浆源的不  相似文献   
893.
沉积盆地油气成藏期研究及成藏过程综合分析方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从油气成藏研究的发展阶段入手讨论了油气成藏期研究方法的演变,早期主要从生、储、盖、运、聚、保各项参数的有效配置,根据构造演化史、圈闭形成史与烃源岩生排烃史来推断油成藏期次和过程;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油气成藏期的"正演"分析方法,如对构造演化史、圈闭发育史与烃源岩生排烃史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精细,相应地深化了油气成藏条件、期次和过程的认识;同时,依靠"成藏化石"记录方面的成藏期定量数据分析可以"示踪"油气成藏期次和过程,如具有封闭特征的记录了沉积盆地早期油气成藏条件和过程的流体包裹体研究,具有开放特征的反映油气充注、演化过程的油气分异特征、储层沥青分析及自生矿物年代学研究等。并以克拉 2气田成藏过程为例,提出了在油气分异特征、包裹体分析、储层沥青分析和成岩矿物年代学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盆地构造演化史、沉积埋藏史、烃源岩热演化史以及各种成藏条件的有效匹配,综合分析油气成藏期次、过程的方法。  相似文献   
894.
西昆仑康西瓦断裂显微构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康西瓦断裂是西昆仑地区一条极其重要的构造缝合带。利用显微构造方法发现:康西瓦断裂明显经历三期构造演化。第一期为晚三叠世一早侏罗世的NE—SW向挤压,由古特提斯洋相继向北持续消减所造成,断裂除挤压碰撞外,还表现为韧性右行走滑;第二期为喜马拉雅运动早期的NE—SW向挤压,由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北东向俯冲所造成,断裂表现为明显左行平移,形成现代露头的宏观牵引;第三期为喜马拉雅运动晚期的伸展与快速隆升,最终形成现代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895.
小流域土壤水分空间分异特征及时稳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玉宽  朱波  高美容 《山地学报》2004,22(1):116-120
利用常规统计方法对川中丘陵区盐亭县截流小流域土壤水分空间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流域土壤水分空间分异明显,且主要受地形和微地貌控制,台地水分含量明显高于坡地;土壤剖面垂直变化复杂,水分分层不明显;流域多级台地中,中、高台位土壤水含量大于低台位,中台位大于高台位;土壤水分随坡向的分异规律有:北向坡>南向坡>西向坡;同台林地水分含量大于农地;土壤水分空间分异随时间变化小,具有时稳性。研究还表明,流域内存在可反映流域表层土壤平均水分状况的均值点,可作为流域平均土壤含水量的监测点。  相似文献   
896.
内蒙古十八倾壕金矿床铅同位素组成的构造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一鸿 《中国地质》2004,31(1):91-95
十八倾壕金矿有两种类型矿体:糜棱岩型矿体和石英脉型矿体。糜棱岩型矿石Pb同位素组成以低放射性成因铅为特点:^206Pb/^204Pb为16.63~17.45,^207pb/^304Pb为1531~15.48,^208Pb/^204Pb为36.52~38.85;在铅的动力学演化曲线上非常接近幔源铅演化模式曲线;与区域上典型的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后石花金矿的铅同位素组成一致,是早元古代晚期(2040Ma)韧性剪切变质变形作用的产物。石英脉型矿石Pb同位素组成以高放射性成因铅为特点:^206Pb/^204Pb为18.23~19.74,^207Pb/^204Pb为15.69~15.89,^208Pb/^204pb为38.64~40.13;在铅的动力学演化曲线上非常接近上地壳铅演化的模式曲线;与区域上典型的燕山期岩浆热液型金矿——东伙房金矿以及燕山期花岗岩的铅同位素组成一致,是燕山期岩浆热液型金矿化。十八倾壕金矿是两次小同性质成矿作用叠加的结果。这从Pb同位素组成上证明了笔者曾经提出的关于该矿床叠加构造控矿的观点。  相似文献   
897.
云南省墨江金矿床成矿时代探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在系统研究墨江金矿床地质事件的基础上 ,以富金石英脉中的石英流体包裹体为测定对象 ,获得Rb_Sr等时线年龄为 (1 35± 3)Ma。上三叠统地层中含金石英脉旁侧发育的铬水云母脉K_Ar法年龄为 (1 0 9.5± 1 .7)Ma。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 ,认为墨江金矿床经历了多期次成矿作用 ,其中构成本矿床的主体———富金石英脉的形成时代可能为 1 35~ 90Ma,相当于燕山晚期  相似文献   
898.
西藏普兰县马攸木金矿床石英的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西藏阿里地区马攸木金矿床含金石英脉样品进行40Ar/39Ar快中子活化法测年,其坪年龄为44.08Ma±0.39Ma,等时年龄为44.10Ma±0.20Ma,坪年龄代表石英的形成年龄。测试结果表明,西藏阿里地区可能存在喜马拉雅期金的成矿作用,且喜马拉雅期可能是西藏冈底斯-雅鲁藏布江成矿带形成金矿的主要时期。  相似文献   
899.
青藏高原北缘早古生代板块构造演化和大陆深俯冲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青藏高原北缘北祁连山和柴达木盆地北缘分别发育有2类不同的高压和超高压变质带.北祁连山为典型的环太平洋型俯冲带,榴辉岩锆石的SHRIMP年龄为464 Ma±5 Ma.而柴北缘为典型的大陆俯冲型变质带,片麻岩锆石中的柯石英证明柴北缘是一超高压变质带.石榴橄榄岩中的超硅石榴子石和橄榄石中的钛铁矿等出溶反映其形成深度大于200 km.柴北缘榴辉岩的原岩具有MORB和OIB的特征,并与北祁连山榴辉岩的年龄相同,代表早古生代祁连洋俯冲变质的时代.而含柯石英片麻岩的锆石和石榴橄榄岩超高压变质年龄均为423 Ma,代表大陆地壳深俯冲发生的时间.北祁连山和柴北缘很可能是一个俯冲带从大洋俯冲到大陆碰撞的不同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900.
尹功明  林敏 《地球学报》2005,26(Z1):252-254
第四纪碎屑沉积物测年,尤其是对老于距今二十万年以上的样品,是目前第四纪年代学中的难点。ESR是可望能够直接测定这类样品的测年方法之一。本文详细测量了从不同地区采集的现代沉积样品石英E’心的古剂量值,其结果都小于4 000Gy。这与实验室光晒结果推测的并不一致。可能E’心存在目前还没有被了解的适合测年的内在原因,对于E’心能否真的用于沉积物测年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