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3篇
  免费   248篇
  国内免费   222篇
测绘学   192篇
大气科学   151篇
地球物理   154篇
地质学   778篇
海洋学   177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38篇
自然地理   30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5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2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湖北省绿色发展指数空间格局及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大发展理念是破解发展难题、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选择。其中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科学评价绿色发展,对指导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科学界定绿色发展概念的基础上,选取2009年-2015年湖北省相关统计年鉴数据,构建了系统层、因素层、指标层。其中因素层包含生态城市建设力度、产业环境友好程度、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创新水平四个方面;指标层包含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等19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与专家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确立权重,分析湖北省不同地级市绿色发展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绿色发展水平指数在2011年有一个最低值;2009年至2015年呈现总体增加的趋势。在湖北省地级市绿色发展指数中,武汉市和宜昌市排名前列。神农架林区和恩施州尽管人均GDP较低,但是2015年绿色发展指数进入全省前五名。全局自相关分析表明2009年和2010年绿色发展指数在空间上呈现集聚分布,随后几年呈现空间随机分布模式。局部自相关表明,2015年武汉市绿色发展指数呈现“HH”极点模式。采用障碍度模型进行绿色发展指数诊断分析,表明制约湖北省区域绿色发展的指标因素主要是产业结构、工业废水排放强度、工业废气排放强度、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等。基于上述结论,结合湖北省实际提出了倡导绿色理念,普及绿色发展知识、实现产业升级换代、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52.
基于共存分析法和叶缘分析法重建中国渐新世年均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渐新世全球气候总体上发生了降温,代表着地球新生代早期的一个"冰室"。植物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作为地质时期的产物,植物化石能够反映当时陆地气候的变迁。本文利用共存分析法(Coexistence Approach,CA)对中国5个渐新世植物群的年均温进行了恢复,并利用叶缘分析法(Leaf Margin Analysis,LMA)对其中木本双子叶植物不少于15种的4个植物群年均温进行了分析。两类方法的推测值整体表现为CA的年均温相对高于LMA值,其中叶缘分析法东亚模型得出的年均温高于中国模型值。通过对能影响两类方法结果的因素分析,推测CA恢复的值能更好地代表化石点当时的年均温,咸水河组下段植物群为13.3~15.6℃,杨连屯组大桥段植物群为12.1~19.4℃,三合植物群为14.3~16.8℃,景谷植物群为19.7~23.7℃,宁明组植物群为22.0~23.6℃。由于CA恢复的年均温都高于当地现在的年均温,推测渐新世时,虽然全球温度自始新世以来整体相对降低,但还是比现在温暖。  相似文献   
953.
针对现有土壤侵蚀危险性评价方法的不足,尝试多方法融合来建立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基础权值,借鉴变权思想修正权值,一改以往"以不变(恒权)应万变(参评因子)"的权值状态,最终得到具有自适应性的连续权值,将其带入评价模型得到土壤侵蚀危险性模糊评价结果。该模型融合层次分析法和变权思想的优势,并考虑到了土壤侵蚀评价中的模糊性及不确定性,改进现有的评价模型,经实际验证,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954.
信宜市作为广东省地质灾害多发地区,研究其主要诱发因素及对危险性进行分区,从而为该市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技术依据。本文应用GIS技术结合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对灾害进行分析评价,目的是希望该方法可以排除决策者个人存在的片面性从而给出对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的定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55.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泸水县银坡河泥石流作了危险性评价。在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气象水文条件、人类活动的基础上,选取了能够准确确定的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植被覆盖率等6个指标作为泸水县银坡河泥石流危险性的评价因子,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无量纲化、计算关联系数等步骤计算得到泥石流的关联度,利用关联度来推测泥石流的危险度。最后得出泸水县银坡河泥石流为高等危险度,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也适用于泸水县其它泥石流及低关联度推测泥石流危险度不准确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956.
本文以合肥市地埋管地源热泵适宜性分区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合肥大部分地区都适宜于应用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除少数基岩裸露区外,其余都为适宜区和较适宜区,其中适宜区面积为597km~2,较适宜区面积为141km~2。评价结果与客观情况基本吻合,分区结果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957.
王珍  曹兰柱  王东 《岩土力学》2019,40(2):737-742
边坡稳定性评价研究是土力学经典问题。为研究非均质边坡稳定性问题,以上限分析法为理论基础,建立非均质边坡分段对数螺旋线破坏机构。应用拟合多项式近似描述对数螺旋线,计算破坏机构外力功率和内能耗散率,应用设计的计算流程进行强度折减循环计算,使边坡逐步过渡至极限平衡状态,确定边坡安全系数。以某露天矿南帮边坡为工程背景,经过反复强度折减,最终确定安全系数,通过变换初值的方式验证计算流程的稳定性,应用严格Morgenstern-Price法验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流程性能稳定,不受初始值影响。相比于严格Morgenstern-Price法,二者安全系数计算结果偏差小于5%,可充分满足工程实践要求。同时,上限分析法求得的最危险滑面满足速度分离关系,具有更强的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58.
陈建旭  宋文武 《岩土力学》2019,40(6):2284-2292
针对平动模式下墙背倾斜的挡土墙,假定墙后所形成的土拱为圆弧形,建立位移同内摩擦角、外摩擦角的非线性函数,并考虑土层间剪应力作用,通过水平层分析法,得出了挡土墙平动模式下非极限主动土压力分布、合力、作用点高度的解答,其解析解与试验值较其他方法吻合得更好,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是否考虑土层间剪应力,土压力的大小均随墙体位移的增大而减小,不会影响土压力合力大小,仅影响土压力的分布,且考虑剪应力作用的土压力在墙体上部较不考虑剪应力要小,下部反之。剪应力对土体起阻碍作用,随内摩擦角的增大,剪应力出现先显著增大后略微减小的状态;随外摩擦角、位移的增大,剪应力增大;随着墙背倾角的增大,剪应力先减小,再反向增大,土压力随之增大。同时考虑土拱效应与剪应力所得出的合力作用点高度介于仅考虑土拱效应与库仑解之间。  相似文献   
959.
含水层富水性评价是矿井涌水量预测与水害防治的重要基础。选取彬长文家坡煤矿41盘区4号煤层顶板白垩系洛河组含水层的厚度、孔隙度、含水率、上段视电阻率、下段视电阻率和冲洗液消耗量6个主控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主控因素的权重。在ArcGIS数值可视化软件上对各影响因素的矢量图进行归一化处理和叠加分析,构建了基于多因素融合的含水层富水性评价模型,并对41盘区富水性进行了分区评价。利用钻孔单位涌水量和4101工作面涌水量变化数据对洛河组富水性评价结果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分区评价结果与实际符合,为彬长矿区洛河组含水层富水性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60.
文章陈述了致灾因子、承灾体、易损性、风险识别、成生原因、变形破坏机理、破坏模式与成灾模式等基本术语的含义。为了提高防灾减灾的有效性,作者提出了崩塌滑坡灾害风险识别的方法,包括历史对比法、直接观察法、间接反演法、遥感遥测法、动态监测法和综合分析法等。考虑斜坡边界形态(a)、成分结构(b)、初始状态(c)、引发条件(d)、环境因素(e)和成灾条件(v)及其随时间(t)的变化,建立了包括6个函数的崩塌滑坡灾害风险综合分析计算模型:Rt=[(f(a)+f(b)+f(c))d(t)+f(e)]f(v)。采用专家赋值法,以2017年四川茂县"6·24"新磨村滑坡和贵州纳雍"8·28"普洒社区崩塌灾害为例分别对两者的初始、引发和临界灾害风险进行了初步的尝试性的追溯分析,只是一种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