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4篇
  免费   804篇
  国内免费   822篇
测绘学   623篇
大气科学   476篇
地球物理   1099篇
地质学   1441篇
海洋学   661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287篇
自然地理   351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178篇
  2014年   293篇
  2013年   220篇
  2012年   223篇
  2011年   257篇
  2010年   211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231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54年   6篇
  1944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8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球面全景影像相对定向与精度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东海  钟若飞  吴俣  符晗  黄小川  孙振兴 《测绘学报》2017,46(11):1822-1829
对传统的5点法相对定向算法的共面误差计算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适合球面全景成像特点的相对定向计算流程。与传统方法相同,该算法首先计算本质矩阵,然后对本质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旋转矩阵和平移矢量的候选解,最后利用重建的物方三维点坐标排除错误解。本文的贡献在于推导了球面全景共面条件公式,并使用点到核线平面的球面距离作为球面全景共面条件的误差项。模拟数据试验显示:当图像特征点的随机噪声在[-0.5,0.5]像素范围内时,3个姿态角的中误差约为0.1°,由相对定向恢复的相对平移量与模拟值的夹角中误差约为1.5°。使用车载全景相机配合POS获取的数据进行试验的结果显示:横滚角和俯仰角的中误差可以达到0.2°以内,航向角的中误差可以达到0.4°以内,由相对定向恢复的相对平移量与POS平移量的夹角中误差可以达到2°以内。采用本文相对定向算法的结果生成球面全景核线影像,提取影像之间同名点坐标并计算其列方向误差,结果显示核线影像同名点列坐标差的中误差在1个像素以内。  相似文献   
992.
在变形监测中获取的观测数据可以看作是时间与空间上的一组变形信号,一般该信号都会呈现趋势性,隐藏其中的周期性不易被发现;利用FFT对其拟合后的残差和小波分解后的高频信号进行变换与分析,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对其分析结果建模得到短期的预测、预报,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993.
针对无约束最小二乘混合像元分解算法提取地物端元丰度出现的局限性问题,通过野外实地采集的地物光谱数据建立研究区典型的地物波谱库,以Landsat OLI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在经过Gram-Schmidt(GS)影像融合的基础上,利用纯净像元指数(PPI)及基于几何顶点的端元提取技术提取研究区典型地物端元,最后通过完全约束的最小二乘混合像元分解算法完成对研究区典型地物端元丰度的提取。结果较好地解决了无约束最小二乘混合像元分解算法提取的端元丰度信息出现负值的情况,并且提高了典型地物丰度信息提取的精度。完全约束最小二乘混合像元分解算法的RMSE误差均控制在0.174 913左右,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混合像元分解精度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4.
基于地面电场资料的雷暴临近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总体平均经验模态分解算法(EEMD),对南京地区2010—2011年6—8月近地面大气电场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了晴天、弱雷暴和强雷暴天气条件下大气电场的振荡特征。在单站电场仪观测范围内,以晴天大气为背景场,根据固有模态函数(IMF)方差最大值对应层数的动态特性,建立并验证了两种强度的雷暴临近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弱雷暴发生前IMF方差最大值对应层数跳变幅度较平稳,而强雷暴跳变幅度逐渐加剧。对IMF方差最大值对应层数进行三次样条插值,可直观地表征雷暴发生发展过程,延长预报时间至1 h。利用这些特征对92个独立样本进行预报效果检验,预报的准确率为73.3%,虚警率为14.5%。  相似文献   
995.
《干旱区地理》2017,(3):699-699
全球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气候变化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评估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理解水文过程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对地方水资源规划尤为重。利用多个气候模式与水文模型耦合来分析未来气候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研究是最重的手段,  相似文献   
996.
欧盟在经历了90年代中后期经济的短暂较快增长后,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受到了显著影响。因此,本文以欧盟28个成员国为例,运用泰尔指数分解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欧盟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特征,运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探讨差异演变的空间分异格局。结果表明:(1)1995年~2015年间,欧盟经济发展的泰尔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区域差异扩大。区域差异演变分为三个阶段:1995年~1999年的低差异缓慢缩小阶段;2000年~2008年的高差异缓慢缩小阶段;2009年~2015年的均衡发展阶段;(2)欧盟经济发展的组间泰尔指数总体呈平稳波动小幅下降趋势,不同时期变化的幅度与趋势不同。组间差异演变分为三个阶段:1995年~2000年的区域间差异扩大阶段,2000年~2009年的区域间差异缩小阶段,2009年~2015年的区域间差异扩大阶段。北欧区域经济差异趋于稳定的均衡状态,南欧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差异逐步缓慢缩小。中欧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差异在逐步缓慢缩小。东欧地区的组内经济差异可以分为"扩大—平稳—缩小—平稳"四个阶段。西欧地区的组内经济差异可以划分为"缓慢缩小—均衡发展"两个阶段;(3)欧盟区域差异格局由极化发展的空间格局向均衡的空间格局转变,格局转变不显著,总体呈现以西欧国家为第一圈层、北欧和南欧为第二圈层、东欧和中欧为第三圈层的圈层式递减的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997.
滨海湿地高精度的地物分类可以为湿地监测与保护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以辽河口湿地为研究对象,以Landsat8 OLI多光谱影像为数据源,结合研究区域实际地物情况,采用像元纯度指数和均值波谱法确定端元光谱,并利用全约束最小二乘混合像元技术和决策树技术制定分类规则,最后将研究区域分为芦苇、翅碱蓬、水稻、滩涂、水体(海水、虾池水、河水等)和人工建筑(包括路面、人工设施、房屋等)六大类。结果表明:该算法分类精度高于90%,结合目视判读与野外实地调查,发现分类结果符合实际地物情况。  相似文献   
998.
本文利用1906-2015年武汉月平均最高与最低气温资料,重建了过去110年武汉市年平均气温距平序列,分析了其年代际尺度的变化特征。主要结论为:①过去110年武汉市经历了“暖—冷—暖”3个多年代际波动,其中1906-1946年与1994-2015年气候相对温暖,1947-1993年则气候相对寒冷;②在多年代尺度上,武汉市存在多次显著增温和降温过程,其中增温速率最快的30年和50年分别出现在1980-2009年和1960-2009年;最快降温速率则出现在1928-1957年和1925-1974年;③过去110年武汉市年均温发生了3次跃变,其中由冷转暖的跃变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初和90年代中后期,而由暖转冷的跃变则出现在40年代;④武汉市年均温变化与全球/北半球和中国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变幅偏大。此外,全球增暖停滞现象在武汉市最近十几年也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999.
不平等性是区域研究的重点,空间集中作为衡量不平等性的重要手段,是非空间与空间属性的二维统一体。传统的研究仅仅关注了全局非空间上的不均衡性,而忽略了地理空间上的集聚特点,往往不利于识别地理属性的集中特点。引进基尼系数的空间分解这一概念,通过对其空间随机分布性的零假设采用蒙特卡罗方法进行检验,从而判定其分解形式是否内生衡量区域不平等与空间自相关的特性。以1978—2015年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进行案例分析,通过蒙特卡罗99次随机模拟检验后,将分解的非邻居项与Moran’s I值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这一分解的有效性与简洁性,表明空间基尼系数可内生测度空间的集聚性与非空间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00.
1998年秋到1999年春华南特大干旱气候成因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丹 《气象》2001,27(1):48-52
利用奇异值分解 (SVD) ,配合统计相关技术的应用 ,研究了广西秋季到第 2年 3月降水与 5 0 0 h Pa高度场和热带、北太平洋海温场的时间和空间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第一耦合场明显反映了 ENSO信息 ,具有很高的相关 ;而海气配对的第二耦合场反映了作为关键区的日本海域以东的海温与 1 0 0°E以东 5 0 0 h Pa高度有较好的负相关。分析 1 998年以来海气场的变化 ,高度场上北太平洋中高纬 5 0 0 h Pa高度明显偏低 ,亚洲大陆和北太平洋中低纬高度偏高 ,因此其间冷空气明显偏弱 ,路径偏东 ;而海温场上 ENSO的变化 ,L ANina的发展过程与第一耦合场的海温变化模态一致 ;后期海、气关键区变化与第二耦合场相符。因此 ENSO的变化 ,日本海域以东升温造成了环流形势的异常 ,这是华南特大干旱的原因。利用时间系数互为因子法对广西 1 998年 8月到 1 999年 3月逐月降水作 SVD定量预报 ,预报降水持续偏少 ,1 999年春季干旱将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