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205篇
测绘学   103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87篇
地质学   430篇
海洋学   68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2篇
  1937年   2篇
  1934年   2篇
  1931年   1篇
  1928年   1篇
  1924年   7篇
  1923年   8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91.
全波形反演在缝洞型储层速度建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速度是地震偏移成像准确与否的关键所在.全波形反演综合利用地震波场运动学和动力学信息,能够得到相比传统速度建模方法更高频的成分.全波形反演的理论比较成熟,但实际应用成功的例子相对较少,特别是对于陆上地震资料.塔里木盆地地震地质条件复杂,为了实现缝洞型储层的准确成像,本文开展了针对目标靶区的全波形反演精细速度建场研究.采用一种时间域分层多尺度全波形反演流程:首先通过层析成像建立初始速度模型;其次利用折射波反演浅层速度模型;最后利用反射波反演中深层速度模型.偏移成像结果表明基于全波形反演的速度建模技术能有效改善火成岩下伏构造的成像精度,显示了全波形反演在常规陆上采集资料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2.
蒋金泉  代进  王普  张林良 《岩土力学》2014,35(Z1):264-270
硬厚覆岩的破断与结构将发生显著的变化。针对汝箕沟煤矿二2煤层上覆厚层石英砂岩条件,采用现场实测、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及现场试验等方法,研究了硬厚覆岩裂隙发育特征、破断运动、矿压显现特征及断顶控制技术,为硬厚覆岩工作面灾害防治提供了依据。研究表明,硬厚石英砂岩的微观结构致密完整,呈现大面积悬空、大步距破断运动,引起强烈的支架动载,甚至导致工作面风流逆转、沟通上部采空区隐形火区;硬厚岩层破断运移后产生明显的离层空间,并在开切眼上部和工作面上部及采空区中部形成覆岩主裂隙带,且发育高度大于经验计算数值,甚至与上方采空区沟通诱发灾害;实施开切眼深孔断顶爆破及降低工作面采高,有效缩短了硬厚岩层的初次破断步距,降低了支架动载及主裂隙带高度。  相似文献   
93.
沟蚀是土壤侵蚀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地形地貌是沟蚀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子。本文以安塞纸坊沟流域作为研究区域,选择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类型、坡度坡长因子、平面曲率、坡向和地形湿度指数6个因子,通过因子内切沟所占比重/整个研究区切沟所占比重计算各个因子的权重值,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土壤侵蚀敏感性,并通过重分类的方法把土壤侵蚀敏感性分为基本无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剧烈侵蚀5个等级,来研究切沟侵蚀与地形的关系。结果表明:切沟多发生在坡度坡长较大、地表湿度较高的林草地区域和更容易发生侵蚀的黄绵土区域,并且多分布在阴坡的凹面;对比分析切沟侵蚀和土壤侵蚀敏感性,切沟大多分布在中等侵蚀敏感性以上的区域,约占总切沟的90%;实验权重值对验证区冲沟的响应精度为82.43%(中度侵蚀及其以后阶段),与实际值90.53%相差不大,说明此种方法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具有一定适用性,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
浙江青田某高切坡滑动破坏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暴雨及台风影响,青田某高切坡多次发生滑动破坏。本文分析得出该滑坡发生的原因在于①切坡形成过早,边坡裸露时间太久,支护未及时跟上;②暴雨作用;③斜坡本身结构特征;④地下水的高动水压力作用等。并且针对滑坡特征提出了一系列应急对策。因此具有一定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5.
对切缝药包用于岩石定向断裂爆破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对相关爆破参数进行了设计,并利用模型试验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切缝药包的定向断裂控制效果好。现场试验也表明该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断裂控制爆破技术。最后指明该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6.
纳木错曲嘎切流域夏季冰川水文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例较大,气温的主导作用则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97.
开河期冰盖横向冰缝形成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春季随着流量或水位增加,冰盖底部受水流上举力作用发生弯曲,首先在岸壁附近形成纵向冰缝,破坏冰盖与岸壁的冻结,导致冰盖体中间部分与岸壁脱落分离。采用弹性基础梁的理论及计算方法,通过对冰盖体弯矩及弯曲应力分析,针对平面弯曲和垂直弯曲两种弯曲形式导致冰盖体横向冰缝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横向冰缝间距的计算表达式。计算结果得到了实测资料的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横向冰缝间距与开河初期冰盖宽度、厚度、冰的抗弯强度及地貌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98.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TK440井组注水压锥地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致密灰岩中的缝洞油藏储集空间主要为由天然裂缝和酸压裂缝沟通的一个或多个大型管道状洞穴构成的复杂系统.塔河油田四区TK440,TK449H和TK424C井等3口相互连通的油井见水直至水淹的开发过程表明产油层存在多个不同的边底水侵入通道,并不遵循由低到高逐渐见水的常规特征.在3口油井水淹之后,通过低部位的TK440井探索性注水使高部位TK424C井含水下降,而TK449H则变成不产水,使两口井的油产量明显提高.根据注水过程中的油水关系变化研究,提出TK440井组的储层概念模式和全新的注水压雏模式,即低部位注水可能实现对高部位水淹井从原水侵相反方向上补充刺余油体能量,导致高部位水淹井含水下降起到压制水锥的效果,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
ICT切片重构模型的剖切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ICT切片重构模型的可视化中,为了分析重构模型的任意截面形状,并且观察该截面的内部结构,需要对重构模型进行剖切.本文针对剖切提出一种简单方法,该方法利用剖切面对重构模型所在的立方体图像空间进行剖切,生成交点集合,然后将空间剖切平面映射到二维图像平面上,最后计算空间剖切平面图像的灰度值,得到剖面图像.通过剖面图像,可以直观地看到内部结构形状,为后续无损检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0.
为了研究不同孔型对平板气膜冷却的影响,针对圆形,扇形,水滴形,收敛缝形四种气膜出流孔型的流动和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圆形孔、扇形孔和水滴形孔气膜出口下游出现从中心向上抬升的反向旋转涡对,将主流燃气卷吸进来;收敛缝形孔在侧向的扩张型面使得气膜出流在展向的覆盖更为均匀,这有效地阻止了高温气体的侵入;在相同吹风比下,收敛缝形孔在气膜出口附近区域的平均绝热冷却效率则明显要高于其余三种孔,随着吹风比的增大,这种差距越发明显;孔型对对流换热系数增强比的影响区域仅局限在邻近气膜孔出口大约7倍气膜孔径的范围内。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