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3篇
  免费   770篇
  国内免费   1209篇
测绘学   65篇
大气科学   243篇
地球物理   749篇
地质学   3677篇
海洋学   249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208篇
自然地理   5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202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130篇
  1992年   116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8篇
  1977年   6篇
  1948年   7篇
  1944年   5篇
  1943年   5篇
  194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31.
100多年来,地震学家一直在寻求预测地震的方法,然而目前还没有一种可靠的方法用于实际(Geller 1997).由于地震预测在防震减灾方面的重要性,很多科学家致力于各种方法的尝试.如crampin等(2002 在冰岛坚持利用S波分裂进行长期的地震预测研究,Gao et al.  相似文献   
932.
利用福州电磁波观测资料,对给定时段内、范围内的闽台地区地震进行相关分析,找出福州电磁波异常与地震的相关系数,探讨福州电磁波异常信息的映震效能,为今后利用电磁波观测资料异常信息进行临震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33.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31.0°N,103.4°E)发生8.0级强烈地震.这是我国建国以来破坏性较大的一次地震.研究该地震发生前川滇地区构造活动及区域应力特征,认识地震孕育、发生和震后调整的过程及对未来地震形势的判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34.
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汶川8.0级特大地震,震中所在区域曾处在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水准测量监测范围内,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在地震前没有再进行跟踪监测.地震后,依据中国地震局(2008年5月14日)"汶川8.0级地震强化观测方案"任务要求,对位于南北地震带的3条跨断裂水准剖面实施了强化观测,获得了宝贵的震后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935.
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断陷盆地陡坡带砂砾岩体油气藏成为了重点勘探对象之一,但陡倾角的大断层、非均质性强的砂砾岩体使得常规的叠后偏移成像方法成果难以满足勘探开发的需要.采用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开展针对性的叠前预处理技术、精细的速度模型建立和关键参数的合理选取等研究,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处理较常规三维叠后时间偏移处理获得了较高质量的成像剖面,且输出的道集可以用于砂砾岩体储层描述研究.  相似文献   
936.
残留盆地由于埋深大、构造复杂等特点,单一的地球物理方法对残留盆地的勘探与解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运用综合地质地球物理方法对前新生代残留盆地进行研究,可以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优势,有效地解决油气勘探中的有关问题.本文以黄海地区前新生代残留盆地为研究对象,以"区域控制局部,深层约束浅层"为指导思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重、磁、地震、钻井和区域地质等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根据研究与计算结果勾绘了黄海地区前新生代残留盆地的宏观构造格架,并分析了残留盆地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37.
我国前新生代残留盆地油气资源的巨大潜力已为近年的一些勘探实践所证实,但是仍面临许多技术难题.本文介绍了近年在863计划支持下,针对残留盆地油气勘探难题所研究的一些方法与技术.其中包括针对我国海区残留盆地勘探目标的地震采集技术、基于弯曲射线的复杂构造叠前成像技术和残留盆地残余厚度提取技术等.这些技术已在我国海域进行了试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938.
时移地震属性表征油藏参数动态变化机理研究是有效区分不同油藏参数变化,进行时移地震解释的理论基础,是时移地震实际应用的关键环节.从疏松砂岩油藏岩石物理研究出发,计算得到含油饱和度和有效压力变化引起纵、横波速度变化的明显差异.并以此为基础,通过解耦后的地震波动方程模型模拟,分析证明不同偏移距地震振幅对含油饱和度变化响应规律存在差异,分析得到油藏有效压力和含油饱和度变化时P-P反射波和P-S转换波叠前地震属性差异特征,对比分析了油藏有效压力和含油饱和度变化时的P-P反射波和P-S转换波AVO(Amplitude Versus Of fset,振幅随偏移距变化)属性变化规律和差异特征.理论模型研究结果证明了利用叠前时移地震信息(叠前地震属性和地震AVO信息)区分不同油藏参数动态变化的可行性和在有效提高时移地震资料解释精度方面的潜力.同时,研究也表明针对目标油田深入理解油藏参数变化的时移地震响应机理对制定有效的时移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方案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39.
为1000kV氧化锌避雷器的底部设计了铅芯橡胶支座隔震装置.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避雷器模型,计算了安装隔震装置前后,在风荷载、接线端子板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下避雷器的内力与位移.安装隔震装置后,避雷器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与相对位移有大的降低,整个结构在各种荷载组合下均具备足够的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940.
柯霖  高山  潘永信  胡兆初 《地球科学》2008,33(4):504-514
辽西北票上园镇四合屯地区义县组沉积层是热河生物群珍稀化石的重要产出层位之一, 其中蕴含丰富的地壳演化和古地理环境演化信息.分析了四合屯剖面上12m厚的含鸟化石沉积岩层的50件样品的微量元素组成和其中10件样品的主量元素组成.结合前人已发表数据, 得出以下认识: (1) 该套沉积岩具有与下伏火山岩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 Mg#值较高, 大离子亲石元素含量较高.稀土元素的分异程度较高, 在微量元素分布蛛网图中表现为明显的Nb负异常和Pb正异常等.因此我们认为义县组高镁火山岩构成了该沉积岩的主要源区之一; (2) 样品的Eu/Eu*=0.48~1.81, 其中大部分样品具负Eu异常.正的Eu异常(7件样品) 主要由于含有长石造成; (3) 通过微量元素Th-Co-Zr/10沉积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对区域构造环境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该沉积岩物源区具有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物源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