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1篇
  免费   770篇
  国内免费   1211篇
测绘学   65篇
大气科学   243篇
地球物理   749篇
地质学   3679篇
海洋学   251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211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202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130篇
  1992年   116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8篇
  1977年   6篇
  1948年   7篇
  1944年   5篇
  1943年   5篇
  194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华北东部中生代构造格局转换过程中的深部作用与浅部响应   总被引:67,自引:2,他引:65  
华北晚中生代构造岩浆岩带作为一个新的构造格局,以其鲜明的NNE走向跨在古域不同的构造单元之上。在华北东部清楚地保留了标志早中生代格局转换过程的各种信息。本文所列举的晚三叠世超镁铁--镁铁质和碱性侵入岩、堆晶岩、麻粒岩就是下地壳底部壳幔相互作用的产物;早--中侏罗世的辉绿岩岩墙群、玄武岩粗岩系列的火山岩是中、上部地壳岩浆的表现,与此同时的受裂陷槽控制的含煤类磨拉石及火山磨拉石建造则是表的响应。由沉积  相似文献   
942.
秋中地区中生代火成岩构造组合为类安第斯型,具时间分段性。按岩浆-构造事件序列,早侏罗世至晚侏罗世呈顺时针的pTt轨迹,而从晚侏罗世源于软流圈的岩浆底侵陆壳底部并对陆壳底部并对陆壳加热开始至早第三纪期间呈逆时针的pTt轨迹。说明粤中地区在中生代时期极可能是一大陆碰撞造山与大陆边缘造山复合的造山带。  相似文献   
943.
在黑龙江省西部大兴安岭塔河县沿江林场六支线连河煤矿区出露的中生界白垩系下统九峰山组中首次发现鱼化石,从而为我省东、西部甚至东北地区陆相中生代晚期含鱼地层的直接对比,提供了新的鱼类化石依据。  相似文献   
944.
945.
刘斌  马启波  张哲 《地质与资源》2000,9(3):149-154
延边东北部地区中生代陆相火山断陷盆地处于吉黑褶皱系延边优地槽褶皱带延边复向斜内;区内中生代以来不同方向的断裂发育,火山活动强烈,岩浆侵入频繁;与中生代火山-岩浆活动有成因联系的金、铜金金属矿床多处,矿化蚀变线索也较多,构成了著名的五凤-小西南岔近东西向火山-岩浆期后低温热液型金、铜多金属成矿带;区内中生代火山-岩浆岩的形成是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使大陆边缘拉张活动不断加剧,造成上地幔岩浆上侵的结果;并伴有成矿作用的发生,在岩浆岩体内外接触带的有利部位形成金、金铜或铜金多金属矿床;从远源至近源的成矿分带为Au-Ag→Au-Cu-Ag→Cu-Au-Pb-Zn→Cu(-Mo-Au);成矿作用表现出从低温至高温、从低硫到高硫的变化.  相似文献   
946.
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可划分为晚三叠世-早白垩世中期、早白垩世晚期及以后两个大旋回,和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期、早白垩世晚期及以后三大期次.早期火山岩分布局限,主要分布于华北板块北缘(侧);中期火山活动强烈,并逐渐向北东方向迁移,是古亚洲洋构造域与滨西太平洋构造域叠加产物;晚期火山活动较弱,逐渐向东迁移,是滨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单一体制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947.
大兴安岭中生代两类流纹岩与玄武岩的成因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地质产状和地球化学特征大兴安岭中生代流纹岩类可划分为高Ti流纹岩和低Ti流纹岩。高Ti流纹岩类与亚碱性系列玄武岩类紧密伴生 ,两者在地球化学上构成连续变异系列。低Ti流纹岩类则与碱性系列玄武岩类构成地球化学双峰态。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这两类流纹岩与该区同期玄武岩类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 :起源于地幔柱亏损成分的亚碱性系列玄武岩浆经过单斜辉石、斜长石、磷灰石、锆石的分离结晶 ,形成亚碱性系列低钾玄武岩→高钾玄武岩→高Ti流纹岩演化系列 ;起源于地幔柱富集成分的碱性系列玄武岩浆侵入下地壳 ,使下地壳岩石发生部分熔融 ,形成碱性系列玄武岩 -低Ti流纹岩双峰态组合  相似文献   
948.
加拿大的拉布拉多北部地区位于劳伦克拉通东北部 ,其基底构造由 3个太古宙地块和缝合它们的 5个古元古代造山带组成。苏必利尔和奈恩两个较大地块汇聚时 ,把一些太古宙的麻粒岩和初始地壳夹在中间 ,称中心带。中心带和其西边苏必利尔的缝合线称为新魁北克造山带 ,与之对应的中心带东边和奈恩的缝合线称为汤加特造山带。和世界上许多克拉通相似 ,拉布拉多北部也是在古元古代末克拉通化的。  相似文献   
949.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及重大事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童金南 《地球科学》2001,26(5):446-448
古、中生代之交是显生宙地质历史上最重大的转折时期,除了最大的生物绝灭事件外,它也是各种稀有重大事件的集聚时期  相似文献   
950.
大兴安岭呼中火山岩区中生代古构造应力场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大兴安岭火山岩带北段呼中火山岩区,在中-晚侏罗世时期,最大主压应力轴方向为NW266°~316°,早白垩世最大主压应力轴为NE12°~50°,显示侏罗纪与白垩纪应力场的应力状态是截然不同的,但都处于拉张环境下。中-晚侏罗世由于NNE-SSW向的拉伸应力场的作用,在本区北部发生构造岩浆活动,形成了上黑龙江断陷盆地如NWW向展布的劲涛-蒙克山中基性火山喷发带,派生的NEE向张扭性应力使前中生代基底构造重新活动,形成大面积火山喷发。而早白垩世在NE-SW向拉伸应力场作用下,"额尔古纳地块"东部形成拗陷带,火山基底构造为NE-NNE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