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1篇
  免费   770篇
  国内免费   1211篇
测绘学   65篇
大气科学   243篇
地球物理   749篇
地质学   3679篇
海洋学   251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211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202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130篇
  1992年   116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8篇
  1977年   6篇
  1948年   7篇
  1944年   5篇
  1943年   5篇
  194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吐哈盆地及邻区早二叠世沉积特征与构造发育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不同露头剖面和探井资料的分析,在吐哈盆地及邻区区分出三种不同类型沉积相:(1)裂谷型海相火山喷发沉积相;(2)裂谷型陆相火山喷发沉积相;(3)造山带磨拉石相;不同沉积相特征并结合构造分析认为,早二叠世在吐哈及邻区存在二种不同类型的盆地,即前陆盆地和裂谷盆地,同时,还探讨了大陆一大陆碰撞带上两种不同类型盆地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952.
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分析新进展   总被引:57,自引:1,他引:56  
准噶尔盆地由准噶尔地体演化而来。准噶尔地体的前寒武系结晶基底,至少形成于800Ma前。准噶尔盆地基底具有“双层结构”,局部存在强烈减薄现象,整个下古生界,准噶尔地体一直存在稳定的地体演化机制,它经历了地体与板块并存、前缘推覆-洋壳消减和地体与板块拼贴的三个阶段后演化为盆地。根据准噶尔盆地构造分层,并结合盆地地质研究的进展,将准噶尔盆地形成及演化过程划分为6个阶段:(1)地体形成阶段;(2)地体发展演化阶段;(3)地体、板块拼贴、准噶尔盆地雏形形成阶段;(4)前陆盆地阶段;(5)陆内坳陷阶段;(6)再生前陆盆地阶段。后三阶段与油气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53.
通过对内蒙古东南部中生代地质构造特征的综合研究,将该区域内中生代构造应力事件划分了8个阶段。构造应力场的压、张应力交替变化,此起彼伏,此消彼长,反映出地壳存在着弹性运动。地壳的发展历史就是在弹性运动过程中不断调整平衡,在调整平衡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建造和构造。其动力主要来源于地球自转造成的地应力变化。   相似文献   
954.
大兴安岭中南段中生代中基性火山岩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大兴安岭中南段中生代火山岩的成因和形成时的构造背景涉及南蒙古-兴蒙造山带的后期构造演化及区内众多的铜、银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因而对其成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野外工作基础上,对大兴安岭中南段中生代中基性火山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火山岩的岩石类型为玄武粗安岩、粗面安山岩、英安岩及粗面岩,属钙碱性岩石系列;玄武粗安岩、粗面安山岩、英安岩及粗面岩的常量元素以富集SiO2,Na2O,K2O和亏损Fe2O3,FeO,MgO,CaO等为特征,微量元素以富集亲石元素和亏损铁族元素及Nb,Ta为特征;火山岩的稀土元素分配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型;(^87Sr/^86Sr).为0.7045~0.7077,且主要集中在0.7045~0.7055的区间内,εNd(t)多数为正值。火山岩是地幔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张性构造环境,它们是天山一兴安造山带后造山期软流圈或地幔柱上涌所引起的岩石圈伸展作用、内蒙古-吉黑印支造山带造山期后的伸展作用和蒙古-鄂霍茨克残余洋“剪刀式”闭合所形成的拉张作用等综合效应的响应事件。  相似文献   
955.
前陆盆地构造活动的层序地层响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景彦  林畅松 《地学前缘》2000,7(3):265-266
前陆盆地位于造山带前缘与相邻克拉通之间 ,是在挤压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形成的一种逆冲挠曲沉降盆地。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 ,前陆盆地的构造活动 ,如逆冲作用、基底隆升、不同构造带特定的沉降过程等对层序界面、层序叠置样式、体系域发育演化等起着主导性的控制作用。沉积盆地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首先依赖于各种级别的不整合及其相应的整合界面的存在。在前陆盆地中主要的不整合层序界面往往是构造逆冲作用或构造与海平面变化叠加作用的结果。Wangoner等 ( 1995)的研究表明 ,美国BookCliffs前陆盆地的主要层序界面…  相似文献   
956.
在大量地震剖面综合解释的基础上,提出华北板块与北淮阳晚加里东一早海西期褶皱带的界线应在六安断裂,肥中断理解是华北陆壳型基底与其过渡壳型基底的大致分界。首次发现合肥盆地侏罗系之下存在以青白口系刘老碑组泥质岩为主滑脱层的印支期形成的由南向北滑脱冲断、主要卷入华北地台及其被动陆缘上元古-古生界的完整冲断体系,并认为侏罗纪盆地再生前陆盆地,编制了前侏罗系基岩地质图,;为研究华北大别及扬子三大块体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57.
运用火山地质学理论研究竹田头火山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采用火山活动旋回一火山构造-火山地层-岩性、岩相一体化思路对浙东谷来地区的竹田头复活破火山机构进行地质填图的一些认识,主要有如下五点:1.采用火山旋回一火山构造-火山地层-岩性、岩相一体化思路在火山岩区进行地质填图,取得了很好的地质效果;2.区域火山地层层序的厚定,首先应在同一旋回的火山岩区进行地质填图,取得了很好的地质效果;2.区域火山地层层序的厘定,首先应在同一旋回的火山机构内,测制剖面,厘  相似文献   
958.
吉.   《火山地质与矿产》2000,21(3):199-209
通过乌克兰地盾地磁异常与地质调查结果的拟合确定基底一种新的褶皱类型-断裂性褶皱,已经表明,剪褶皱机制是上叠构造中形成褶皱的原因。建议利用地质-地球物理综合方法来研究前寒武纪互相交切的褶皱。  相似文献   
959.
几类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3,自引:11,他引:12  
叠前深度偏移是解决复杂地质构造成像的有力手段,关于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的研究一直是勘探地球物理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在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对若干类型方法研究背景及现状、基本原理及方法特点等进行分析,目的在于作为研究工作的起点,把握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的发展趋势,以期生成适合我国复杂油气储集特点的地震成像方法及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60.
太行山早前寒武纪杂岩的同位素年代学和地质事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通过对太行山前寒武纪杂岩地质学和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 ,确定了太行山的地质事件主要有 5期 .新太古代早期玄武质岩浆喷发和石英闪长质 英云闪长质岩浆侵位 ,形成阜平片麻岩的角闪斜长片麻岩和TTG片麻杂岩中变质基性岩包体 .新太古代晚期麻粒岩相变质和黑云斜长片麻岩侵位 .新太古代末期至古元古代早期伸展隆升 ,形成城南庄大型变形带 ,沿着伸展变形带变质基性岩脉侵位 .古元古代晚期 (吕梁期 )太行山前寒武纪杂岩重新活化 ,构造隆升 ,南营片麻岩侵位 ,之后形成龙泉关韧性剪切带 .古元古代末期形成区域性花岗质伟晶岩 ,代表吕梁运动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