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0篇
  免费   653篇
  国内免费   756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242篇
地球物理   680篇
地质学   2559篇
海洋学   177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151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91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5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黄晶莹 《湖南地质》1994,13(2):71-74
东山峰背斜寒武系地层分布区内,B,Li元素的水系沉积物测量平均值分别为177.78×10-6、220.0×10-6,衬值分别为2.32、5.07,Rb/k比值为0.0062。这些地球化学特征具典型的指相意义,反映出本区在早寒武世晚期至中、晚寒武世期间为一高盐度、强蒸发的泻湖相沉积环境,可与现代盐湖相环境类比。  相似文献   
152.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系统总结了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的地质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该蛇绿岩由变质橄榄岩、堆积岩、席状岩墙、枕状玄武岩与块状玄武岩和放射虫硅质岩组成。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蛇绿岩形成于洋脊扩张环境。该蛇绿混杂岩带是义敦碰撞造山带大地构造相中的弧前混杂带相。  相似文献   
153.
前陆盆地的识别及形成演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杜小弟  左权 《世界地质》1994,13(3):11-14
前陆盆地的识别及形成演化杜小弟,左权,刘万洙(能源地质系)(博物馆)(能源地质系)0前言前陆盆地是介于褶皱山系与相邻克拉通之间的沉积盆地。其组成三要素是:褶皱山系、克拉通和盆地,缺一不可,典型实例是环绕瑞士阿尔卑斯山的磨拉石盆地。前陆盆地这一概念是D...  相似文献   
154.
北祁连山寒武—奥陶纪硅质岩岩石化学特征及形成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低散热发动机的发展,并对其缸内换热、缸内燃烧过程的变化以及提高热效率的可能性进行了评述,提出了该领域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5.
湖南板溪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献林 《矿产与地质》1994,8(3):169-177
对矿床不同类型岩石,矿物及断裂构造等的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锑作为矿床成矿元素,其迁移方式以渗滤为主,扩散次之,锑晕一般较窄,呈狭长带状或线状,连续性较差;砷作为矿床探途元素,其迁移形式以扩散为主,渗滤次之,砷晕具有宽广连续的晕带。砷锑复合异常对寻找盲脉或半盲脉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经过15年的探采实践证明,利用砷锑作为主要指示元素的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在该区取得良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56.
前陆盆地类型及褶皱-冲断层样式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刘和甫 《地学前缘》1995,2(3):59-68
Dickinson正式引入前陆盆地这一术语并提出周缘前陆盆地和弧后前陆盆地两种成因类型。根据中国西北部盆地的构造位置,笔者又提出再生前陆盆地和分割前陆盆地两种类型。按前陆盆地中褶皱-冲断层关系可以分出系列褶皱-冲断层样式:从断弯褶皱、断展褶皱到断滑褶皱。褶皱-冲断层样式的发育决定于最初为应力轨迹所切割的不稳定面,而确定应力轨迹的主要因素是埋藏深度和区域构造作用。因此断滑褶皱大多数发育在地下浅处,而断弯褶皱主要发育在地下较深处。  相似文献   
157.
西藏拉萨地区地层系统及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鸿飞 《西藏地质》1995,(1):128-137
拉萨-波密地层分区西部的拉萨地区,地质工作程度较高,地层系统已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地层记录的地壳构造变动和沉积环境和演化历史,基本清楚。  相似文献   
158.
159.
本区早前寒武纪地壳曾经历了三期区域变质和变形作用:中太古宙最早期是上壳岩系沉积的形成,后来在2.605Ga时发生角闪岩相区域变质作用,至晚期是英云闪长岩的侵位,并伴生有韧性剪切变形;晚太古宙时期,上壳岩系和英云闪长岩于2.538Ga前后发生低角闪岩相变质,在晚期出现NE向韧性剪切变形事件;至早元古宙时期,早期是黑云钾长花岗岩侵入活动,大约在2.380Ga时发育了绿片岩相变质,并发生二次浅层次的NW  相似文献   
160.
用平面波延拓方程进行地震数据的叠前速度反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讨论地震勘探数据的叠前速度反演方法及其在海洋地震勘探数据上的反演试验.反演主要的计算步骤是:1.采用Fourier-Hankel变换把球面波分解为平面谐波;2.用平面谐波的延拓方程将上行波与下行波同时向下延拓,并计算每一层底部的反射系数和下一层的波阻抗;3.用最小二乘法从波阻抗中确定该层的声波速度.重复第2步与第3步,直到某一预定深度时结束.通过反演试验,对地震振幅比例的改变,子波变形,以及第1层速度和密度的误差对反演方法的稳定性及其精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还通过实际海洋地震勘探数据的反演试验,对这一方法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前景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