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8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32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地学前缘》2013,(5):264
1办刊方针《地学前缘》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北京大学合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主题性学术期刊。自2006年改为双月刊出版。其办刊方针是努力在地学工作者中树立前缘研究意识,以地学前缘研究为牵动力,推动地学事业的发展,为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本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双百"方针、"洋为中用",发表国内外地学前缘研究成果、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52.
从冰前风沙地貌初看普若岗日冰原的形成演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野外实地考察和室内样品分析表明,位于普若岗日冰原西侧冰川前缘带的大片风沙地貌,直接发育在冰碛之上,并以冰碛为主要物质来源,与冰川运动和冰原环境具有密切的联系,是相关冰川和冰原形成演化过程的良好反映与记录.结合沙丘沉积序列中的沉积构造测量、粒度分析及腐殖质夹层的14C测年等结果,初步得出:普若岗日冰原至少形成于18kaBP;冰原降水可能主要来自西风降水;18kaBP以来,冰原在总体上处于收缩过程,在约108kaBP来,冰原西缘的零平衡线的年均水平退缩速率约为088~102m·a-1,铅直升高速率约为24~32mm·a-1。  相似文献   
53.
吴学益 《地学前缘》2000,7(1):122-122
(1)成矿系统———一个地区的矿产总体是一个复杂巨系统网络。成矿系统为特定时空域中从矿源生成到矿质定位全过程所形成的工业与非工业矿化 ,与矿体生成有联系的中间产物 ,反映成矿作用的各种指示物以及卷入成矿系统空间的自然地质的体系总和。在成矿系统建构中 ,构造因素占有重要位置 ,但不应把它当作决定性因素。厘定成矿系统 ,关键因素之一在于摆正大地构造因素的位置 ,正确理解“构造控矿”的正确含义 (李人澍 ,1996 ) ,构造地球化学强调多种因素的综合效应。因此 ,近年来着重研究矿床的“多因复成”成矿特征(吴学益等 ,1997)及成矿控…  相似文献   
54.
东海陆架前缘斜坡(冲绳海槽西坡)北部的断块隆脊地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海陆架前缘斜坡(冲绳海槽西坡)北部的断块隆脊,是呈长条形的脊状台式隆起,位于29°30′N-31°10′N;128°00′E-128°20′E之间。其由NNE向链状排列的断块山地组成,且与NNE向的断裂构造相一致,其顶部水深约300m~400m左右。从实测单道地震剖面看,隆脊的东西两侧均有断层出现。隆脊西坡倾向陆架一侧,坡度大,有的地方坡度超过10°;而东侧坡度较缓,仅1°左右,缓倾至海槽西坡坡底,并以沟坎式与冲绳海槽槽底相连。冲绳海槽地区的构造运动,使隆脊地区受到断裂构造的作用。NNE向的大断裂使该隆脊位置的东西两侧断裂下降而中间抬起,加之下部岩浆上侵,显现出链式排列的断块山地,表现为一条长形的断块隆脊构造地貌体。推测该地貌体形成的时期较晚,它是与断层的发生同时期形成的。  相似文献   
55.
《地学前缘》2016,(4):71
正为服务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我国科技发展和学术繁荣,进一步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学术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合理引导科技工作者科研成果传播行为,不断优化学术生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于2015年11月3日联合发文(科协发学字[2015]83号),就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的作用提出意见。现非连续性地摘录部分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56.
《地学前缘》2016,(4):165
<正>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5年最新统计资料,《地学前缘》荣获"2014年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地学前缘》在地球科学综合类期刊中期刊综合评价总分84.5分和核心影响因子1.721均居第1位,核心总被引频次4155次居第2位。《地学前缘》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清  相似文献   
57.
长江三角洲前缘地区晚第四纪沉积的孢粉与环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玉兰 《海洋学报》2005,27(4):82-87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前缘地区高桥G2孔、上海斜2孔等晚第四纪地层的孢粉研究,划分出了6个孢粉组合带,并结合临近钻孔的孢粉研究资料,恢复了本地区植被演替、气候波动的六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稀疏的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反映气候冷干(晚更新世晚期);第二阶段为针叶、阔叶混交林草地,反映气候温凉略湿(前北方期);第三阶段为含常绿阔叶树的针叶、阔叶混交林,反映气候温和略干(北方期);第四阶段以栲属、青冈栎为主的常绿阔叶林,反映气候暖热潮湿(大西洋期);第五阶段是以栎、松、蒿为主的针叶、阔叶混交林,反映气候温和略干(亚北方期);第六阶段是以落叶栎类、常绿栎类、松为主的落叶阔叶、常绿阔叶、针叶混交林草地.这六个阶段为本地区的地层年代划分和对比提供了可靠的证据,为晚第四纪古植被、古气候、古环境的重建提供了孢粉学资料.  相似文献   
58.
电气石因其特殊的物理性质而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并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应用专利.目前国内外对电气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晶体矿物学、找矿矿物学和岩石矿物学、晶体物理化学特性、矿床资源特征4个方面.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围绕电气石的晶体结构和电气石物理特性的内在动因等,中外学者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基础研究,并在利用电气石的化学成分判断成矿、成岩地质环境方面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近几年,国内外利用电气石的物理特性制造环保、保健产品等获得突破,展现了电气石的良好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9.
关口断裂位于龙门山褶皱-冲断带前缘,根据构造线走向和典型地震剖面构造变形样式可划分出北、中、南三段。北段走向为北东50°,构造变形模式总体为不整合面所限制的基底卷入式前展型逆冲叠瓦式构造组合;中段走向为北东30°,构造变形模式为双滑脱层所控制的分层滑脱断层垂向叠加组合;南段走向为北东30°,变形模式为二叠系内滑脱层所控制的箱状背冲式构造组合。构造变形过程主要经历了印支晚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三个阶段。物理模拟实验证实北段变形的主控因素为斜向挤压(NW300°)和须家河组四段底部发育的高黏度滑脱层;中段变形的主控因素为正向挤压和双滑脱层的垂向叠置;南段变形的主控因素为正向挤压和二叠系内部低黏度厚层滑脱层的均匀分布。利用剖面模拟实验结果估算出的关口断裂不同构造段不同时期挤压构造变形强度(缩短率)不同,总缩短率表现为中段最大(39.63%),南段次之(34.93%),北段最小(32.72%)。印支期缩短率与总缩短率特征相似,中段为28.79%,南段为19.88%,北段为14.68%,而燕山期缩短率却表现为北段最大(18.04%),南段次之(15.05%),中段最小(10.84%)。  相似文献   
60.
措勤—纳木错缝合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