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6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291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881篇
海洋学   4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5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沉积盆地异常低压与低压油气藏成藏机理综述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地下异常低压主要有两种成因:抬升—剥蚀反弹和在介质孔隙度、渗透率非均质性条件下的区域地下水稳态流动,而化学渗透与流体“冷却”在低压形成中只起次要作用。根据圈闭类型、储盖组合及成藏过程,将低压油气藏分为三种类型:①常规地层型(除砂岩透镜体外)低压油气藏,低渗透岩石通常起遮挡作用,底水与边水不发育;②砂岩透镜体低压油气藏,通常分布于盆地中心的深部,具有不含水、充满油气的特点,油气的充注和水的排出与构造抬升之前压实作用、超压引起的水驱裂缝和毛细管力的作用有关,抬升—剥蚀引起的异常低压导致水由砂岩向页岩的流动有助于油气藏中水的排出;③深盆区低渗透储层低压气藏,通常分布在含水层的下倾方向(气水倒置),异常低压是由于构造抬升致使超压向低压演化的结果。实例研究表明,构造抬升盆地中的低压系统是一个水动力相对封闭的体系,有利于油气的聚集与保存。  相似文献   
22.
华山新生代隆升-剥蚀历史的裂变径迹热年代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合分析前人的热年代学数据发现华山地区自晚白垩世以来至少经历了三次快速隆升阶段,在120—57Ma间华山经历了缓慢隆升过程,约57Ma以来华山开始相对渭河地堑的快速隆升。其中,57—42Ma间、32—22Ma间和约8Ma以来均为相对快速隆升阶段,视隆升速度约为0.18~0.23mm/a;而42—32Ma问和22~8Ma间则为相对缓慢隆升过程,视隆升速度约为0.01mm/a。约57Ma以来华山的隆升—剥蚀量约为8.5km,平均隆升速度约为0.15mm/a;约32Ma以来的总隆升幅度约为4.5~5.1km,平均视隆升速度约为0.14~0.16mm/a。晚中生代以来华山的隆升过程实际上反映的是东秦岭的隆升过程,与区域地貌结构和周缘断陷盆地的演化过程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它表明东秦岭地区的三级等高峰顶面是120—57Ma、42—32Ma和22~8Ma间山脉缓慢隆升—剥蚀的结果,同时反映57—55Ma是渭河盆地开始快速裂陷和秦岭北麓正断层开始强烈活动的时间。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念青唐古拉山冰碛地层划分及冰碛物同位素测年,发现最早一期冰碛物形成于0.7~0.6MaBP,指示自中更新世以来念青唐古拉山脉开始隆升,主峰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冰川剥蚀作用,形成了大面积分布的冰碛高平台;0.2~0.14MaBP念青唐古拉山又快速隆升,并堆积了刚刚伸出各大沟谷口的高侧碛;0.07~0.03MaBP念青唐古拉山再次小规模隆起,形成各大沟谷内的侧碛和终碛垄;0.01Ma BP还有小规模冰川活动。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地区的冰川剥蚀作用反映出的山脉隆升过程,可较好地与青藏高原的隆起过程相对比,它应是青藏高原隆升的响应。  相似文献   
24.
介绍了黄壁庄水库副坝塌坑Ⅳ76+1槽段进行的安全监测设计及根据此设计进行的安全监测实施,根据取得的监测资料解决了一直未能确定的主要变形地层的问题,为水库的加固施工和后期的运行安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5.
本文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对辉锑锡铅矿{100}解理面的表面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清晰的原子级分辨率图像,并观察到辉锑锡铅矿结构中因两种基本构造层不匹配而导致的调制波结构及超结构长周期现象。同时还观测研究了辉锑锡铅矿的表面微形貌特征。  相似文献   
26.
小秦岭金矿含金石英脉中黄铁矿晶体的表面微形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分干涉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对小秦岭金矿含金石英脉中黄铁矿晶体的表面微形貌进行了研究。黄铁矿晶体的{210}面上发育自由生长层,表明{210}面是F面,其生长机理受二维成核层生长所制约。除简单的五角十二面体外,其他形态黄铁矿晶体的{210}面上也发育有自由生长层。{210}面上的正条纹有些是由{100}面上生长层的边缘台阶在{210}面上叠堆形成,另一些正条纹则是{210}面上生长层边缘台阶堆叠的产物。透射电镜和电子衍射花样研究表明,负条纹黄铁矿晶体是由30~50nm大小的核团经自动定向附生作用形成,每个核团不是单晶体,而是由许多早先在溶液中形成的小微晶聚合而成。这些特征表明负条纹黄铁矿晶体是在溶液过饱和度极高和温度梯度小的理想环境中形成,它的形成与杂质无关。PBC理论和唐纳-哈克定律能较好地解释自然界中黄铁矿晶体{100}面上普遍发育自由生长层、而{210}面上自由生长层极为罕见的原因。除日本释迦内矿区黑矿之上的浮岩凝灰岩中产生出负条纹黄铁矿晶体外,在石英脉型金矿床中也有负条纹黄铁矿晶体产出。  相似文献   
27.
电子探针化学测年技术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探针主要应用于固体无机材料的微区化学成分定量测定和表面形貌研究。近十年来电子探针化学测年技术发展迅速,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在简单介绍该技术发展历程后,进一步详细介绍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样品制备与分析、年龄计算方法等内容,最后讨论了该技术的优缺点,同时指出电子探针测年技术在地学中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8.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常用于磁铁矿原位微量元素分析,按照校正策略不同,主要分为内标法和无内标法。内标法需要用电子探针(EMPA)预先测定磁铁矿中内标元素Fe的含量,过程较繁琐,且待测元素含量会受到内标元素含量测定的影响。本文采用铁含量较高的玄武质玻璃BCR-2G、BIR-1G、BHVO-2G和GSE-1G作为外标,避免了内标元素含量的测定,建立了无内标-多外标校正LA-ICP-MS测定磁铁矿微量元素组成的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测定了科马提岩玻璃GOR-128g和自然岩浆磁铁矿BC 28的微量元素组成以评估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科马提岩玻璃的测定结果与推荐值及前人内标法的测定值一致,多数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RSD5%;自然岩浆磁铁矿的测定结果与推荐值相比,多数元素的RSD7%,低于前人内标法的RSD(15%)。由此说明无内标-多外标法可以实现富铁硅酸岩或磁铁矿微量元素含量的准确校正,克服了基体效应的影响。因此,无内标-多外标法是一种原位测定磁铁矿微量元素含量的快速、准确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9.
撞击坑是月表最典型的地质单元,其溅射物作为撞击坑的坑外组成部分可分布到距离坑中心10个直径距离之外的区域,因此撞击溅射物也是月球地质编图中最重要的表达要素之一。本文使用月球勘测轨道器(LRO)的激光高度计(LOLA)数据、广角相机(WAC)影像、窄角相机(NAC)影像以及Clementine的UVVIS多光谱数据,研究了哥白尼纪正面月海区直径31km的Kepler撞击坑和背面月陆区直径30km的Necho撞击坑。哥白尼纪撞击坑溅射沉积物可以分为三个相:连续溅射沉积相(CE)、不连续溅射沉积相(DE)和辐射纹(CR)。连续溅射沉积相分布在最大约2.6个半径范围之内,不连续溅射沉积相分布在最大近11个半径范围之内,辐射纹分布在最大近29个半径范围之内。本文强调了多源数据结合在识别撞击坑溅射沉积物中的作用,对Kepler坑和Necho坑溅射沉积物进行了填图,不对称分布的特征表明这两个坑可能形成于倾斜撞击。  相似文献   
30.
鲁麟  梁婷  陈郑辉  王登红  赵正  陈伟 《地质学报》2018,92(3):560-574
江西银坑矿田的牛形坝-柳木坑矿床是赣南于都-赣县矿集区典型的金银铅锌多金属矿床。根据野外调研、系统矿相学研究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表明铋在牛形坝-柳木坑矿床中是一种重要的伴生矿化金属元素,呈独立矿物或呈微细矿物包体分布在早期硫化物内部或边缘。铋矿物种类丰富,主要包括块硫铋银矿、硫铋银矿、板硫铋铜铅矿、针硫铋铅矿、硫铜铋矿、库辉铋铜铅矿、辉碲铋矿等。与同一矿集区石英脉型盘古山钨铋矿床相比,两矿床铋矿物种类均出现Pb-Ag-Bi-S、Te-Bi-S元素组合,赋存形式和含量有所不同,Cu-Pb-Bi-S元素组合仅在牛形坝-柳木坑矿床出现。矿床属于Au-Bi-(低Te)-S体系,铋盐矿物形成于中低温、中高密度、低盐度的成矿环境。从岩浆中分馏出来的成矿流体发生减压沸腾迫使大量蒸汽相逸散,硫逸度增加,铋主要以硫络合物形式运移,随着黄铁矿等硫化物沉淀,硫被大量消耗形成金矿物和碲化物(碲银矿)。成矿流体演化过程中由于温度和硫逸度进一步降低导致在成矿后期沉淀出大量铋硫盐矿物。成矿过程中的Bi促进金的迁移富集。铋矿物在两矿床中的赋存特征、化学成分、形成环境以及沉淀机制等表现出差异,说明铋具有成矿选择性,起到对成矿物质示踪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