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63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30篇
海洋学   71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60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应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对Muenzhigraptus一属的一些构造进行研究发现,在其原胎管和线管壁上均发育有纵脊,线管纵脊是原胎管纵脊向线管的延伸,纵脊的形成晚于原胎管壁及线管壁的形成。Muenzhigraptus的副胞管呈简单管状,随着正胞管在笔石体始部呈末端孤立至笔石体末部变为直管状无孤立部分,相应地,副胞管在笔石体始部至末部绕过正胞管背缘弯曲生长逐渐转为直管状  相似文献   
72.
73.
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及邻区特提斯海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地质》1991,(1):1-10
  相似文献   
74.
本文描述的伊朗珊瑚(Iranophyllum)是1971和1984年第一区调队在新疆南部昆仑山下二叠统黄羊岭群和叶桑岗组采集的,共4新种和1未定种,名单是:Iranophyllum xinjiangense(sp.nov).Ir.kunlunense(sp.nov.),Ir.clisiophylloides(sp.nov.),Ir.neoclisio-phylloides(sp.nov.),Ir.sp.A等.与其共生的有(?)类:Sumatrina annae,Verbeekina of.verbeeki,paraverbeekina of.umbi-lcata,Polydiexodina sp.,Yangchienia sp.,Neo-misellina sp.,parafusulina sp.,Chusenella sp.,Afghanella?sp.,腕足:Neospir-ifer sp.,Martinia sp.,Stenoscisma sp.,Waagenoconcha sp.,四射珊瑚:Amplexo-carinia sp.,Huangophyllum sp.,Lytvolasma sp.,plerophyllum sp.等.因此,含Ira-nophyllom的黄羊岭群和叶桑岗组应属同一层位,它们与新疆喀喇昆仑地区空喀山口组、西藏阿里地区龙格组及文部组是相当的.  相似文献   
75.
本研究将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技术(cross priming amplification,CPA)与核酸试纸条相结合建立一种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快速可视化检测方法。针对副溶血性弧菌特有的不耐热溶血素基因tlh的六个不同区域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和一对检测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确定了最佳反应体系。CPA-核酸试纸条方法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对纯培养物的检测灵敏度达到58 cfu/m L,对污染牡蛎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灵敏度为5.2 cfu/g,比传统的PCR技术灵敏度提高了10倍,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技术与核酸试纸条相结合的方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且能有效防止污染,可用于现场及基层单位副溶血性弧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76.
本文采用一种复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方法和滤波技术,对1978—79年冬季全球冬季风实验资料系列FGGE-Ⅲb进行分析,尤其对东亚地区时间尺度10—20天的主要行星尺度环流分量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影响气压和厚度场的决定性因子是冷季风潮,受季风潮影响200百帕上无辐散风u_φ第一模态以1—2天滞后沿经向和纬向有类似于季风潮的传播;季风潮振动导致局地经向环流相应变化,以无旋风V_X第一模态表示的Hadley环流几乎无经向传播但有明显的纬向传播,并在传播过程中加强;热带对于副热带存在反馈并通过u_φ第二模态实现。在急流入口处u_X第二模态表示次级环流的存在,其水平尺度约20个纬距。  相似文献   
77.
杨吝 《海洋信息》1997,(5):20-21
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河口对虾拖网作业遍及5个渔港,年产值约700万澳元,与世界大多数对虾拖网渔业一样,大量非目标生物,即副渔获,与目标对虾一起被附带捕获。 80年代中期,虾拖网渔业的副渔获成为各国家日趋担忧的问题。1990年~1992年为期3  相似文献   
78.
34株副溶血弧菌16S-23S rDNA间区多态性DGGE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PCR-DGGE)分析比较了34株分离于环境和水产养殖动物体内的副溶血弧菌及标准株16S-23S rDNA间区(Intergenic Spacer Region, ISR)的多态性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 34株副溶血弧菌的ISR经PCR-DGGE电泳后均能分离出4―10条条带, 共计产生15个多态性位点.所有菌株聚为H、I、J、K四大簇, 株间遗传差异最大为株A18和A25, 遗传距离达到0.4.ISR PCR-DGGE方法为副溶血弧菌基因分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9.
副溶血弧菌广泛分布于海洋环境中,虽然大多数环境菌株并非致病菌,但它们常常携有毒力基因,从而具有潜在的致病性。本文从黄海(山东青岛)海水中分离到一株副溶血弧菌D3112,对其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溶血实验和人工感染实验等。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D3112并不含有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性标志溶血素基因tdh和trh,这与PCR检测结果一致,但含有其他溶血素基因以及多种毒力相关基因。生物学实验显示,该菌可产生明显的溶血现象,而且具有蛋白酶、明胶酶、脂酶和淀粉酶活性,但是缺少卵磷脂酶活性。人工感染实验表明副溶血弧菌D3112具有致病性,感染斑马鱼的半致死剂量约为5×105CFU。药物敏感实验证明了D3112具有多重耐药性。本文对海洋环境中的副溶血弧菌D3112同时开展了基因型和表型研究,为准确评价环境细菌的潜在致病性提供了有用的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80.
锯缘青蟹混合感染症致病菌的分离鉴定与感染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汕头市牛田洋水产养殖区的患病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中分离纯化到2株优势细菌,在TCBS培养基上生长,颜色呈黄色的命名为HY,呈绿色的命名为HG,两者都是革兰氏阴性杆菌.人工感染此两株细菌的健康青蟹均产生与自然病蟹相同的症状和组织病理变化,并导致死亡,说明它们都是青蟹的病原菌.以这两种细菌的DNA为模板,采用细菌16S 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测序后分别获得HY的1509bp和HG的1532bp核苷酸序列.通过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合细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HY和HG分别被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这是首次报道嗜水气单胞菌为青蟹的病原菌.两种病原菌均对阿莫西林、氧氟沙星、庆大霉素、链霉素高度敏感,对磺胺嘧啶、甲砜霉素中度敏感,对青霉素钠不敏感.采用嗜水气单胞菌浸泡感染或注射感染青蟹,发病后进行阿莫西林药浴3天,均获得100%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