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0篇
  免费   761篇
  国内免费   1809篇
测绘学   113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168篇
地质学   5486篇
海洋学   376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321篇
自然地理   120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214篇
  2014年   340篇
  2013年   281篇
  2012年   368篇
  2011年   295篇
  2010年   278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223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180篇
  1997年   208篇
  1996年   226篇
  1995年   189篇
  1994年   127篇
  1993年   148篇
  1992年   174篇
  1991年   203篇
  1990年   162篇
  1989年   93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5篇
  1974年   4篇
  1946年   4篇
  1943年   2篇
  194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1.
采用镍锍火试金法结合ICP-MS分析了12个北大别白垩纪镁铁-超镁铁岩样品的Ir,Ru,Rh,Pt和Pd的含量,结果显示铂族元素(PGE)的含量较低,原始地幔标准化后的PGE分布模式呈正斜率型,PPGE相对原始地幔略微亏损,而IPGE强烈亏损,Pd/Ir值远高于相应的地幔比值。这些镁铁-超镁铁岩中PGE的强烈分异是地幔低程度的部分熔融过程中,PPGE主要受硫化物控制,而Ir则存在于非硫化物相如尖晶石,可能还有合金之中造成的。同时,铂族元素的分布特征表明这些镁铁-超镁铁岩是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  相似文献   
32.
四川木洛稀土矿床碳酸岩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木洛稀土矿床成因上与碳酸岩-碱性杂岩密切相关。碳酸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CaO/(CaO+MgO+FeO+Fe2O3+MnO)比值在95.7%~99.6%,为方解石碳酸岩。碳酸岩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Zr、P,高Zr/Hf和La/Nb值,低Sm/Nd和Rb/Sr值,暗示岩石来自富集地幔EMI。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木洛碳酸岩是在峨眉山地幔柱地幔遗存物经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再次活化的产物,但碳酸岩熔浆在上侵过程中受到地壳物质混染。碳酸岩-碱性岩熔浆带来大量稀土元素,并在喜马拉雅造山期造山运动派生的局部引张部位成矿。  相似文献   
33.
洛川黄土-红粘土序列铁氧化物组成及其古气候指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洛川黄土、古土壤和红粘土中磁性矿物组成、成因和相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土磁性矿物以风尘磁铁矿为主,少量的成土赤铁矿和成土磁赤铁矿;古土壤磁性矿物以成土磁赤铁矿为主,成土赤铁矿次之,少量的风尘磁铁矿和赤铁矿;红粘土磁性矿物以成土赤铁矿为主,风尘磁铁矿和成土磁赤铁矿次之,少量风尘赤铁矿。黄土、古土壤和红粘土磁性矿物组成差异,反映了其形成期不同的古气候特性以及不同气候条件下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强度的差异。干冷的冰期,黄土弱成土作用形成了以粗颗粒的风尘磁铁矿核 赤铁矿边的磁化率载体。间冰期的温暖湿润的古气候最有利于生物活动,强烈生物活动导致古土壤中大量纳米超细磁赤铁矿/磁铁矿产生,形成以磁赤铁矿为主,风尘磁铁矿核 赤铁矿边为辅的磁化率载体。红粘土成壤期,强降雨强蒸发的长干短湿的高温炎热的古气候使得红粘土化学风化强烈,生物地球化学活动较弱,形成以磁铁矿核 赤铁矿边和磁赤铁矿核 赤铁矿边的磁化率载体。黄土、古土壤和红粘土磁性矿物组成、磁性矿物相关系是其形成期独特的古气候指示。  相似文献   
34.
由共聚法制得的铁铝复合交联剂交换钠基蒙脱石层间的水合钠离子,再经SO42-改性处理制备了铁铝复合层柱粘土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利用xRD、FT-IR和BET法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乙酸正丁酯的合成反应为探针反应对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测试.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铁铝复合交联粘土SO42-改性最佳工艺条件.研究了催化剂对探针反应的选择性及重复使用情况.结果表明:在由实验确定的最佳改性工艺条件下,乙酸的转化率达92.2%,反应中无副产物产生,催化剂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35.
长江河口洪水造床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据多年实测资料统计 ,长江口年径流总量 92 4 0亿m3,年输沙量 4 .86亿t,洪季的径流量和输沙量分别占全年总量的71.7%和 87.2 %。如遇洪水年 ,当洪峰流量超过 6 0 0 0 0m3 s时 ,中、下游河道水位明显抬高而进入防汛警戒状态 ,河床有明显冲淤变化 ;洪峰流量超过 70 0 0 0m3 s时 ,新生汊道及切滩串沟频频出现 ,给河口治理及深水航道开发带来重要的影响。从长江河口河槽演变基本特征及南港、北槽底沙输移强度引证长江洪水在河口地区的造床作用  相似文献   
36.
南黄海中部沉积岩心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南黄海中部所取得的3个柱状样岩心资料,对该区域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层中稀土元素含量的变化反映了物源环境,为地层划分提供了有效的信息;相关分析表明,稀土元素与Ti,Co,Ni,Fe等元素呈正相关,而与Ca,Sr等元素呈负相关;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REE)分布模式也表明了研究区沉积环境有一次较大的变化;稀土元素的富集因子和判别函数研究表明,该区域的物质来源可能与黄河的物质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37.
应用^57Fe穆斯堡尔谱学的方法对南海经东北部和珠江口沉积特物进行了Fe的价态及相对组成的研究,了环境变化对南海东北部沉积物Fe的价态的影响,研究了珠江口沉积物Fe^2+/Fe^3+的比值和溶解态Fe含量与盐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38.
对被重新修正后的Goat直墙波压力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主要是对其无因次波浪力随基床肩宽和相对波变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发现,Goat法计算的无因次波浪力随基床肩宽的变化有一最不利肩宽,此不利肩宽与相对波高无关;在同一水深条件下,Goat法计算的无因次波浪力随对波高的增大而增大。此两点与试验数据不符。  相似文献   
39.
强潮河口围海工程对水动力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针对强潮河口边界地形复杂、岛屿众多、悬沙分布在口门以上、河段存在高含沙量浑浊带以及底沙级配分布宽的特点,给出了贴体正交曲线坐标系下非均匀悬沙、底沙数学模型的基本方程、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及动边界处理技术,对计算中经常遇到的几个关键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计算的18个潮位站潮位过程与原型吻合良好,8个断面的46条垂线同步流速、流向过程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多连通域复杂边界条件下非均匀不平衡悬沙与底沙的长时期的底床变形模拟问题。以瓯江口温州浅滩围海工程为例,应用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研究了强潮河口围海工程对水动力环境的影响问题,包括该工程引起的潮量变化、各水道流速变化及长时期的底床变形。  相似文献   
40.
黄河下游综合性治理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振环 《海岸工程》1992,11(2):1-29
黄河是世界上著名的多沙河,现行黄河口沉积了64%的泥沙,造成河口不断地摆动和改道,给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了许多困难,因此,治理黄河是当务之急。本文在理论和实验的基础上:(1)提出利用黄河本身所具有的自然条件治理黄河,即采用高压泵冲刷泥沙,使拦门沙的泥沙随流而向深海运移;(2)为了防止大水刷槽淤滩,小水塌滩淤槽,本文采用垃圾坑治理河道下游淤床现象。作者认为该措施是可行的,既节省了开支,又稳定了流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