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351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159篇
地质学   564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68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顺向斜坡岩体弯曲及蠕变—变曲破坏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32.
海冰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志军  隋吉学 《冰川冻土》1990,12(3):243-249
  相似文献   
33.
34.
35.
岩石蠕变过程中声发射活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培苓  李纪汉 《地震学报》1991,13(1):104-112
在常温下、单轴加压下对两种岩石完整样品进行蠕变破坏过程中声发射活动实验.根据实验获得的数据讨论了蠕变三个阶段中声发射活动特征.在瞬态蠕变阶段,随着加载,声发射活动逐渐增强;在稳态蠕变阶段,在较低的声发射活动背景上,可能出现较强的信号,声发射幅值-频度关系的 m 值可能稳定于某一低值,也可能下降;进入加速蠕变阶段,声发射活动水平增强,m 值下降加快,也可能表现为明显回升后再下降,并与岩石样品的性质有关.将蠕变破坏三个阶段中声发射活动与地震孕育过程中某些地震活动图象变化(如 b 值、前震活动)进行了联系,提出地壳岩石蠕变破坏机制形成前震——主震——(余震)型地震序列类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6.
斜压半地转模式中的非频散周期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3个通量矢量,从而将非线性平流项表示为3个通量矢量的旋度和散度,它们分别对纬向风和经向风的低频加速产生贡献。经过卷积运算,还建立了低频变化的动力学模型。给出了通量矢量E.、G1.、G2.等的空间分布及其相应的流函数与势函数的水平分布和时间演变,从而指出,瞬变扰动间的相互作用对流动具有低频加速作用。  相似文献   
37.
文章证明了模式在预报时段的位温误差,是由于在模式大气和真实大气中,该时段内位温变化过程的不同而造成的。还证明了原始方程的无加速定理对各强迫因子的线性分解同样适用于研究NWP模式热量误差的成因。对国家气象中心T42L9模式1992年1月和7月预报结果的动力诊断表明,模式对纬向位温分布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但在各纬带也存在明显的误差。通过无加速定理的分解分析,研究了这些误差的成因及改善模式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38.
高向群  黄茂桓 《冰川冻土》1994,16(3):259-264
应用人造多晶冰开展了正弦振动荷载和恒荷载压缩蠕变实验。振动应力的最大值为0.50MPa,最小值为0.34MPa,对时间的平均值为0.42MPa,实验频率在10^-2-5Hz范围内变动。恒荷载实验的初始应力为0.42MPa,实验温度一律为-1℃。当应变很小时(低于~0.14%)样品在一个振动周期内发生的可恢复应变随应变的增加而增加。一个振动周期内可恢复应变的量级为10^-4。振动荷载下样品最小平均应  相似文献   
39.
本文讨论了等离子体湍流对电子加速的两种模型:(1)假定在空间中存在一个空间均匀的等离子体湍流区,当具有一定初始分布的电子束通过此湍流区时,研究湍流场对电子束的加速过程;(2)在某一封闭的区域中,存在着具有一定初始分布和空间均匀的等离子体,当某种类型的等离子体波突然传入此等离子体区,然后考察此区中电子的加速过程。在这两种模型中,可能存在着某种电子消失机制。假定湍谱是幂指数形式,我们给出了不同类型湍流扩散系数的普遍形式。利用较简单的数学方法,求解了包括消失过程的一维准线性动力学方程,对于给定的初始分布,得出了分布函数的解析解,并给出了平均能量时间关系的表达式。另外,对于特定的湍谱指数,解出了当平行电场和湍流同时存在时的分布函数。最后,对所得结果进行了数值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40.
黄茂桓 《冰川冻土》1995,17(4):366-370
本简要介绍我国学1987年以来在国内外冰流动理论和试验研究中取得的进展,包括晶粒长大规律、异向性冰的第三蠕变、压剪联合作用下冰的流动以及全新世冰和冰期冰流动性质的差别等,并加以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