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196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98篇
地质学   774篇
海洋学   54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范祥发  王亮 《贵州地质》1998,15(3):229-233
本文以布格重力异常中分离出来的区域重力异常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黔中-黔东南地区的地质,物化探资料,提出了区内可能存在四条大断裂;首次揭示了“黔中地块”之下,有一个低密度体,可能酸性侵入岩体,又据他人建立的地壳3层重力理论模型,拟合该区区域重力场的变化,进一步证实这一地区地壳属于大陆型地壳的范畴等。  相似文献   
862.
研究发现,庐山东南麓中深变质岩系的顶部发育以糜棱岩、构造片岩为主体的顺层韧性剪切变形变质带,其上为滑脱断层和固态流动构造群落带及独具特征我多层滑脱构造形迹群。它们反映了前印支造山期伸展构造作用体制下形成的局部隆起-分层滑脱构造系特征。  相似文献   
863.
走滑断裂带的两类花岗岩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大型走滑断裂带,由于在水平方向的运动,导致两个区域发生扩张;另两个区域发生压缩。前者控制了拉分火山沉积盆地,形成了与火山作用同源的走滑—拉分张裂型侵入岩;后者控制了菱形地垒,形成了走滑—挤压隆起型花岗岩。这两类花岗岩同时产于同一走滑断裂带的不同部位,因其构造环境不相一致,在宏观上以被动就位和强力就位而有明显区分;在微观上以岩石化学等物质组分或趋近典型的张裂性花岗岩套,或趋近典型的挤压性花岗岩套,而泾渭分明。首次发现的这两类花岗岩并存的实例,为产于辽吉黑东部鸭绿江断裂带中的东宁老黑山—珲春农坪的走滑—拉分张裂型花岗岩套和浑江荒沟山走滑—挤压隆起型花岗岩套。它们形成的时代均属晚三叠世。  相似文献   
864.
关于新华夏系第四隆坳带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翔实的资料,论证了东亚地区新华夏系第四隆起带和第四沉降带的存在。阐述了其形态特征、构造成分与展布规律以及和其它构造体系的关系。概括了第四隆坳带自身的特点,并深入浅出地对诸如我国地势的三个“踏步”、中国的“母亲河”、“母亲江”缘何绕行,大地构造单元与地方病等问题一一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865.
巴音宝力格隆起带与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塞音山达砂岩型铀矿成矿省位于同一大地构造单元。隆起带上中新生代盆地内找矿目的层巴彦花组中发育了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与湖泊4种沉积体系;其中发育了潜水氧化带与潜水层间氧化带2种氧化带类型,前者主要发育于冲积扇、基底式古河道以及巴彦花组与上第三系不整合面部位碎屑岩中,后者主要发育于三角洲与建造式古河道碎屑岩中。隆起带上中新生代盆地内地表有铀矿化显示,深部铀矿化信息丰富,层巴彦花组中可能存在潜水层间氧化带与古河道2种砂岩铀矿类型。文中概括总结了隆起带上中新生代盆地内潜水层间氧化带与古河道砂岩型铀矿区域预测判据,提出了东部与西部地区以寻找潜水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为主,兼顾寻找发育于冲积扇前缘辫状河沉积体系碎屑岩中的建造式古河道砂岩型铀矿,中部地区以寻找基底式古河道砂岩型铀矿为宜的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866.
石柱古隆起区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加里东、海西-早印支、晚印支-早燕山、晚燕山-早喜马拉雅、晚喜马拉雅等五个阶段.海西期-早印支期、晚印支期-早燕山期是石柱古隆起形成并继承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发育了石炭系黄龙组、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等地层序列,厚度大于5 000 m,形成了多套生、储、盖成藏组合.三叠纪末的挤压(晚印支运动)对石柱古隆起的叠加导致了古圈闭的最终形成,圈闭高度达100m左右,隆起幅度达400~500m左右.此时,下志留统、下二叠统烃源岩埋深均大于2 600 m,已进入生气、生油高峰阶段.三叠纪及侏罗纪石柱古隆起是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及聚集区,侏罗纪末-白垩纪(燕山晚期)则是石柱古隆起圈闭的油气重新运移聚集的重要时期.石柱古隆起及周缘地区成藏条件优越,区内现今的圈闭群可认为是天然气勘探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867.
介绍了隆起带断裂构造型地下热水的形成机理与背景,并以铀为例对热水的成矿作用进行了研究。指出古热水排泄源地是铀成矿的有利地段,为水化学方法寻找水成铀矿床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68.
元谋断裂有强烈、复杂和多阶段的新活动,表现西盘先断陷成湖,后回升成阶地,并在东盘水平挤压下时而顺扭、时而反扭,使阶地变形、错位、掀斜,并在湖积中形成轴向或走向与主干断裂成向南或向北锐角相交的新褶皱与断层,构成新“人”字形构造。 此带地处滇西南北带中段,灾害性地震危情不如南、北两端严重  相似文献   
869.
滨岸相混控碎屑岩沉积体系是指发育在滨岸带,受河流、波浪和潮汐混合水动力作用产生的复合碎屑岩沉积体系。受区域构造、物源、古地貌、海平面变化和滨岸水动力控制,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区在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时期发育了辫状河三角洲、潮汐和波浪作用相互交替的滨岸相碎屑岩复合沉积体系。本文基于野外露头、钻井和测井等资料,开展了沙雅隆起区志留系—石炭系沉积层序、沉积相和沉积模式的综合研究,建立复合沉积体系的沉积学模式,包括:① 志留系—泥盆系的浪控- 潮控海湾沉积体系;② 下石炭统巴楚组的台地- 蒸发潟湖- 潮坪沉积体系;③ 下石炭统卡拉沙依组的河控- 浪控- 潮控三角洲沉积体系。下志留统柯坪塔格组滨岸滩坝和潮坪砂体、上泥盆统东河塘组冲积平原、海湾滩坝砂体和下石炭统卡拉沙依组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在塔北地区大面积分布,其冲积平原、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被后期潮汐和波浪作用改造后,形成潮汐水道砂体、河口坝砂体和滨岸滩坝砂体,物性条件明显改善,有利于形成优质储层区带。目前,滨岸混合水动力碎屑岩沉积体系已获得重大油气勘探突破,其沉积学模式可为塔北地区古生界碎屑岩油气勘探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70.
地热资源是指在某一未来时间内能被经济而合理地取出来的地球表面以下的地下热能.其表现形式可为蒸汽、热水及高温岩体等。河南省目前开发利用以地下热水为主。地下热水形成需有热储层、盖层、流通通道及热源4个因素;可划分隆起带地下热水和沉降带地下热水2种成固类型。1地热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