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6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196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98篇
地质学   776篇
海洋学   54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81.
通过岩芯观察、薄片鉴定、孔渗分析和测井解释等方法,对松辽盆地中央古隆起带南部基底酸性侵入岩类储层特征及优质储层主控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松辽盆地中央古隆起带南部基底酸性侵入岩主要为花岗闪长岩(富铝)与二长花岗岩,储集空间以裂缝和溶蚀孔为主,平均孔隙度为3.46%,平均渗透率为0.52×10-3μm2.优质储层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882.
鲁西隆起与临近盆地的新生代形成演化关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以博兴凹陷为研究靶区,通过对新生代各层位碎屑石榴石的高分辨率的精确定量分析,并根据石榴石成分的专属性和含量变化,探讨了鲁西隆起与临近盆地新生代的演化历史。研究表明,博兴洼陷新生代的物源主要是来自鲁西隆起和胶东地区,其中胶东地区始终是其主要的物源。而石榴石含量的变化显示,鲁西隆起在新近纪早期大幅度隆升,推测古新世至始新世早期和始新世晚期至渐新世早期可能有两次小规模的抬升  相似文献   
883.
李忠  许承武  石永红  李阳 《岩石学报》2009,25(12):3130-3140
针对华北济阳盆地南缘、鲁西隆起北麓的博兴洼陷新生代沉积,通过矿物分离、显微鉴定、探针分析与计算,发现古近系孔店组和沙河街组第四段中存在确凿的碎屑蓝闪石、冻蓝闪石、多硅白云母等高压矿物.结合同层位碎屑重矿物组合与区域碰撞造山带物源的对比分析,说明上述高压矿物源于胶东地区的苏鲁造山带,而其源岩是否与俯冲洋壳的折返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对碎屑蓝闪石等高压矿物物源进一步的讨论说明,它们极可能直接来源于苏鲁造山带,但不排除博兴洼陷同时期也接受了来自鲁西地区的剥露物质(含再旋回物源).因此,鲁西隆起-苏鲁造山带晚中生代-古近纪早期具有明显的东高西低的古地理特点,而自古近纪始新世中期45Ma左右(相当于沙河街组四段顶界年龄)古地势开始逆转.换句话说,45Ma以后鲁西隆起基本阻隔了直接来自苏鲁造山带的物源.  相似文献   
884.
车莫古隆起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在其主要发育期,古隆起南北两侧分别存在昌吉和盆1井西两个沉积凹陷,分布有白垩系、侏罗系和古近系等多套烃源岩。目前已在古隆起所在区域的南部发现了永进油田,在其北部发现了征沙村、沙窝地和莫西庄等油田或含油气构造,油层主要分布在侏罗系和白垩系,其中沙窝地、莫西庄和征沙村3个构造主要目的层为侏罗系三工河组,永进构造目的层为侏罗系头屯河组、三工河组、西山窑组和白垩系吐谷鲁群。为了揭示研究区原油的油源特征以及车莫古隆起对油源及成藏过程的影响,比较系统地分析了研究区原油及相关层位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油源对比;根据流体包裹体和烃源岩演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油气成藏特征,并结合构造地质资料讨论了车莫古隆起形成与演化对研究区油气源特征、油气藏形成过程及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构造或同一构造不同层位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饱和烃和芳烃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将研究区原油划分为五类,这五类原油在区域分布特征、油气来源及烃源灶位置等方面均存在差别。车莫古隆起的形成与演化、生油凹陷的展布特征及主要烃源岩的成熟演化历史共同决定了研究区不同油田或含油气构造烃源灶位置的分布及其转...  相似文献   
885.
鲁西隆起晚中生代以来伸展断裂特征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野外地质调查表明,鲁西隆起的伸展断裂十分发育,其构造样式复杂.主要形式为陡倾斜的伸展断裂和缓倾斜的滑脱断层组成的复合伸展断裂系统.陡倾斜的伸展断裂构成鲁西伸展断裂系的主体,是控制其南部凹陷沉积的边界断裂.断裂带中构造角砾岩、断层泥发育,并有小褶皱、擦痕等显示断裂活动的标志.缓倾斜的滑脱断层在鲁西隆起区广泛发育,分为深、浅两个层次,浅层次中最具规模的位于下寒武统与太古宇之间.滑脱面上盘的寒武系底部产生强烈的构造变形,褶皱和破碎带发育,下盘构造相对简单,仅挤压破碎.深层次滑脱断层发育在中地壳低速层处,控制着浅层次滑脱断层的形成与分布.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鲁西隆起的伸展断裂系统是由晚中生代以来两次大规模的伸展运动形成的,形成机制上,与中、新生代郯庐断裂的走滑活动、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以及岩浆上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86.
重新划分了歧口凹陷二级构造单元,解析了盆地中央隆起带,并指出中央隆起带是一个复合的构造系统,阐明了其变形机制。在此基础上,运用沉降史分析方法确定了歧口凹陷中央隆起带新生代形成演化过程。指出歧口凹陷中央隆起带的发育经历了多期、多幕的演化过程,自渐新世开始,隆起带的演化自西向东迁移,各个时期也具有自西向东沉降速率加快的趋势。古近纪沙河街组三段至二段(沙三至沙二)沉积时期,盆地主要受伸展作用控制,中央隆起带西段形成翘倾旋转断块;古近系沙-沉积时期,受深断裂走滑作用影响,中段形成地层平坦的地垒构造;古近纪东营组沉积时期,东段白东区形成大型复合滚动背斜,叠加新近纪走滑作用产生的正型负花状褶皱构造。  相似文献   
887.
镇远-贵阳断裂带活动历史及其对黔中隆起演化的制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镇远-贵阳断裂带两侧沉积地层、岩浆建造、宏观构造、微观构造及流体包裹体测温的研究表明,该断裂带在早古生代以前就已存在,在中奥陶世的都匀运动期间表现为南南东向的正滑,在志留纪末泥盆纪初的广西运动期间表现为右行的剪切和局部的拉张;中晚二叠世的东吴运动使断裂带再次拉张,并伴有钾镁煌斑岩[锆石U-Pb法年龄(261.3±8)Ma]侵入;断裂带还经历了侏罗纪-早白垩世早燕山期右行压剪、晚白垩世-渐新世的晚燕山期强烈挤压、左行剪切和中新世至今喜山期的挤压等多期复合的演化历程。断裂带在古生代的多期活动直接控制了黔中隆起南缘的演化。  相似文献   
888.
其昌岭基底隆起区泥盆纪.地层广布,在不同的区域沉积了不同的岩石组合.在分析研究了各岩石地层单位的基本特征和分布状况的基础上分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区域从时、空两个方面,对区内泥盆纪地层的基本格架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89.
根据诛罗纪自流井期、龙井期、沙溪庙早期的沉积演化和同沉积构造特征的对比,以及各地层间和界面特征分析,认为该区自流并期末发生了构造反转,形成了威远隆起,该隆起代表了威远背斜雏形,龙井期末的构造运动使隆起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90.
任一地区开展任一矿种找矿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一是成矿条件,二是成矿后的保存条件。就金刚石而论,作为幔源火山作用产物的金刚石原生矿的产出和成矿期古地面间存在密切的空间联系,矿床的保存与否和保存程度与古地面的剥蚀程度有关,故研究成矿后古地面的剥蚀一残存状况对金刚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