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53篇
测绘学   101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69篇
地质学   132篇
海洋学   39篇
综合类   62篇
自然地理   17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详细讨论了萝北井的年动态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萝北井各年动态变化曲线出现的W形异常与地下构造活动无关,主要是由于农田用水引起。  相似文献   
33.
本文基于MODIS NDVI时问序列数据集,运用Sen+Mann-Kendall趋势检验、Hurst指数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湖南省2000—2018年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演化趋势可持续性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湖南省植被覆盖整体较高,并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研究区植被与气温的相关性要强于降水.②近19年湖南省植被NDVI整体呈上升态势,增速为8.6%/10 a(P<0.001),其中显著和极显著上升的地区分别占10.3%、57.3%;主要分布在湘中与湘西北的林地、耕地区域;降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株潭等城市建设用地区域及洞庭湖平原的局部耕地区域.③未来湖南省植被变化可能向退化的恶性方向发展的面积占80.1%.  相似文献   
34.
结合黑龙江省河长制工作实际需求,本文提出了省级河湖遥感动态变化监测体系内容及方法,重点阐述了省级河湖遥感动态变化监测的总体技术路线,并详细描述了卫星遥感影像处理、内业采集、外业核查、变化分析及变化检测报告编写和图件制作、河湖动态监测数据库建设、河湖动态监管系统开发等关键技术.项目成果应用到河湖长制管理、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河湖监管执法及"清四乱"专项行动等工作中,全面提升了河湖治理和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35.
在简述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依据1986~2007年泉水流量系列观测资料,详细论述了区内下降泉、上升泉的年内和多年动态变化特征,对比分析了1967年、1984年、2006年测区各泉域泉水量和泉水总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变化特征。利用已有的潜水二维流水量数学模型,推递并建立了利用泉点周围节点水头(水位)预报泉水流量的数学模型,并对测区泉水总量未来15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报。结果表明,在现状节水灌溉条件下,由于出山径流量的增加和地下水开采量的减少,未来黑河干流中游地区的泉水资源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36.
生态修复区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是区域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可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的调控及效益定量评价提供依据。以辽西大黑山生态修复区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基于Erdas Imagine遥感软件和ArcGIS技术平台,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转移矩阵等指标,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探讨了其变化的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1.10 a间,耕地保持面积最大,其次是林地和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土地占总面积比例分别减少了28.43%和44.32%,林地、草地、城镇村及工矿交通、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占总面积比例分别增加了83.68%、10.75%、21.07%和162.74%。2.2000—2005年,林地的土地利用变化幅度最大,为12.42%,其次为未利用土地和草地;2005—2010年,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土地利用变化幅度最大,为24.82%,其次是草地、未利用土地和耕地。3.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和开发强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000—2005年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2005—2010年土地利用处于调整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入和转出主要发生在耕地、林地和草地之间。4.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可以较大程度地改变微地貌、减少地表坡度、提高植被盖度,在短时间使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发生较大变化,是其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37.
放牧牲畜排泄物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一种重要养分来源,对于维持草地土壤肥力和植被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尼龙网袋法监测了两种主要放牧牲畜牦牛和藏绵羊粪便干物质量及主要养分含量在降解过程中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牦牛和藏绵羊粪便在经过93 d的降解后,干物质量分别减少了30.9%和21.6%。到试验期末,牦牛粪便全碳和全氮含量显著降低,其值降至初始的81.8%和79.2%,而全磷和全钾的变化则不显著,表明碳氮减少量较磷和钾更为明显。藏绵羊粪便全碳和全钾含量在试验期末降至初始的87.7%和72.6%,差异具有极显著性,但全氮和全磷减少不显著。牲畜粪便在一个生长季内的降解和养分释放量较少可能使得其对土壤和植被产生的潜在生态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放牧过程中,牧民少量捡拾牲畜粪便用作生活资料将有利于维持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养分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8.
县级耕地质量等别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掌握区域耕地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对于科学制定基本农田保护、土地整治、耕地质量监测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位于农牧交错带的内蒙古达拉特旗为研究案例,根据2000年、2007年、2010年、2011年达拉特旗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同时依据国土资源部农用地分等和内蒙古上轮分等技术参数,分析了达拉特旗耕地质量等别时空变化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四个时期的耕地质量结果发生了显著变化,总体上耕地质量呈现增加趋势,且北部平原区尤为明显,南部丘陵区变化不大。这种耕地质量的变化与近年来开展的大规模农业结构调整和土地综合整治等工程密切相关。根据耕地等别时空变化特征,可以对研究区内的耕地等别演化方向进行预测,以期为制定区域耕地保护和土地整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9.
元胞自动机具有能模拟复杂动态系统的强大能力,本文采用了多约束条件的元胞自动机模型,以广东佛山市2000年、2006年和2012年建设用地的变化为例,从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综合考虑选取了高程、坡度、人口密度、道路交通、水系等对城市建设用地发展变化起决定作用的诸多因子,利用马尔科夫概率矩阵计算2000年~2006年建设用地变化,推算建设用地转移总量。结合Logistic-CA模型和决策树-CA模型,预测模拟了2012年的建设用地分布并与实际相比较,分析其整体精度和误差来源。结果显示基于CA模型的建设用地动态发展模拟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为城市的发展规划,过程演变提供虚拟的实验手段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0.
元胞自动机具有能模拟复杂动态系统的强大能力,本文采用了多约束条件的元胞自动机模型,以广东佛山市2000年、2006年和2012年建设用地的变化为例,从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综合考虑选取了高程、坡度、人口密度、道路交通、水系等对城市建设用地发展变化起决定作用的诸多因子,利用马尔科夫概率矩阵计算2000年~2006年建设用地变化,推算建设用地转移总量。结合Logistic-CA模型和决策树-CA模型,预测模拟了2012年的建设用地分布并与实际相比较,分析其整体精度和误差来源。结果显示基于CA模型的建设用地动态发展模拟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为城市的发展规划,过程演变提供虚拟的实验手段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